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痴心不改,要为祖国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施一公,是我们地地道道的河南老乡。西湖大学的科学研究已初见成效!

1967年5月5日,施一公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1984年毕业于河南省实验中学,并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河南省第一名),保送至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1989年提前一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他毕业于霍普金斯大学,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西湖大学校长 ,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主任。

2010年-2017年陆续获得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等多个奖项。

2013年12月19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9月,中科院院士施一公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2018年1月9日,施一公已请求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筹建西湖大学。

2018年4月16日,施一公当选西湖大学首任校长。

一、赴美留学,施一公很快的就在学校站稳了脚,并赢得了全美各界的认可:

1990年初,施一公赴美深造,在全美一流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攻读生物物理学及化学博士学位。

施一公:痴心不改,要为祖国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施一公施一公初到美国时,最先发现的差距就是英语不行。他给自己规定每天背25个新单词。科研上,他勤思苦干,持之以恒。有一次,系主任兼实验室导师自认为发现了一个生物物理学中重大理论突破,激动地向学生们演示。施一公当场敏锐地指出导师在一个演算上的错误。从此,导师对他刮目相看。毕业时,导师公开宣布“施一公是我最出色的学生”。

1997年4月,施一公还未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就被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聘为助理教授。此后,普林斯顿大学给他提供了面积达20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近50万美元的启动基金。在当时,这样的待遇是很多人都无法企及的。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机制为施一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短短9年间,他就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最高级别的教授职位,并很快成为学校分子生物学系的领军人物。

在普林斯顿大学,他运用结构生物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手段,研究癌症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迄今为止,他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作为通讯作者在《细胞》发表11篇、《自然》发表7篇、《科学》发表3篇,这些工作系统地揭示了哺乳动物、果蝇和线虫中细胞凋亡通路的分子机理,已有若干研究成果申请专利,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研发。

2003年,由于在细胞凋亡和TGF-信号传导等领域的杰出工作,破解了这一类生命科学之谜,当时年仅36岁的施一公获得全球生物蛋白研究学会颁发的“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奖”,成为这一奖项设立17年以来首位获奖的华裔学者。

2014年3月31日,施一公获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奖励他过去15年运用X-射线晶体学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施一公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

自1998年以来,他领导的实验室主要结合X射线晶体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手段,系统研究了细胞凋亡的发生和调控机制。他们的科研成果不仅清晰地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基于该研究的一项专利成果也已被转化为治疗癌症的新药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施一公:痴心不改,要为祖国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2017年9月9日,施一公荣获“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并获得获得100万美元奖金,以表彰他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层面机理的重大贡献。


施一公:痴心不改,要为祖国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科学委员会评价道,“生命科学奖”获奖者施一公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层面机理作出重大贡献。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是:遗传信息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从酵母到人等所有真核生物的基因含有外显子和内含子,前者是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后者不含蛋白质编码信息。DNA指导下转录出前体信息RNA后,剪接体将内含子切除,这样得到成熟的信使RNA,后者通过翻译将遗传信息传到其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中。RNA剪接的异常可以导致多种人类疾病。但是,在施一公的研究之前,剪接体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没有得到阐明。

二、急流勇退、全职回国,只为放不下心中的那份执着:

如果你问我,十年之前回国什么目的?其实非常简单,我想影响一批青年人,我想培养最优秀的创新型的青年人才。

我这一届清华一九八五年我们有两千两百五十一位本科生,毕业那一年和毕业之后那一年,我估计一千六七百都去了美国。现在,还大部分都呆在美国。我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为啥跟大家讲这个,我讲我的心理不平衡。

当我去跨国大的制药公司去参观当,接待我的和我交谈的都是白人。而下面打工的,我下面了解到的情况,这些中国人非常优秀,他们是我们的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国内一流的名校出去的学生。他们的智力、他们的能力、他们的学识远远高于他们的雇主,他们的老板,他们的老板的老板。可是他们很满足,非常遗憾,他们非常满足。

所以我其实一直心里非常不平衡,这就是为什么我自己想回清华,想回到清华。我有时候想清华强则国强,我刚回国的时候我曾经信誓旦旦,我说我要能改变三分之一的清华学生,能让三分之一的清华学生不再为柴米油盐发愁,我觉得就会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就会是一场革命,会让中国变得更加美好。

