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之主攻闲谈

从老女排开始,一直到东京周期的中国女排,虽然我们一直走的是技术全面快速多变的战术路子,但是,说到底,队伍的核心都是主攻,各个阶段的技战术打法都是围绕主攻制定的,主攻,可以说是中国女排最为重要的,也是副攻退出一传之后一传体系里最为稀缺的。

说到主攻,我们就不可能忽略所谓的技术型主攻。从张蓉芳开始,类似的个子不高但是基本功扎实技术全面手法多样的主攻手就是中国女排不可或缺的边攻。像孙玥,李艳,李娟,惠若琪,包括里约周期的张常宁,都是一传过硬防守出众,是场上攻防的纽带,她们妥妥的六轮一传,保证进攻效率,防守出众,小球串联技术强劲,是最为典型的技术保障型主攻,但是在调整攻方面比较吃力,大多是运用技术与手法渡轮。这中间杨昊稍显例外。杨昊是技术非常全面的主攻,鉴于黄金一代每个队员都属于基本功扎实的类型,特别是周苏红的保障能力出类拔萃,杨昊的更多任务是在进攻上,因为大主攻王丽娜在后排只有一轮一传然后就被张娜换下,而周苏红后排任务太重,全场的强攻点就只有杨昊,时不时加点赵蕊蕊的高点和后期张萍的背快背飞,所以杨昊的进攻能力不是一般的强。

在自由人位置出现之前,场上除了二传,其他人都是有一传任务的。接一传的人多了,教练就更有选择的自由,每个人承担的一传面积相应来说要合理得多。但是各队发球都是斗智斗勇,没有哪个球队会一门心思发到你后排的队员手中让你前排队员专心投入进攻。所以主攻手在前排经常都是一传受压的,毕竟,副攻能在前排打调整强攻的,这么多年也还是不多。这一点除了古巴盛产会这招的副攻,早期的中国女排也有副攻能打一打,但是说到底,中国队的调攻还是靠的主攻。这就是大主攻需要做的事儿。从当年的郎导,到陈忠和时代的大梅,再到里约的朱婷,现在的李盈莹,都是调整攻的箭头人物。当两队实力悬殊的时候,强队场上多点开花是必然趋势。但是双方实力相差无几的时候,谁有强攻手,谁就有获胜的机会。防反来回一旦次数多了,起球质量欠缺,就不可能组织太多的副攻战术,球往两边甩是必然套路,而中国女排历来不是接应主打,而且我们除了曾春蕾当年是强力左手接应,其他接应都不算强力,小宇出道虽然是被蔡斌打造成强力接应,但她对于甩到右翼的高球的处理并不多顺手,这点和左手接应还是有区别的。所以中国队的调整攻往四号位送是合理而且有效的。从郎导开始,就是经常占据全队将近一半的进攻。到了大梅,那就是全队擦地板保证她的进攻。我们在里约也看到,尽管朱婷有一传,为了保证进攻也要让她隐形占位。早期李盈莹在天津也是为了保证进攻不接一传。

但是随着国际女排强队发球质量越来越好,我们的主攻接应都得进入一传体系,这也决定了没有一传的主攻手不可能进入主力阵容。

我们主攻的进攻特点也各不相同。郎导和朱婷就是点高速度快力量足,郎导还能打近体快,不得不承认早期女排的技术之全面。朱婷典型的弹跳好弹速快,点高。大梅是妥妥的屋顶球,速度不快,但是力量巨大。我们现在还能回忆起当年对阵日本大梅一个扣球打蒙后排防守的木村纱织。而李盈莹作为左手主攻,在四号位的直线和小斜线与众不同,大多球队都不太适应她的线路。

而东京奥运会女排比赛的变化很大,各队通过接应的右翼进攻,淡化了四号位主攻的强攻任务,大小主攻的分化也越来越模糊。而且,从美国队的传球我们能够发现男子化趋势更为明显。二传甩到左右两边的球无论是一攻还是防反还是调整,大多没有弧度可言,主攻接应上步都很快,真是全靠抢速度。这或许是我们巴黎周期应该重点打造的方向,毕竟,能扣屋顶球还能得分的机会会越来越少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里约   中国女排   主攻手   防反   中国队   东京   女排   后排   场上   前排   周期   强力   左手   队员   体育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