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海归啃老十多年,父亲直言“废材”:原生家庭,不是无能借口

34岁海归啃老十多年,父亲直言“废材”:原生家庭,不是无能借口



之前有一条老新闻,30多岁的“海归“儿子扬言要拿刀砍父亲。


十多年前,家在南京的生意人王先生付出数百万元,送儿子小王去外国留学。


结果完成学业后的小王不但不找工作,还十多年来一直在家啃老。


这期间,王先生又为儿子购置了路虎车以及房子,每一样都价值不菲。


34岁海归啃老十多年,父亲直言“废材”:原生家庭,不是无能借口


关于找工作的问题,王先生劝过也说过。可面对已经34岁的“废柴”儿子,他忍无可忍了。


他一气之下把买给儿子的路虎卖掉,小王知道后怒火中烧又砸烂了父亲的车,双方起冲突,场面是一片混乱。


34岁海归啃老十多年,父亲直言“废材”:原生家庭,不是无能借口


很多网友在看完这则新闻之后,纷纷留言指出是家长的过错。


34岁海归啃老十多年,父亲直言“废材”:原生家庭,不是无能借口

34岁海归啃老十多年,父亲直言“废材”:原生家庭,不是无能借口


但无论是教育还是原生家庭的原因,儿子啃老且不尊重父母的事实是无法改变了。


自己的玩具被人毁坏了就要弄坏别人的,这种行为是不是像极了小孩子?


很多人总把啃老的问题归咎于原生家庭,但终究只是在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而已。


34岁海归啃老十多年,父亲直言“废材”:原生家庭,不是无能借口


“啃老”是真的因为家庭问题?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海归”是属于高学历高收入的体面一族,啃老完全不像是他们会做的事情。


但这样的事件是越来越多,18年就曾有一条新闻报道:


已82岁高龄、老伴已离世的上海丁阿婆含泪哭诉,自己本该颐养天年,却整日为儿子忧心忡忡。


34岁海归啃老十多年,父亲直言“废材”:原生家庭,不是无能借口


丁阿婆的儿子大卫于1993年从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本科毕业,后又奔赴加拿大求学,成功拿下了滑铁卢大学工程硕士学位。


但从毕业回国后,大卫就没有出去工作过。就算是丁阿婆患上了尿毒症,已经48岁的他,仍然在家安心做“啃老族”。


他拒绝出去找任何工作,日常不是睡觉就是打游戏,生活作息昼夜颠倒,状态十分颓废。


丁阿姨患有尿毒症,每周都要做透析,可大卫非但没有照顾母亲,还要与她分享每月仅3500的退休金。


34岁海归啃老十多年,父亲直言“废材”:原生家庭,不是无能借口


丁阿婆希望儿子能够改变,却又找不到其他方法来帮助他,无奈之下只好通过状告儿子不承担赡养义务,渴望他能够醒悟。


但往往事与愿违,大卫依然拒绝跨出家门半步,同时将矛头直指自己的老母亲:


都怪你,在我小时候事事包办,什么都给我弄现成的,是你的溺爱毁了我。


还有湖南张某,他本科毕业后工作三年,随后在北大医学系硕博连读。按道理说,他的前途该是一片光明,结果张某在即将博士毕业之时,选择了肄业。


回家后的他,不找工作,整整17年待在家中啃老,后来还申请了低保。


只因为他觉得普通工作无法实现他的鸿鹄之志。


记者问他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生活,能够适应吗?他说:“只要不想事情就行。”

父母溺爱,家庭教育不行,我不想出去工作;

这工作不行,不能实现我的抱负,还是不做了;

工作太辛苦,老板对我不好,不想干了.....


他们啃老的原因千奇百样,但归根结底就是不愿意面对现实。


34岁海归啃老十多年,父亲直言“废材”:原生家庭,不是无能借口


有人说,养不教父之过。


年轻人啃老的问题肯定是与父母溺爱、家庭教育有关,可问题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


有的人在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巨大压力时,选择回到舒适区,把一切问题归咎于父母,从此理直气壮地啃老。


说白了,就是巨婴。


“巨婴”是什么?


