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一只功勋军犬因戏被炸死,导演:“为艺术我也迫不得已”

1993年,一只功勋军犬因戏被炸死,导演:“为艺术我也迫不得已”

最近,一部1993年拍摄的抗日剧作,在7.7抗战纪念日被央视重新搬上荧幕,令人没想到的是,才几天时间铺天盖地的一星评分伴随着网友满屏愤慨,直接将影片牢牢地钉在了豆瓣电影的“耻辱柱”上。


1993年,一只功勋军犬因戏被炸死,导演:“为艺术我也迫不得已”


作为世界第一部歌颂军犬的爱国电影,荣获当年“优秀影片奖”,导演姚守岗更是因此声名鹊起,却在今天落得全网抵制唾骂这个下场,姚守岗经历了什么?又是怎样改写自己结局的?


1993年,一只功勋军犬因戏被炸死,导演:“为艺术我也迫不得已”


2007年,姚守岗带着影片剧组做客《流金岁月》,讲述了《犬王》当年的拍摄细节。


日军到村庄扫荡,往二林家投放了一颗炸弹。母犬海龙最先反应过来,为保护村庄,它叼起炸弹冲出了门外。


为了将炸弹尽可能地丢远,出了门口后,海龙并没有放下炸弹。它一路狂奔不止,直到“砰”一声巨响,炸弹在嘴里炸开。


善良的海龙血肉横飞。身体瞬间被撕裂成块块碎片,支离破碎的尸身混杂在炸药中漫天飞舞,屏幕腥红,久久挥散不去。


1993年,一只功勋军犬因戏被炸死,导演:“为艺术我也迫不得已”


这段剧情在当时看哭了无数观众。好在大家都认为这只是影视效果,海龙的“演员”只是客串不是真死,所以悲痛之余,也没再多想。


然而,14年后姚守岗的访谈内容,完全颠覆了这一切。


姚守岗提到,这段情节是剧中高潮部分,精彩与否直接影响到影片的真实,所以,这里必须要死一条真的狗,还必须是军犬。


而且,炸弹必须也是真的。因为只有那样,才能让专业的海龙察觉到危险,跑出最激烈的场景。


于是,真的军犬叼着真的炸药,引爆了真实的效果,与惨烈的死亡。


其间,有一个细节惊呆了众人。


原先只是安排了一个道具当炸弹,拍摄时却被临时换成了真炸药。而当目睹了海龙惨死,军犬管理战士这才知道真相,悔之不及之余哭到两眼泛血。


1993年,一只功勋军犬因戏被炸死,导演:“为艺术我也迫不得已”


采访消息一公开,网友的讨伐声接踵而至,直到今天仍不绝于耳。


“姚守岗,沽名钓誉之徒。”


“狗狗也是一条生命啊。”


“他不如狗!”


1993年,一只功勋军犬因戏被炸死,导演:“为艺术我也迫不得已”


是啊,仅为了一个画面,就将一只军犬绑上炸药,将一条性命悬于刀口,何其残忍。


这是追求真实吗?这根本就是赤裸裸的极端自私!


如果个个导演都用这种想法追求真实效果,那么,影视将绝不会是艺术殿堂,而直接沦落为人间屠场!


知乎网友“谁在注视你”讲了一个真事。


警犬旺旺在一次抓捕嫌疑犯过程中替警察挡了一刀,脖子被扎穿。当大部队赶来时,旺旺不见了。


许多人穿山越岭焦急地找了整整三天,才将奄奄一息的旺旺抬回去做手术。


庆幸的是,旺旺最终被抢救了过来。退休之后,它被民间领养,安然度过晚年。


评论区一片沸腾。纷纷叫好的网友称赞旺旺就是人民的“小英雄”,而大部队干的事,就是人该干的事!


1993年,一只功勋军犬因戏被炸死,导演:“为艺术我也迫不得已”


你看,相比起众人不舍不弃地挽救警犬于危难,姚守岗所作所为,简直就是费尽心思将军犬往死地里推!


在他眼里,屡立功勋的军犬,保家卫国的英雄,只是一个可以利用来赚钱的工具,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牺牲个把军犬根本不是事儿。


而为了全体人民的安全浴血奋战的一线英雄,最后居然倒在了国人的一己之私之下,这样的“牺牲”何其讽刺,难怪网友骂姚守岗缺德时获得了高赞。


那么,想要拍出真实效果,真的只有捆绑生命这么一途吗?


当然不是。


1993年,一只功勋军犬因戏被炸死,导演:“为艺术我也迫不得已”


2010年美国翻拍西部片《大地惊雷》。在“泅渡河流”的镜头下,需要有马匹被处死。当时的剧组为了不伤害动物,想尽了办法。


他们先是清洗河道确保没有割伤马匹的残渣,然后在镜头外准备了四艘快艇以备马匹的应急救援。一个镜头拍了三个多月,马匹只有在医学保证健康的情况下才会上场,即便如此,仍有多匹马轮换使用。而所有倒下的马匹都栽在软垫上,那些被处死的马全部用的也都是道具。


很难吗?真不是。


1993年,一只功勋军犬因戏被炸死,导演:“为艺术我也迫不得已”


《肖申克的救赎》中,囚犯布鲁克斯本来要给他的小鸟喂活蛆虫,紧接着就被剧组阻止了。后者认为,就算是一条虫子也不容忽视,最后用了死虫子代替。


1993年,一只功勋军犬因戏被炸死,导演:“为艺术我也迫不得已”


有做影视前期的网友提出,《犬王》的这个情节完全有办法避免,也有网友说,利用想象力不香吗?难道不比炸死军犬强?


更有网友提出疑问,1986年西游记就播出了,人家那特效不是也很好?怎么到了1993年就不行了?