施一公:痴心不改,要为祖国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已为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施一公,面对广阔的事业发展前景,面对优越的生活条件,他却作出了一个让许多人为之惊讶而敬佩的决定:放弃这一切,全职回国,回到母校清华。在他看来,“爱国是最朴素的感情,有谁不爱自己的母亲呢?”经历攀登的艰辛,山顶总会有无尽的风光。如果仅仅因为科研,施一公不会回来。他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

2008年2月,40岁的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施一公,全职回到中国,受聘为清华大学终身教授、并出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

施一公:痴心不改,要为祖国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施一公施一公说:“中国的科技和教育体制、中国大学的科研和教学,都与美国一流大学有相当的差距,中国正在为此而努力。我会发自内心地为清华、为中国科技和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付出更多。”

回国时,他给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的信中写道:“我回到清华,对普林斯顿大学的贡献会比身在普林斯顿大得多。我希望将来能进行更多的学生交流活动,使普林斯顿、耶鲁、哈佛等这些名校的本科生有机会到清华来、到中国来,因为这三所大学的学生很多都是美国未来的领导者,我希望美国这些优秀的人才在年轻的时候能在中国待上一段时间,真正了解中国。”

施一公希望自己能在清华为本科生开设一门思想政治课,用他在国外曲折而真实的经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施一公的获奖感言:

施一公:痴心不改,要为祖国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闪光灯中,身穿礼服的施一公登上舞台,发表获奖感言。

2017年对于施一公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他正好50岁,人过半百知天命;亲爱的父亲去世30周年;结婚25周年;回到清华工作10周年。似乎,有一根线,把他人生中的大事都串了起来。

1、他感谢了家人。没有妻子孩子的爱和支持,不可能有今天。两个孩子平时很少有机会和爸爸在一起,因为他要么穿梭在不同的城市,要么就在实验室。施一公的母亲在郑州,已经不习惯坐飞机和火车,但她一直牵挂着自己的孩子。施一公的爷爷还有两天就106周岁了,当年施一公选择从美国回来,最支持他的人就是爷爷,“你在美国那么久,早该回来了。”

2、他感谢了清华大学,“这些成绩都是在清华大学做出来的。”他清晰而又准确地说出了课题组里每一个人的名字,感谢他们的付出。刚回国时,他还有点担心是否能建起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后来发现是他多虑了。即使在条件最艰苦的时候,这个团队总是斗志昂扬。

3、他不仅感谢了普林斯顿大学的老师和同事,还感谢了小学中学的老师。“像我这样一个从小在河南驻马店长大的孩子,9岁时的愿望是每天可以吃一个苹果,能够有一天成为一名科学家,因为一路走来都有人在为我鼓劲。”

4、最后,他特别感谢了这个大时代,让这代人有追求梦想的机遇。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有500多万人出国留学,已经回来的达300多万人。“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也很想在这个大时代中再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所以我会对自己说,我会尽全力在清华大学培养人才,帮助清华大学在生命学科往前再跨一大步。”

四、施一公经选举担任西湖大学首届校长,他要实现他的伟大抱负:

说起办西湖大学的初衷,他说,“我在不同场合说,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前40年我就做了一件事,成家立业。又用了10年做第二件事,在清华做了学科建设。这两件事,似乎都是为了第三件事准备,就是这辈子最大的一桩,创建西湖大学

对于一个国家,他的实力体现,国家安全保障是靠卓越,而这个卓越一定要用特殊的方式来保障。怎么做到呢?我们希望在我们美丽的西子湖畔。在杭州创办一所,中国第一所现代化的、世界级的、研究型的民办大学这所大学,名字就叫西湖大学。我相信到时候,民办大学和我们的公立大学一样,交相辉映,是对公立大学的重要补充,他们也同样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精尖的人才。

他说,希望每一位招聘年轻的教师,在小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尽管我们人少,现在只有300位教职工,但我们希望这300位在各自的领域就是领先的科学家。

从这个方面,我个人笃信无疑,西湖大学,将来一定成为一所让中国人骄傲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

2019年开学典礼上,面对195位2019级新生,面对即将开启科研征程的博士研究生,校长施一公作了17分钟的发言:

施一公:痴心不改,要为祖国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1、说励志

他说,处于初创阶段的西湖大学,目前各方面条件也依然简陋:我们的云栖校园只有66亩,操场一圈只有200米,全校只有一个拥挤的健身房;我们既没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也没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更没有丰富的校友资源。

施一公:痴心不改,要为祖国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学生们认真倾听

  但是,她有梦想、有目标、有斗志!因为年轻,她毫无负担,轻装前行;因为心怀远大,她一次次突破藩篱,大胆革新。我们相信,怀有相同理念、追逐同一梦想的899位师、生、员、工,拥有创造奇迹的所有可能!

