面对孩子,当你不停地说他、催他、骂他,他离你预想的就越来越远

妈妈焦虑一直没有停歇过,焦虑过重了,人也就慢慢变急躁

今年过完年后,孩子他妈开始恢复正常的上班状态,去了一家便利店当店长,她的上班时间也变得紧凑起来。

不再是原来没有任何约束的样子了,每天早上孩子他妈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手机放儿歌,催儿子起床!像打了鸡血一样!

儿子总是在梦境中被妈妈吵醒,我都被搞得烦躁了,就说她着急上班也不是这样子啊,一大早的就让人烦躁得很。

其实,我理解她的做法,为的就是把孩子搞起床,然后赶紧出门送去幼儿园后,好赶去上班,其实她上班是不用打卡的,自己控制。

面对孩子,当你不停地说他、催他、骂他,他离你预想的就越来越远

可是她的做法却往往是事与愿违

孩子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不愿意起床

磨蹭个几分钟后,才不着不急地去上厕所

然后花几分钟把洗簌台擦干净,再看看镜子里面的自己

再做出很努力的样子挤牙膏,要装上3到4杯水才开始漱口刷牙

刷牙倒是从来不马虎,唰唰两下搞定,洗脸也是一把搞定,就是这个准备工作太繁杂了

期间妈妈一直絮絮叨叨的说个不停:换好衣服没有,还没开始刷牙么,尿尿了没有,要不要屙臭臭,还不赶紧的,信不信我拿衣架来!用了好几种语气!

听得我都也毛了,5岁多的孩子第一反应就是非常抗拒妈妈的言辞和态度,整个过程一直伴随着慢慢的催促声,一大早情绪就很糟糕。

面对孩子,当你不停地说他、催他、骂他,他离你预想的就越来越远


我也第一次认知到,孩子拖延的毛病,根源在哪里?

爱絮叨的妈妈,不太管事的佛系爸爸

相信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这样的:孩子不听话,家长才唠叨!如果他都是自觉主动地完成了事情,我才懒得催他!

事实上的前因后果真的如此么?

我看未必见得!

明明为了孩子好,可说一千遍一万遍,可孩子就是不把大人的话放在心上

就像早上起床洗脸刷牙,本就很平常的事情,大人是为了上班不迟到,而一个劲的催促小孩子赶紧完成这些事情!家长们是想着完成自己的诉求,但却没有得到理想回应,而导致的恼羞成怒,于是就一个不停催促孩子:快点啊,还磨蹭什么?你要搞到什么时候?再不弄好我就不动你了!这样的言语威逼,可是孩子依旧我行我素,不紧不慢的,看得大人更加上火。

妈妈不停地在催促,爸爸搞完自己的事情就早早出门去了,根本没有关注得到孩子。

家长在不停催促孩子的时候,却忘了换个角度去思考:当孩子面对家长唠叨的时候,他在想什么?

家长的出发点本没有恶意,但孩子不一定这样认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心理特征也不一样,家长没有设身处地地考虑孩子的内心,只顾自己讲话,没有关注孩子是否在听,听了是否理解,沟通本应是双向的,有回应才有效,如果单向输出,那也是枉费心思,作为家长,更应该注意自己对孩子的沟通方式,应该怎么说,什么样的语气和态度决定沟通的有效性。

面对孩子,当你不停地说他、催他、骂他,他离你预想的就越来越远


语言暴力的伤害

8090后很多人都是棍棒教育出来的孩子,相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没少挨揍的。

身体之痛尚能忍受,但是心理创伤却是很难愈合的。

当孩子不愿意配合,跟妈妈较上劲的时候,妈妈就会高声贝地说出一句话:能不能好好说话,能好好沟通么?我听了几次后,发现不能好好说话的居然是妈妈,不是孩子!

晚上8点多,到了孩子洗澡的时间,但是他正在玩着玩具,妈妈用命令式的语气说道:去洗澡了,别玩了!赶紧收拾好你的玩具!

当你自己乐在其中的时候,换成谁这个时候都是不乐意!

可妈妈是不管你三七二十一的,到点了该干啥就干啥!

于是乎两个人就杠上了,孩子这个时候肯定是不乐意去洗澡的,但是妈妈就是要他去洗澡,因为妈妈觉得这个点不洗澡就影响大人迟洗澡,然后睡觉的时间就被延迟,第二天就起不来,上学上班就迟到了,这是大人的逻辑。

妈妈就开始各种语言用上了:你想干什么还不去洗澡?要我拿衣架来请是么,信不信我屁股打开花你?等等,然而事情能得到圆满解决么?

到这里,我们就大概知道了,问题不单在于孩子,更多是在家长一方!

父母的一言一行,乃至一个表情,都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暴躁的家长,肯定带来怯懦的孩子,语言暴力虽不攻身却攻心,在语言暴力中长大的孩子,大多数心理的自卑感会强烈很多。

孩子就像小苗,在他成长的过程,需要父母呵护,切莫让言语的狂风暴雨,先让孩子折了腰。

面对孩子,当你不停地说他、催他、骂他,他离你预想的就越来越远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告诉孩子怎么样做对,怎么样做不对,循循善诱,谆谆教诲,这就是言传。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良好行为影响孩子,这就是身教。

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出,每个父母,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曾子杀猪“”的典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曾子的妻子为了哄孩子,说要杀猪给孩子吃。孩子相信了,当曾子去准备杀猪,他妻子连忙上去制止他说:“我刚才是和孩子闹着玩的,你怎么真的要杀呢?”曾子认真地对她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今天你说话不算数,骗了孩子,明天孩子学会了说谎话,糊弄你,再说了,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在心里觉的母亲的话不可靠,你以后再对他进行教育,他也许就不会听了。这样做,对我们的孩子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最后,曾子还是坚持把猪杀了。

这是言出必行的案例,说到做到,讲诚信是人品值得信任的根本!

面对孩子,当你不停地说他、催他、骂他,他离你预想的就越来越远

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件看似不值得提的小事,也许会影响我们孩子的一生。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是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用行动教育孩子,要求孩子的同时,家长也要言出必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托尔斯泰   言出必行   孩子   以身作则   潜移默化   衣架   语气   暴力   大人   说话   家长   事情   父母   妈妈   语言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