1993年,一只功勋军犬因戏被炸死,导演:“为艺术我也迫不得已”


根据采访中姚守岗说的,当时的条件下,剧组没有足够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去运用特效。


这话乍听有理,细细一琢磨漏洞百出。


选择存在于取舍之间。也就是说,不是办不了,而是不够好或者是成本太高。


什么意思呢?就是钱比狗的生命重要,或是退一步讲,与其接受差一些的特效,不如死一条狗。


动物的性命在姚守岗这里轻贱如斯,让人齿冷。


事实上,对于动物演员的过分使用,在全世界都已备受抵制。


2012年,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战马》上映。这部备受关注并连连飚出高评分的大片出人意料地无缘奥斯卡,究其原因,与美国人道协会(AHA)打出的低分有关。


AHA认为,马在战场被铁丝缠住的眼神过于痛苦。虽然制片方不断解释这是电脑合成的效果,可AHA并不完全认同。


1993年,一只功勋军犬因戏被炸死,导演:“为艺术我也迫不得已”


广为人知的经典大片《指环王》也曾遭遇同等境地。由于被质疑使用动物演员的时间过长,AHA打出低分,致使其险些无缘奥斯卡。


很奇怪吗?一点都不。


人与动物共存。人类没有资格仅仅为了彰显自己的生存精神,而断送动物的生存。


又或许是因为这些动物比较弱小?


如果强弱是这个世界唯一的法则,人类也将无法逃出生天。一切都将沦为竞技的工具,世界也不再多姿多彩,它只会有两种难看的状态:毁灭,与被毁灭。


所以,尊重,应该凌驾于强弱之上,只有这样,生命才能凸显其独特的意义。


然而,面对网友的不满,姚守岗却只是回了一句“忍不住”,说自己为了艺术作品也是迫不得已。


1993年,一只功勋军犬因戏被炸死,导演:“为艺术我也迫不得已”


可艺术作品,真的必须如此吗?


1993年,一只功勋军犬因戏被炸死,导演:“为艺术我也迫不得已”


众所周知,影视作品的目的是传递生活信息。


由于它兼具观赏性,与时间上浓缩的特质,大家都可以接受电影或电视剧的一些手法,比如虚构,略为夸大,或是道具替身等等,特别是需要危险动作时,道具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在《终结者1》中有一个镜头,施瓦辛格用一把刀子割开自己的眼球。


尽管导演卡梅隆是出了名的完美主义者,拍摄经费也只有区区几百万,但他依然掏钱做了模型,还让施瓦辛格把刀头拿掉再比划。


是真人上镜不够逼真吗?还是模型的特效好?


看过影片的人都知道,以上两者都不是。


之所以从为数不多的资金中抠出钱去做模型,就是出于安全考虑。


难道有人因此指责卡梅隆不够艺术派吗?至今闻所未闻。


1993年,一只功勋军犬因戏被炸死,导演:“为艺术我也迫不得已”


还有,上述网友提到的1986版《西游记》中,动物死伤无数,用的却是更早期的特效技术。


那么,有人因此质疑过《西游记》不够好吗?都没有。


怎么到了姚守岗这里,就非要用活得不可了呢?


1993年,一只功勋军犬因戏被炸死,导演:“为艺术我也迫不得已”


再者,影视作品讲求共情,导演往往希望观众能够感同身受。


《犬王》高度赞扬了军犬的牺牲精神。为了烘托这一点,姚守岗认为必须牺牲真正的军犬才好看,殊不知,当观众知道真相后,感受到的只有愤怒与恶心。


甚至有人提出,姚导既然这么希望为艺术做贡献,为何不自己绑上炸药潇洒来一回呢?


1993年,一只功勋军犬因戏被炸死,导演:“为艺术我也迫不得已”


话虽略有不妥,但真真切切流露出网友不可遏制的激昂。


甚至有人依照姚守岗的思路提出了终极大招:


“为了艺术,枪毙一定用真枪。”


1993年,一只功勋军犬因戏被炸死,导演:“为艺术我也迫不得已”


不知道姚守岗听到这些话什么感想,不过无论如何,他在艺术上期望得到的那些共情,最终,都生长成了众怒。


一部歌颂军犬的电影,竟然以牺牲三等功军犬为代价,这样荒诞,难怪观众看不下去。


而本应该备受推崇的爱国题材,最终被砸到了豆瓣最低分。


不能再低的2.1,伴随着“海龙”的大海报,显得那样尴尬与不堪。


1993年,一只功勋军犬因戏被炸死,导演:“为艺术我也迫不得已”


有网友提出,久经沙场的军犬怎么会嗅不出这是包真炸弹呢?所以,“海龙”之所以义无反顾地叼起炸弹,不就是像往常一次次的那样,怀抱着为执行任务甘愿赴死的精神吗?


而事实上,在叼起炸弹那一刻,“海龙”回头依依不舍地看了训导员一眼,它似乎隐约明白,这一去,凶多吉少......


1993年,一只功勋军犬因戏被炸死,导演:“为艺术我也迫不得已”


艺术的真实到底需要多少代价来成全?


一只动物的性命?一个“战士”的生命?


一个三等功英雄,坚挺在战火纷飞的前线,捍卫在祖国安全的边界,为何却倒在了影视剧的人为炸裂?


姚守岗,请回答。


-END-

【文 | 黑三

【编辑 | 语非年 】

关注@柴叔带你看电影,更多精彩不迷路:

看过张雨绮版的《白鹿原》,再和李沁版一比,差距就出来了


《牧马人》39年演员境况不一,有人去世,有人86岁活跃荧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军犬   施瓦辛格   海龙   西游记   旺旺   艺术   马匹   功勋   迫不得已   炸药   剧组   炸弹   特效   牺牲   导演   动物   真实   网友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