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日报和足协自己对裁判的评价看中国足球裁判制度的未来

中超国安苏宁一战,由于裁判张雷对于国安的争议判罚,竟然引来了《人民日报》的关注。

《人民日报》体育部官博点评表示:“昨晚的中超联赛再现争议判罚,其实何止赛后忿忿不平的国安,本赛季遭遇不公的球队实在太多。第二阶段开赛在即,无论争冠与保级,都需要一个更加公平清明的环境。裁判不能总成为比赛主角,一位世界级名哨曾经说过,‘最好的裁判就是让球迷和球员感受不到他的存在’,希望中超裁判能以此为鉴。”

从人民日报和足协自己对裁判的评价看中国足球裁判制度的未来

相比传统京媒的出离愤怒,难得的表现出了理性。

确实在这个时刻,愤怒和谩骂于事无补,唯有思考后的改变才是未来中超裁判制度的光明未来。

现实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外籍裁判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来中超执法很难实现。

第二就是国内裁判的水平基本上就是这个水平——张雷是金哨,都已经出现了如此的低级错误。

从人民日报和足协自己对裁判的评价看中国足球裁判制度的未来

所谓的裁判职业化基本已经成为笑话。

中超公司已经头大。

而最新的消息是前天晚上刚刚执法完中超联赛第13轮比赛的四位男子裁判员:傅明、张雷、石祯禄、马力昨天已经抵达昆明海埂基地报道,将参与执法2020女超联赛第二阶段的比赛。

耐人寻味的是四位裁判全部引起过争议,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足协的保护,更可以理解为是另类的发配。

其实中国不缺裁判,今年的中超联赛,我就看到过两位中甲的主裁判的优秀吹罚,基本上没有失误,于是我们就回到了制度。

基本上中国足球裁判的来源就是各个体育院校,基本上入行的时间都普遍偏晚,于是中国足球裁判最大的两个问题就残酷出现,一是裁判的出道年龄偏晚,二是优秀足球裁判的基数有限。

结果也就很明显,一是足球裁判竟然形成了严密的派系,二是当优秀裁判出来时,早已过了三十岁左右跃升期的黄金年龄。

从人民日报和足协自己对裁判的评价看中国足球裁判制度的未来

对于中国足球裁判的现状而言,要解决问题任重而道远。

当然问题出现,我们只能拿出面对的勇气和解决的智慧。

这个分短期和长期。

短期内还是请外籍裁判,不论疫情多么艰难,但对于眼前,这是唯一的选择,入境困难更多的是一种托辞。

对于长期来说,中国足协必须改变裁判员的选拔制度,向全社会开放,可以参考公务员的选择。

因为虽然裁判员收入不高,但中国不缺乏有志青年,现在的裁判员考试更多的成为了体育院校的自留地,别人轻微的触碰就像捅了马蜂窝,基本上成为平民的禁区。

中国人对于非身体对抗运动在世界上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对于足球裁判来说,中国落后于世界这是不可接受的。

新一届的中国足协对于裁判批评的开放让人振奋,我们也对中国足球裁判的未来整体看好。

从人民日报和足协自己对裁判的评价看中国足球裁判制度的未来

不论是对于问题裁判的停赛,还是对中甲裁判的大胆使用,我们都看到了令人欣喜的进步。

很多人因为前天上港的得利攻击了陈戌源,我个人觉得这是不公平的,从限薪令,到对裁判管理的开放,我觉得这是到目前为止,陈戌源是最有作为的足协主席。

而很多时候,做事的人最招惹是非。

我相信陈主席有能力改变中国足球裁判的无力现状。

四位问题裁判的云南发配只是开始。

从人民日报和足协自己对裁判的评价看中国足球裁判制度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人民日报   体育部   足协   裁判   未来   制度   裁判员   疫情   中国足球   中国   外籍   联赛   愤怒   评价   优秀   足球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