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仅仅是解决了温饱问题,离着富裕的小康生活也越来越近。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纵观几十年的大众身体症状,人们经历着各种疾病的患病率增长的趋势,经历着疾病种类越来越多的情景,经历着患病年龄越来越偏小的现象,经历着有些病越来越难治的局面...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身体有恙,看病吃药,理所应当。这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再熟悉不过的经历,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一旦有了病,脑子里没有丝毫的转念,抬腿就去医院……

【1】病魔随时都在,伺机而动

梅艳芳,出生于中国香港,祖籍广西合浦,歌影双栖发展艺人,死因是宫颈癌,2003年12月30日在香港养和医院告别人世,享年40岁。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罗京,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节目主持人。2008年7月被确诊为淋巴癌,并暂停工作入院接受治疗,期间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和化疗。2009年6月5日去世,终年48岁。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2018年9月28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享年66岁。他是国家一级演员,曾获”曲艺艺术贡献奖”。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网络上铺天盖地英年早逝的案例还少么?都是劳累过度后感到身体不好,去了医院,在医院里短则一两个月,多则几年,还是没能留住生命。

因此,在医院经过一番折腾后,还是形成了“送医院时没死,治几个月人死了,医院没能把人治好,反而给治死了”的现象。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大多人的思维中,医院就是最后一根稻草相信尽职尽责的医生护士,相信先进的医疗设备,相信还算精湛的医术,甚至在心里暗自祈祷,祈求上苍给予起死回生。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在医院的病房里,病人受罪,守床的人受累。有些病就算舍得花钱,也未必能挽回生命。因为有些病要么发觉时已经晚了,有些病要么就是医学上的难题,不是不想救治,而是回天乏术

【2】医生也是普通人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战场,医生就是跟死神抢夺生命的战士。崇高神圣的职业,无怨无悔的精神,受到社会的尊重!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不过医生护士也是普通人,也是大众中的任意一份子,身体症状出现意外,或者得病也是正常。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这样说道:

“大夫自己高血压十年,自己都治不了自己,却给患一年 高血压的患者开药方。大夫自己糖尿病五年、痛风八年给发病一年两年的患者治疗,滑稽可笑。”

是,乍一听感觉是好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还“装模作样”地给别人开方拿药。

可事实也不是那样,人和人的体质不同,得病的时间长短不同,病情的厉害程度不同等等,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在自己身上治疗不好的病,在他人身上不一定治不好。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的确,这样的事例还有不少,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医生的职业道德,不能否定医生的医术。

有人说,医生可以提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会把小病拖成大病,早早地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一点也不假,谁叫人家是学医的呢?!武装到头脑的专业学识也不是作秀的,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可是,有的病就算提前知道了,也是没有办法根除的,医学界还没有达到包治百病的把握。

【3】医院的尽职尽责,也阻挡不了病魔缠身

有的人稍有感觉身体欠佳,就会立即去医院,确实是抓住了“看病要早看”的时机。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还说到:

“有个糖尿病病人,开始一个加号,吃了十年的药,变成为四个加号,你说是治轻了还是治重了?而且还是坚持了十年的。”

这句话一看,好像是说病人进了医院治疗,不但没有治好,反而越治疗病情越加重。言语之间是医院的责任,反其道而行之的结果。

这样理解的话,更是偏颇,也是对医学的误解,更是冤屈了医生护士。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这个糖尿病病人一开始是一个加号,也不去医院检查,在不得知自己得这个病的情况下,还是不注重身体,胡吃海塞,不去计较改变饮食习惯,兴许到不了几年,就会病情加重,卧床不起,甚至吃亏于这个病而一命呜呼。

病是长在自己的身上,医生的一再地叮嘱,但那也是外力,内在的还是由本人去注意,要配合医生,共同努力才行。

【4】心态决定命运

同样的病,不同的治疗,结果也许就是不一样的。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一个后背长了肿瘤的人,医生给她限定了最后的期限,顶多还可能活3个月。她听后决定不去医院治疗,就找了一个心理医生,进行开导自己以求寻得他法。

心里轻松的很多,依然地走上了旅游之路,忘记自己身上的病,忘记烦恼苦痛,打算好好地挥霍这3个月,按着自己的意愿来结束自己。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可是3个月过去了,她还在继续旅游的路上,忘我的置身于大美景色之中,一年以后,等她想起来复查身体时,已经痊愈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同样病的人住进了医院,开始了加紧抢救的步伐,医生尽职尽责,病人也是在心理压力很大的情况下配合着医生

患者通过手术,放疗,化疗,忍受折磨,两三个月后死亡,钱花了不少,可以说是倾家荡产,还是未能保住性命。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不住院治疗或许还能多活两年或更长,是医学的成就还是悲哀?”

