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入局CBA的咪咕,到底是不是冤大头?

天价入局CBA的咪咕,到底是不是冤大头?

撰稿/CBA老司机

本周一,我推送了一条《CBA开赛最大争议,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在业内外引发了一些讨论,有的人认为客观公正,也有的人认为胡扯,还有人认定我是水军。


这其实挺正常,人的认知跟所在位置有很大关系的,俗称屁股决定脑袋。这在CBA里更是常见,比如一场辽宁与广东比赛的赛后文章,经常是有些广东球迷觉得我帮辽宁说话,还有些辽宁球迷觉得我在帮广东说话,尽管我已经尽量做到客观了。


文章还是那篇文章,不同立场的人看到就有不同的感受。时间长了,我也懒得解释了,毕竟在目前这种网络环境下,想静下心来讨论一件事,还是挺难的。


天价入局CBA的咪咕,到底是不是冤大头?


在某些脑残眼里,只要跟他想的不一样,或者没帮他说话,就是在黑他,就是有目的的,就是水军,尽管他其实心里比谁都清楚,我说的对不对。


闲篇就扯到这里,目前网络上对这件事大体有几种争论,咪咕天价购买CBA版权到底是不是冤大头?腾讯是不是白嫖了?以及对CBA到底影响有多大?


老司机今天就带大家对这三个问题,逐一进行讨论——


咪咕到底是不是冤大头?


在上一篇推送中,我曾提到,咪咕拿下CBA版权的花费大概是在2.5-3亿。我没看过合同,不敢胡乱猜测,但是大体就是这么一个价位。


作为一直在媒体圈混的老司机,自认土鳖。从传统媒体运营的角度,你很难说这是一件合适的生意,单靠卖广告是无论如何无法回本的。直到最近,我跟一个其他行业的朋友吃饭,才恍然大悟。


我的那个朋友跟我抱怨,现在获客成本越来越高。获客成本,顾名思义就是获得一个用户需要支出的营销费用。在他们那个行业,甚至要超过5000(具体行业不便透露)。

天价入局CBA的咪咕,到底是不是冤大头?

以此类比,我便多少明白了一些咪咕购买CBA版权的逻辑——通过转播CBA来获取更多的5G用户。比如他们就推出了一个服务,5G用户可以免费开通CBA会员,获得一系列的CBA观看权益。


我不知道现在通信行业竞争情况,获得一个5G用户需要付出的成本有多少。但是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5G一定是未来的大方向,几家大公司对于用户的争夺肯定会更加白热化。


所以如果咪咕可以通过CBA的项目,获得足够多的5G用户,平均下来的获客成本低于市场平均水平,那就是一个不错的生意。


所以,不分青红皂白,就说咪咕是冤大头,显然不合适。


天价入局CBA的咪咕,到底是不是冤大头?


至于那篇推送中提到的转播质量问题,相信咪咕自己也是有点数的。他们第二天就在虎扑上发表了一个改进声明,承认了在刚开始阶段做的确实有不足,这倒是一个处理问题的态度。至于有多少效果,还需要多看几轮。


腾讯到底是不是想白嫖?


网上还有一种声音,是说腾讯压价过低,想白嫖CBA。据我了解,腾讯出价其实并不低,也超过了一个亿,希望直播200场比赛。


本赛季CBA大概有600场比赛(八一未退出之前),其实就相当于我买不起30块钱一斤的猪肉,现在出10块钱买三两,单价其实一点都不低。


天价入局CBA的咪咕,到底是不是冤大头?


腾讯之所以出到这个价格,和自身属性有直接关系。因为无论是腾讯还是优酷,做的还都是传统媒体的生意,获得版权然后售卖广告,超出的部分就是我的利润。


据我了解,优酷其实也对CBA进行了评估,根据他们的评估,他们能承受的CBA版权价格在5000-6000万,所以看到咪咕出到如此的价格,自己也就放弃了。


腾讯或许认为自身的变现能力更强,所以给出了超过一个亿的价格。这样的价格是基于自身能力,给CBA的一个市场定价,并不存在所谓的白嫖。


但是刚才说到,无论如何咪咕的商业逻辑对于传统媒体的逻辑,属于降维打击,大家考虑的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对CBA到底影响有多大?


我拿上个赛季做一个类比好了,上个赛季CBA有三家网络转播商,一共获得了5个亿的收入。这赛季,目前只有咪咕一家转播商,大概有2.5个亿的收入(微博体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可以看出,转播商的数量、覆盖人群还是收益,CBA都没赚到好处。当然,必须要说的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大家钱袋子都不宽裕。


我了解的情况是,目前各家还都在积极努力,腾讯恢复转播的大门还没关上,但是目前最棘手的是CBA把腾讯是否可以转播的决定权交给了咪咕。这个消息,也得到了资深媒体人杨毅和苏群的印证。


天价入局CBA的咪咕,到底是不是冤大头?


举个例子,我摆摊卖苹果,A想买一袋苹果,B想买半袋苹果,卖不卖,卖多少钱的决定权,当然应该在我手里,对吧?这难道不是最基本的商业规则吗?


怎么可能说B能不能买,决定权在A手里,况且A和B还有竞争关系。这简直是我听过,最荒谬的商业行为。


天价入局CBA的咪咕,到底是不是冤大头?


更何况,咪咕起初花这个价钱购买版权的时候,CBA一定是没有给出独家的承诺,否则也没有后面一系列的故事了。那么现在为何成为如此田地,CBA的操作让人难以理解。


目前,抛开咪咕的转播质量来说,肉眼可见的是CBA转播覆盖人群的减少。远期看,势必对CBA的品牌价值产生影响,至于是否会影响其他赞助商的投放,还需要时间去判断。


天价入局CBA的咪咕,到底是不是冤大头?


最后胡说八道,给CBA出个招,与其这么僵着还不如让优酷和腾讯每家给咪咕一个亿,大家都来直播比赛。覆盖人群也上去了,3个亿的收入,也比现在还高。


至于大家诟病的解说问题,索性让CBA公司统一制作统一传输,类似于电子竞技,官方平台自带解说和包装,让各平台获得相同的直播内容,大家不也就没必要争来争去了吗。


当然,谁都知道,这只是纸上谈兵,说得容易,操作起来可就难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冤大头   水军   腾讯   决定权   辽宁   广东   传统媒体   赛季   逻辑   人群   司机   版权   成本   用户   价格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