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匈奴人,为何会陪葬唐太宗的昭陵

一个匈奴人,为何会陪葬唐太宗的昭陵

阿史那氏,突厥可汗出身的氏族,为突厥王族。

根据《周书·突厥传》记载,突厥可汗姓阿史那氏,居金山(今阿尔泰山),他们在六世纪反抗柔然,552年建国,两兄弟土门与室点密分别成为东突厥与西突厥始祖。

有人说阿史那部先是来自乌孙境内与咸海一带的斯基泰人,后被铁勒同化,他们的姓氏与乌孙有关(另一说法是265-460年是匈奴一部分,460年到高昌以北山区后,受柔然统治)。在突厥神话中阿史那是母狼十个儿子中的一个。《隋书》、《周书》、《酉阳杂俎》也说他们是狼种(信奉狼图腾),来自高昌北方博格达山。另一说法他们与匈奴有关。也有一说阿史那是一个叫射摩的弓箭手后人,与海神之女结婚,生阿史那部,他们世代与阿史德部结婚。

阿史那.忠是突厥苏尼失(阿史那苏、怀德元王)之子。跟随父亲入唐为官。贞观初年,被唐太宗提拔为左屯卫将军,迎娶定襄县主(唐太宗贵妃韦珪和前夫生的女儿)为妻。父亲死后,继承薛国公的爵位。637年,检校长州都督。639年,阿史那思摩被唐朝立为突厥可汗,阿史那忠为左贤王。出塞外,郁郁不乐,唐朝使者来见,他请禀告唐太宗准许他回朝为官,唐太宗准许了。

阿史那.忠对唐朝鞠躬尽瘁、功业卓著,不仅抚慰西域、灭薛延陀部(由铁勒部落联合而成的古代部落国家)、出兵契丹等,任左武卫大将军、还被封薛国公。668年,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防备弓月和吐蕃,之后转任西域道安抚大使、西域道行军大总管,对于初唐军政带来深远影响。时人称阿史那忠是唐代的金日䃅。

金日䃅本名日䃅,汉武帝赐姓金,原为匈奴休屠王的太子,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奇袭休屠王,休屠王被杀,年仅14岁的金日䃅伴随昆邪王投降汉朝,沦为官奴,被送到黄门署饲养马匹。后升马监、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赐姓金,深受宠爱,以功拜车骑将军。汉武帝去世时,与霍光、上官桀和桑弘羊共同受到遗诏辅政。后元元年,揭发侍中仆射莽何罗和重合侯马通兄弟谋反有功,被封为侯,官至太子太傅,其子孙世受封侯,卒谥敬。

675年,阿史那忠在洛阳尚善里的私邸去世,陪葬唐昭陵。

1972年,考古学家在陕西省礼泉县发掘唐太宗昭陵陪葬墓之一-阿史那.忠墓。该墓由斜坡墓道(墓道口、5个洞、5个天井)、甬道和墓室组成。不过很可惜的是阿史那.忠的墓曾有盗墓者光顾,另外墓室与甬道顶全都塌陷,不见其尸骸。

不过相当特别的是,阿史那.忠的墓葬却有许多汉族丧葬习俗,比如随葬品中有汉族用来辟邪的镇墓石,上头刻有天干地支以及祈求神灵保护生者与死者安宁的文字。无论生或死,历代皆相当讲究身份,因此唐代墓葬能从壁画、陪葬品看出墓主生前的身份阶级。

观察阿史那.忠墓未遭损毁的壁画与陪葬品,可以发现壁画人物与侍女俑皆身着圆领袍、坦领上衣、间色裙,虽有男骑俑,但整体风格为汉人墓葬,呈现出来的也是唐初气象、贞观盛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阿尔泰山   定襄县   匈奴   贞观   西域   汉族   墓道   墓室   可汗   墓葬   甬道   突厥   汉武帝   道行   壁画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