2、说科学精神:

他鼓励大家:在这里,我希望每一位同学将科学精神培养成为一种本能。科学的探索,是人类最高尚的冒险,也是回报最丰厚的心智投入。

施一公:痴心不改,要为祖国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未来的几年里,希望你们抓紧每一个时刻,用好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释放你们的潜能;不要知足常乐,不要安于平庸;做,就尽力做到极致,这才是西湖大学的学术品格和精神气度。你的努力将不仅帮助你获得一个值得一辈子珍藏的学位,更将引领你探索回肠荡气的人生。

  同学们,我希望你们更大胆一点,更异想天开一点,既要有创新的精神、独到的见解、勇为天下先,更要实事求是,敢于据理力争、挑战学术权威。西湖大学拥有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的学术氛围,让每一个人可以忠于学术原则、坚守学术道德,保护好灵光一现的科学火种。

  求知、探索、厚德、担当,体现在西湖大学每一位师生的身体力行之中。这,正是西湖大学的心跳所在!

3、说时代责任

施一公:痴心不改,要为祖国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开学典礼奏唱国歌环节。

  西湖大学来自于社会,服务于社会,也完全属于社会。希望你们立大志、脚踏实地,在实现小我的同时,更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你们的今天,不仅仅是你们自我奋斗的收获,更是父母抚养、老师教育、社会支持、父老乡亲关爱的结果;如果没有幸福和谐的社会大家庭做后盾,也决不会有你们安心读书、憧憬未来的今日。

 4、说感恩感谢

施一公:痴心不改,要为祖国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西湖大学的支持者们也来到现场。

  我要特别感谢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我们亲密的合作伙伴,在科教报国、立德树人的道路上,我们并肩同行,每一步都走得坚定有力;感谢省市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西湖大学的关心支持!我要对所有的捐赠人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博大的家国情怀,始终关注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为教育和公益事业提供了最好的企业家样本!

  正是有了各方力量的强大后盾,我们才能全力以赴专注于这项伟大的事业,义无反顾地执着前行。

五、西湖大学建校伊始,初见成效:

2020年2月11日,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27岁的西湖大学博士后白蕊获得“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这一奖项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仅颁给15人。

施一公:痴心不改,要为祖国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白蕊

白蕊,女,中共党员,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师从施一公教授,博士期间的课题是利用结构生物学的手段来探究RNA剪接的分子机理。攻读博士期间,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8篇,其中5篇发表于《科学》期刊(影响因子:41.037),3篇发表于《细胞》期刊(影响因子:36.216),引用次数600余次。2018年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入选由中国科协评选的2018年度“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全国5人名单,并获得国家奖学金两次、“未来学者”奖学金等殊荣。博士四年毕业,获得清华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和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后赴西湖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这次要感谢“执拗”,她的成果很快发表在了《科学》杂志上。“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捕捉和解析预催化剪接体前体的实验室,当时审稿人评价说这是最重要的剪接体结构之一。”白蕊说。

在解决世界级难题的同时,白蕊用4年就完成了硕博连读。2019年博士毕业后,她仍然选择追随施一公,前往由后者任校长的西湖大学开展博士后工作。谈及此次获奖,她说:“我当然很高兴,这也是属于我们团队的荣誉。不过获奖代表我的责任更重了。“ 对标施一公的“气魄”和“眼界”,白蕊觉得自己“还需要修炼好久”。

西湖大学创校两年以来,已经收到社会境外很多人的慷慨捐赠。他举了一个例子,常年居住在南美洲法属圭亚那的温州华侨周先生辗转33个小时从巴黎来到杭州,递上了一份当地33位华侨华人的捐赠。他非常支持西部大学,带来的是当地华侨华人希望西湖大学助力祖国强大的殷殷期盼。“他动情地说:对我们而言,我们就是离天最近离祖国最远的华夏炎黄子孙,但是我们希望祖国强大,科教兴国。”

“所以在此我特别想代表西湖大学,向全社会转达深深的谢意和敬意,谢谢大家。”他表示,只要所有人一起戮力同心,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尽早建成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也一定能够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普林斯顿   西湖   清华大学   清华   科技人才   生命科学   美国   中国   痴心   祖国   细胞   分子   结构   未来   生物   科学   社会   更多   体育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