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莫言的“拾麦穗”

最近,又看了几篇关于“拾麦穗”的评论文章,也仔细地在评论区里寻找不同的见解与观点。细琢磨一下,我总觉得焦点有些偏了方向。“拾麦穗”不过是篇获奖感言,上抬不到政治的高度,下也没必要扯到道德的范畴。至于什么“拾”与“偷”,什么真与假,更没有必要去争论纠结。那么,为什么一篇小故事能掀起这么大的浪来呢?我认为关键是这个小故事牵扯到了民族的家国情怀。我们可以按照这种思路捋一捋,就能找到问题的所在。

莫言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家境贫寒,从小受了不少苦,艰辛的生活经历也培养了他不屈的性格。参军入伍给了他展示自己的机会,进入军艺更让他如鱼得水受益匪浅。在不懈的努力下,他逐渐成为了一名收获丰厚的军旅作家。当他得知自己获得了诺奖,我想,他一定会兴高彩烈,欣喜若狂。获奖肯定会有获奖感言,说些什么好呢?他必须去酝酿,去斟酌,去考量。在西方人把持的诺奖讲坛上,他不能讲八国联军,不能讲殖民统治,也不能讲抗日战争和国民政府的腐败。因为这些言论西方人不爱听,也不喜欢。他也不能讲改革开放国家取得了巨大成功,人民生活有了质的飞跃,因为西方人对这些並不稀罕。权衡再三,他只能谈自己,谈个人经历,谈创作素材的挖掘。从而也就有了“拾麦穗”故事的诞生。按常理来说这没有什么不妥,但是,撇开“拾麦穗”故事的真伪,从情感和道理上来讲,我觉得他草率了,鲁莽了,太不拘“小节”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只考虑了自己的感受,却忽略了国家和民族的情感,把只可以在国门里与家人朋友同学同事饭后茶余消遣的话,讲给了不应该听的人。我这样说可能有些读者会认为是我小题大做,吹毛求疵,牵强附会。那么我试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个家庭里养育了二十多年的儿子要成親了,仪式进行中轮到新郎官发言,他没有谈父母对自己的呵护与培养,却大谈小时候父母对自己如何地苛刻严厉,经常动手伤害自己。如果我们是那个家长,我们的心里是高兴,是自责,还是为孩子鼓掌?所以说,有些话不是不能说,关键是要注意场合。

无意指责和抹黑莫言作家,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平心而论,我是非常钦佩莫言作家的。一个家境贫寒的穷小子凭自己的努力登上文坛的圣殿,确实是不容易。尽管不能称为完人,却也是瑕不掩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麦穗   抗日战争   兴高彩烈   新郎官   瑕不掩瑜   贫寒   家境   感言   作家   父母   民族   努力   关键   情感   故事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