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线条谈东京混双决赛:许昕/刘诗雯,到底输在哪?

2021年/第177篇原创

作者:杨 磊

粗线条谈东京混双决赛:许昕/刘诗雯,到底输在哪?

不是不能写,是这一天多时间,实在写不了。

知之深爱之切,知道昕雯组合一路走来的不易,所以当许昕拉球下网一瞬间,仿佛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

竞技体育终有胜负,胜利属于最强者,输了就是输了。

但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从2006、2007年开始看许昕、刘诗雯,十四五年的时间,几乎见证了俩人整个职业生涯,天赋异禀却又充满了遗憾,回首望去,犹记得青葱出道,志比天高,活力无限!岁月无情,少年天才终成迟暮老将,东京一役是俩人最后绝唱,心中虽有无限不甘,却再难觅正名机会,顿生一种苍凉之感。

粗线条谈东京混双决赛:许昕/刘诗雯,到底输在哪?

输了,就是输了。从昨晚到现在,一直处于一种极度难受、压抑之中,不能提笔也不忍提笔。

不想简单鸡汤自己一句,说"拼搏了,就是最好!"在成王败寇的奥运赛场,跪着赢也是赢,站着输也是输,结果最重要!

但是,还是决定提起笔,直面失败,"剖开了"、"揉碎了",谈谈"我们是怎么输的"?主动舔舐流血的伤口,会疼更会痛。但是,坚信"没有将我们消灭的伤口,必将使我们变得更为强大",弄懂了"输"的症结,也许我们就能早日找到"赢"的药方!

粗线条谈东京混双决赛:许昕/刘诗雯,到底输在哪?

问题一:刘诗雯的疲软,是昕雯组合决赛失利的根本原因

把这条列为失利第一条,特别残忍。但是,正如赛后采访,看着刘诗雯说对不起整个团队,陪她一起流泪一样,为了以后能赢回来,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短板,看清楚自己的"伤口"。

很多球迷反驳说:"许昕发挥也不好啊,没有爆冲,全是高弧线、大高调,被伊藤、水谷打了不少回头!"

分析问题,不能孤立地看,要想看准,必须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地看。

双打,是一个连锁反应,谁最后失分,主因并不一定在谁。

前两局,顺风顺水,刘诗雯发挥很稳定,但得分主要靠许昕实力硬扛。

从第三局开始,水谷/伊藤摸准了刘诗雯过于求稳,只敢搓接、不敢加质量的心态,在刘诗雯接发后,大大加强了搏杀。

可能,很多球最终是输在许昕手里,但正是刘诗雯的"不作为",与对手一起,把队友许昕逼到了悬崖边上,过来的全是高质量,换成谁,失误也是必然。

如果刘诗雯接发球时候能够强硬一些,给对手一定压力,许昕不会在后几局被日本组合简单的"别直线"给限制死。许昕的"这条直线",备战期间一定经过了千锤百炼,从临场发挥来看,并不差。

还有一个鲜明的对比,在转折点的第三局,6:3大比分领先情况下,刘诗雯连输4分,导致该局最后被逆转,直至战局最终逆转,在奥运会赛场上,3:1与2:2绝对是天壤之别。

反观对手,水谷/伊藤组合,其实伊藤是该组合真正的灵魂,水谷是稳定,威胁来自伊藤。有兴趣的话,可以回看关键第三局、第四局和第七局,决定走势的得分,基本都是伊藤。

点出"刘诗雯",并不是为了伤口上撒盐,本场比赛惨痛的教训,启示我们:未来中国混双要想重新崛起,女子选手的过硬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日本组合的"起"、中国组合的"落",皆源于此。

粗线条谈东京混双决赛:许昕/刘诗雯,到底输在哪?

