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广东汶村古城,探寻当地人与抗清英雄王兴的深仇积恨


位于广东省台山市的汶村镇汶村,又称“汶村大村”、“汶村古城”,是明末清初一些仁人志士进行不屈不挠地反清复明的根据地。但是,历史却跟汶村开了一个玩笑,1655年,这里发生了一段令汶村人不堪回首的“屠村”伤痛,令人费解的是,侩子手竟然不是清军,而恰是一名抗清英雄。怎么回事?

南宋时期,汶村的立村先祖陈恺举家从中原南迁,由南雄沙水村珠玑巷辗转迁徙来此地立村扎根,繁衍生息。

当时,陈氏兄弟曾相约“逢涌则止,近水而居”,以便于今后的相聚。为了纪念陈氏人粤始祖陈文和南雄沙水村之源,故将此取村名为“汶村”。


参观广东汶村古城,探寻当地人与抗清英雄王兴的深仇积恨

明朝灭亡后,南明王朝建立,南唐王朱聿鐥曾逃亡到汶村一带,坚持抗清复明,但他所依靠的是一个叫王兴的壮士。据清光绪十九年的《新宁县志》记载:“王兴,番围人,少为农,短小精悍,智计过人,群呼为‘绣花针’;明亡,遂散家财,收纳亡命,以计恢复,四方归之。”明朝灭亡后,王兴揭竿而起,占据了台山、阳江、阳春、新会一带,英勇抵抗清军,并多次击败清军,平掉南王尚可喜,被唐王朱律鐥封为左军大都督。


参观广东汶村古城,探寻当地人与抗清英雄王兴的深仇积恨

当时的汶村,已在清顺治二年(1645年)至顺治四年(1647年)期间,由汶村举人陈王道修建了城墙、护城河、城门等建筑,汶村改名为“汶村城”。现在的汶村东上村村边,还有一堵100米长的古墙残垣,即是当年陈王道所建的古城墙。

1655年6月16日夜间,王兴率领绿林军攻克了汶村城,将汶村城定为明朝南唐王朱聿鐥的首都,改名为“文安城”,并在汶村城内设立南唐王行宫和将军府,以此为根据地,继续抗击清兵。

1660年春天,清军平南王尚可喜率领水陆十万大军围攻“文安城”。那一年,汶村发生饥荒,“文安城”被封锁后,弹尽粮绝,最终失守。见大势已去,朱聿鐥自杀身亡,而王兴的妻妾16人也先后自尽而死,最后王兴也坚贞不屈,点火自焚,壮烈殉国。

王兴在历史上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尽管他坚持反清复明,英勇过人,沉重地打击了清军,一度保卫了家园,最后壮烈牺牲。但是对于汶村人来说,王兴给他们带来一段不共戴天的血腥历史。


参观广东汶村古城,探寻当地人与抗清英雄王兴的深仇积恨

汶村现存的族谱等历史资料,多称王兴为“贼寇”。原来,当年王兴攻打汶村时,遭了到举人陈王道组织的村民的顽强抵抗,双方相持了较长一段时间。1655年6月16日夜间,王兴乘村民困倦的时候,从南城门下水渠偷偷袭击,攻破了城门,才一举拿下了汶村。

次日,一名叫赵陆的人向王兴献计,“欲取汶村为老营,务须要陈姓尽株。王兴接纳了这个意见,在村里张贴告示,假意劝导已出逃的汶村人,“如果回来,保证家人团聚,安居乐业;如有包藏隐匿者,一概杀无赦。”

当时有不少人考虑到无家可归,故土难离,便选择相信,冒着生命危险回到汶村,祈望能逃过一劫。同时,仍有100多人选择不相信,冒险逃离到附近的村落避难。

6月21日,王兴派遣100多人到附近村庄,挨家逐户大搜查,凡是发现汶村陈姓人,都被强行押回去。第二天,王兴出尔反尔,将抓获的所有的汶村男丁,全部押解到莲冲口仑行刑杀头,一时血流成河,尸体遍地,惨烈无比。能侥幸逃离的男丁不足一百人,陈王道早就上吊而亡。

后人把王兴对汶村人杀头的地方称为“红地”,并将农历六月二十二称为“斩头忌”。同时,汶村人与王姓结下了百年难解的血海仇恨。

数百年过去了,为了超度此村大量的亡灵,汶村人在每年六月二十二“斩头忌”这一天,都杀鸡煮酒进行拜祭。说来也奇怪,每逢忌日到来之时,多会刮风下雨,也许是天公怜悯,悲从中来,泪如雨下。


参观广东汶村古城,探寻当地人与抗清英雄王兴的深仇积恨

网友们,你们听说过这一事件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不嫌弃的给小编一个赞,你的支持是小编勤奋创作的源动力!诚谢!

想了解广东更多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欢迎关注“行走广东”,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本文属“行走广东”原创文章,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新宁   广东   台山市   文安   平南   拜祭   南雄   明朝   男丁   南唐   举人   壮烈   根据地   城门   王道   古城   英雄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