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别忽视孩子的“立志教育”了,这才是他成才的关键

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让李大钊所写的《青春》再一次火遍网络:


“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觉醒年代」别忽视孩子的“立志教育”了,这才是他成才的关键


这是老一辈革命者对青年人的期许,也正是这种期许激发出了广大青年火热澎湃的“爱国”“救国”之心,成为后来推动“五四”爱国运动最大的精神支撑。


「觉醒年代」别忽视孩子的“立志教育”了,这才是他成才的关键


先辈们决心以青春之我,重塑青春之中国,与其说是热血和梦想的力量,不如说是因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定信念。


因为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成什么样的事,成就什么样的理想,所以他们奋力奔走,虽九死而无悔!


而这,便是“志向”的力量!


01、何为“志向”?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是孔子的志向,于是,他成为了一代圣人;


“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的志向,最终,他写就了《史记》;


「觉醒年代」别忽视孩子的“立志教育”了,这才是他成才的关键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是顾炎武的志向,后来,他因提出明道救世思想被后人称颂。


古往今来,凡是杰出之人,没有一个是毫无志向的盲目之人。


那么,“志向”到底是什么?


通俗来讲,“志向”就是自己想干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而做的事解决的问题受益人不仅只有自己。


举例来说就是,如果一个孩子人生目标是玩乐,那么这不算什么志向,如果一个孩子的人生目标是改变家庭现状,或者为更多的人谋福祉,那么,这个孩子就算是树立了具有奋斗意义的志向。


《觉醒年代》中,青年毛泽东的志向是“在现实中上下求索,为天下找一条新的出路”,当他离开北平,与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辞行时,便以此作为对二人的鼓励。


陈延年深受鼓舞,以一句“为了救国救民,我愿与你同行”,重新坚定了自己的革命志向。


「觉醒年代」别忽视孩子的“立志教育”了,这才是他成才的关键


最终,毛泽东在这种志向的指引下,真的为中国找出了一条全新道路,而延年乔年却心怀大义英勇牺牲,剧中他们慷慨赴死的画面,让无数人落泪。


「觉醒年代」别忽视孩子的“立志教育”了,这才是他成才的关键


为实现“救国救民”,他们立下的志向,受益的又何止是一两个人,无论是向死而生的陈延年陈乔年,还是救民于水火的毛主席,他们最初的志向都是在为全中国的苦难同胞而立。


和平年代,我们的孩子并不一定非要像这些先烈一样,立下惠及全民的大志向,但只要能明白自己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生为什么而活,就足以点燃他们努力向前的斗志。


02、有志向的孩子,奋斗目标更明确


哲学家王阳明说:“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


这不仅是在强调志向的重要性,也是在告诉我们,孩子只要立下了志向,他们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围绕这个目标所要做的事情也就更加清晰。


周恩来少年时离开故乡江苏淮安,到东关模范学校读书,在一次修身课上,老师问在座学生:“诸生为何读书?”


别的同学都言为名为利,当时只有12岁的周恩来站起来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觉醒年代」别忽视孩子的“立志教育”了,这才是他成才的关键


正是因为这个志向,周恩来的人生目标无比清晰。


无论是青年时代为救国而呼喊,还是后来投身硝烟四起的战争,再到为国家的振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一生的奋斗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


还记得前不久,在中美高层战略讲话中,因临危不乱、准确无误的翻译而走红的张京吗?


「觉醒年代」别忽视孩子的“立志教育”了,这才是他成才的关键


她在初中时就立志成为一名外交官,为了这个目标,她高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杭州外国语学校,期间也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学习英语的机会,高二就已经能用流利的英语和外国人对话。


当时的班主任评价她说:“张京是个执着、专注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


果然,高考时即使成绩已经过了清华北大录取线,她依然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跟自己目标对口性更强的外交学院。


「觉醒年代」别忽视孩子的“立志教育”了,这才是他成才的关键



很多人都说,张京沉稳冷静,这不仅是因为她性格使然,也是因为她志向坚定,目标清晰,且心无杂念。


有志向的孩子,从来不知道迷茫是什么,他们总是眼睛看着一个方向,沿途打造盔甲,一路武装自己,为达到最终的那个目标时刻准备着。


03、“立志”助孩子早日成才


心理学研究发现:凡是做事矢志不移的人,都有两种心理因素作支柱,一是有远大的目标,二是有坚强的意志。


为人父母,我们必须教孩子从小立下志向,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目标清晰,意志坚定的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具体如何做,有以下三点建议:


1、帮孩子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长大了想做什么?”这种问题几乎每个老师或者父母都问过孩子,但想要孩子从小树立坚定志向,首先得让他了解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都有些什么职业,这些职业又都是做什么的。


为了达到这个前提,除了基本知识的学习,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让孩子广泛阅读,特别是注意对名人传记的涉猎。


当然,除了读万卷书,还要为孩子创造行万里路的机会,孩子只有了解了世界的博大,才能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想要往哪里走。


「觉醒年代」别忽视孩子的“立志教育”了,这才是他成才的关键


2、分年龄分阶段,循序渐进


孩子儿童、少年、青年时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针对不同年龄,立志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就有所区别,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


儿童期,孩子认知能力有限,只需要以诗歌或者读故事的方式,让他明白志向的基本含义就可以了。


少年期,正是孩子以学业为主的年纪,重在帮孩子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家庭氛围,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明白自己到底为什么而读书。


青年期,已经介于大学和就业阶段,此时孩子的思想已经趋于成熟,只需在孩子志向模糊时,引导他建立更完整的信念和人格,以便他能在社会生活中坚定和践行志向。


3、成为榜样,适时提醒孩子


《觉醒年代》中,陈独秀的毕生志向就是“救国”,为此他办《新青年》开启民智,甚至把进监狱也作为革命的一部分。


受父亲影响,陈延年和陈乔年一生都在为改变中国而奋斗,即使身陷牢狱也不改其志。


「觉醒年代」别忽视孩子的“立志教育”了,这才是他成才的关键



这就是榜样,家长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志向的人,自己首先就要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另外,在孩子立志的这条路上,父母不仅是榜样,更是导师,在孩子松懈或者迷茫时,给予提醒和指引,孩子才能眼神坚定的重新上路。


「觉醒年代」别忽视孩子的“立志教育”了,这才是他成才的关键


知乎上关于“为什么帮孩子立志?”的问题,其中一个回答说出了重点:


“没有志向的人,做事的内动力肯定是不足的,孩子如果没有‘立志’,他的生命动力也是比较弱的。”


没有志向的孩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从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立于世上,更没想过人生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这样的孩子,是没有什么前途可言的。


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用心引导下,从小立下志向,努力奋斗,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周恩来   救国救民   年代   孩子   爱国   志向   中国   榜样   人生目标   这不   坚定   清晰   父母   目标   关键   青春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