问题二:接发球的弱势,是导致局面陷入被动直接原因

我从来没不认为,有运动员天生心理有问题,心理问题的产生一定是技术原因造成的,没有意外。

我们不能把失利原因,简单粗暴概括为刘诗雯心理素质差,第三局被反超,第四局、五、七局一直落后、苦苦追赶,换成谁也会紧张、保守。我们更需要探究的是,到底是哪些技术环节被对手克制,导致全面陷入被动、处处挨打?

有球迷说,是日本组合专门强化了对许昕远台拉球的训练,我并不这么认为。

克制远台,一定是从近台压制做起,是刻意为之,绝非偶然。

个人认为,直接原因——在接发球环节。

可以回想、比较一下,决赛4名选手接发球:水谷隼主要以反手拧拉为主,带有攻击性;伊藤美诚,强在变化,或弹击或侧剌,特别是反手剌,直逼许昕反手外角,质量极高,决定性的;许昕接发球,拧拉虽轻,落点不错,对伊藤起到了很好牵制作用;唯独刘诗雯,全场以搓、摆为主,几乎没有挑打和变化,这恰恰为日本队的搏杀创造了巨大机会。

中国队走向世界乒坛霸主地位,诀窍是"前三板技术",放到混双,仍是切中要害。

世界上没有如果,如果刘诗雯敢于尝试接发球抢拉半出台、加力劈或挑打变化,率先把压力先扔给对手,而不只是"把球送上台",然后让许昕硬扛,也许结果大不一样。

接发球的牵一发动全身,启示我们:乒乓球是一个链条,环环相扣,一个环节被动可能会导致整场比赛被动,这样惨痛的教训,希望不要再次重演。

粗线条谈东京混双决赛:许昕/刘诗雯,到底输在哪?

问题三:伊藤美诚,是压垮昕雯组合的那一根稻草

实话实说,我极度讨厌大头藤。

但讨厌不能抹杀伊藤的强大!

就本场比赛发挥来讲,伊藤美诚几乎把日本组合从混双提升到了"男双"高度,接发球极大牵制许昕、进攻能得分、防守能扛住,决胜的第七局,一个反手弹击偷袭正手位大角、最后一个急下旋长球,直接带走了比赛胜利!

伊藤美诚的强大,表面在"怪异发球+颗粒特殊打法+搏杀型打法",实质在于对乒乓球的理解远高于绝大多数的女子选手。

她阅读比赛能力、对对手心态拿捏、进化提升的能力、乱中取胜的打法,等等。在讲求实力至上的世界女子乒坛,是一个另类。但正是这种"另类",造就了她的独特与强大!

伊藤美诚,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对手。或许是近二十年世界女子乒坛,我们遇到的最强大的对手。但是日子还长,孙颖莎、王曼昱们正年轻,她们这一代人的对抗,才刚刚开始。

伊藤美诚的崛起,启发我们: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以后再遇到日本组合,一定要死死抓住伊藤,伊藤熄火,日本组合肯定歇菜!

又想起了伊藤诡魅的笑,送她一句话:没有永远晴空万里的天,也没有一直坎坷不平的路。风水轮流转,总嘲笑别人失败后的苦涩,被"打哭"的日子,离自己也就不远了!

粗线条谈东京混双决赛:许昕/刘诗雯,到底输在哪?

最后,我想说:

痛快淋漓的话,可以说,决赛失金的痛,却需要漫长时间消化。

时隔17年,中国乒乓再次奥运丢金,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中国乒乓球队的心里,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释怀。

有些事情也许离远一些看,才能看得更加真切。

奥运输球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到底是中国乒乓走下神坛的先兆?还是重新制霸世界乒坛的起点?

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是"刺",就一定要"拔出来"!"一时的痛"或许会减缓我们前进的速度,但"把我们唤醒的痛"也许会让我们走的更稳、走的更远!

我,坚信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混双   乒坛   粗线条   组合   东京   日本   打法   中国   乒乓   得分   选手   环节   决赛   伤口   对手   强大   女子   原因   体育   许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