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的这句话说的人心很是沉重,也道出了一些生活中的现实。

有的病按着医学上的常规进行治疗,反而不如不去治疗的,虽然身心疲惫,受到极大的压力,但还是情绪战胜了病魔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恐惧的心理反而让病魔肆虐,沮丧、不自信加剧了病的侵蚀,直至要了命。

【5】病人的增多,促使医院扩建

全国各地的医院,大大小小有太多太多,越是大城市的医院,硬件设施和软实力越是优秀,看病的人更是跟赶集一样,都为的是好的医术而来。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的发达,高学历的人才济济,相信医术也是越来越精湛。

医生借助于好的设备,依靠多年的经验,可以说是能胜任很多的任务。换句话说,把身体治愈的进度加快了,得病的人就会慢慢减少,患病率也自然的下降。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但是,现实却狠狠地打了一记耳光,病人不但不减少,反而增多到医院大楼越盖越大,医院停车场越扩面积越大,收入多的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医学的提高,病人不少反增,折射出人们背后对待身体健康的心态,社会繁杂下的饮食习惯,快节奏的透支体力体能,使得人们的身体抵抗力越来越差,体质弱了,病态就来了。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不可否认,级别越高的医院,其设备越先进,医生的医术经验更是高一等,病人趋之若鹜地赶来,无非就是需要更好的医疗条件,彻底的治愈。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反观之这种现象,真的无语,看似“生意兴隆”,实则是社会的悲哀,整个人类的悲哀。

【6】锻炼身体,预防长病,才是最重要的

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说明的是:

“什么样的人要去医院?

第一需紧急抢救的人;

第二紧急止血的人;

第三接胳膊接腿的人;

第四孕妇临产的人。

其他的人群调整心态、配合运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充足睡眠、均衡营养调理就行!”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人有病了,去医院救治,这是当然的了。可是为什么很多人等着长病呢?!为什么不提前去预防呢?

人们的这种思想意识还没有提前领悟到,以至于在脑子里有了固定思维逻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病来了再说,反正有好的医院,有好的医生。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有病→吃药→看大夫→住院→抢救→卖房子→借钱治病→把人治死为止!这就是人们可怜的惯性思维!人们是如此的迷惑颠倒 !”

不错,人们在惯性的思维轨道上刹不住车了。

很多人也许就有很多的牢骚满腹,说是上班没时间锻炼身体,下班接送孩子也没有时间进行各种运动,有的老人需要照顾而脱不开身,有的为了多挣一份钱兼职奔波。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的确,为了生活就得一路打拼。可到头来把身体拖垮了,有了大病重病,就会把你劳累积攒下的钱一扫而光,甚至不够,而卖房举债。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了身体的健康后盾,一切都是空谈。你跑夜场,为了多挣钱;你为了多拉一笔生意,去酒店应酬;为了把工作做的漂亮,加班加点,熬夜奋战……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钱,永远挣不完,心底对金钱的欲望也是永远满足不了,可是自己的身体却是每况日下,日益衰败。其实,就是牺牲身体健康,一点一点换来永无休止的日子。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有病去医院,无可厚非。但我们更应该做到预防,把身体锻炼地好好的,懂得调理身体,加强各种适合自己的运动,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做好饮食搭配,不熬夜,有充足的睡眠,这才是保障身体健康的前提,就是为了少长病,不长病。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健康长寿的钥匙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己才是主宰者,一切都要从预防入手,抛弃“等有病了还有医院”的惯性思维,让自己无病,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养成看病习惯”的惯性思维在置身体健康于不顾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看病习惯了,的确是养成的!认为有了所谓保命的医院医生,也就放松了对身体的要求,喝酒抽烟,熬夜加班,宅家玩电子产品...这些都是在损耗身体健康,满足了一时,却懊悔了半生。

在此倡导所有人,把情绪掌控到最好,每天开开心心,搭配好荤素饮食,注重身体锻炼,心平气和地度过一生,病魔自然就会慢慢远离而去。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惯性   卫生部   思维   加号   尽职尽责   医术   病魔   大夫   病人   部长   说是   身体   习惯   医生   医学   医院   体育   健康   滑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