就是外表像成年,实际上心理年龄还停留在婴儿时期的人。


作家武志红曾写道:“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还停留在口欲期。”


有太多的中国巨婴,把啃老当作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地拒绝长大。


家长的溺爱只是他们停留在舒适区的借口,他们不愿意自己失败的人生被暴露在阳光底下,也没有勇气去重拾自己的人生。


比起奋斗和成长,他们更加害怕失败。



34岁海归啃老十多年,父亲直言“废材”:原生家庭,不是无能借口

“啃老”的巨婴们不愿意长大


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还是巨婴们的主要表现


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做出如婴儿一般的举动,哭闹、撒泼、甚至坑害自己的父母,要求别人为自己的“不幸”买单。


6月,湖南邵阳一啃老男子为讨女友欢心常向家里要钱,先是卖了母亲的手机,想再卖冰箱时与家人发生冲突。


要钱要不到的他站在街头拿着刀,扬言要砍父亲。


无独有偶,上海一男子要钱不成,在街头对自己的母亲施加暴力,他一把抱起自己的母亲的身体在空中狂甩。


34岁海归啃老十多年,父亲直言“废材”:原生家庭,不是无能借口


瘦弱的母亲被甩得站都站不稳,一个踉跄就摔倒在了地上。


但眼见此状的男子并没有停止的意思,强行将母亲往地上按,用力抽打母亲的头部,甚至将衣服甩在她的脸上。


而最可怕的是,他施暴的对象是一位可怜的母亲。


34岁海归啃老十多年,父亲直言“废材”:原生家庭,不是无能借口


巨婴们觉得自己的人生过得不如意,都是别人造成。


物质上啃老、精神上漠视亲情,这都是不独立的表现。


有人说,一个能自己完全独立的人是怎么也不会成为“家里蹲”的。


可怕的是,这样的啃老现象,在中国是越来越普遍了。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在城市里,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


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


这个数据是惊人的,年轻人到了应该离巢的时候却依然懒着不走。


这样无疑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表现,甚至是一种对自己人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34岁海归啃老十多年,父亲直言“废材”:原生家庭,不是无能借口

“巨婴式”啃老其实是逃避消极的表现


啃老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发生在中国,啃老在很多社会都是一个愈发显著的现象。


比如,去年美国纽约就有一对父母因为其30岁的儿子赖在家里不肯搬走啃老,父母就将其告上法院,希望儿子独立....


一个个例子告诉我们,“啃老”也好,虚度生命也好,根本就不局限于海归、国籍。


这些人本该在拼搏的年纪却选择了“混吃等死”,还用各种借口美化自己的选择。


从这里是不是看到了一种“消极”“丧”的态度?


34岁海归啃老十多年,父亲直言“废材”:原生家庭,不是无能借口


学者张鸣曾写过多篇“啃老”话题的文章,其中一篇有一个观点是这样的:


“长大之后,看到父母挣钱很容易,轮到自己了,则百事不顺,未免高不成低不就,能磨出来的,还算好的,磨不出来,就基本上废了。作为一个人,来世上走一遭,最后两手空空,白活了。”


很多巨婴们一旦在现实生活当中受到挫折,就缩进自己的躯壳当中,以为这样就能够躲避外界给自己的不如意。


当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时候,就只能把气撒泼在自己的父母身上。


这不仅仅是巨婴的行为,更是一种深深的“丧”,一种挥之不去的消极。


34岁海归啃老十多年,父亲直言“废材”:原生家庭,不是无能借口

图片来源于NHK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中国日薪百元的青年们》


将这种“丧”发挥到极致的,要数之前在深圳逗留的“三和大神”,日本NHK电视台专门制作了一档纪录片报道这个群体,深挖他们的生活。


这些来自全国各地年轻人,曾经满怀梦想来到深圳打工,最后却悲哀地发现,他们根本无法在这里“淘金”。


于是,只能自发地聚集在深圳龙华的三和人才市场,流落睡一晚只需10元的网吧,吃挂面、喝两元的纯净水,抽着一根一根卖的散烟,“做一天,玩三天”是他们的生存真理。


他们无法拯救自己的生活,又逃避思考自己未来的出路,有钱就花,有饭就吃, 有的甚至吃不上饭,活活地饿死。


这种消极的态度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那些啃老的青年就是用这样的态度在生活的。


寻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又自怨自艾,在家坐等着仿佛人生就能成功。


就如同那一句话一样: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当他们发现现实不如人意的时候,就只能逃避回到家庭这个龟壳里。


但谁又能护你一辈子无风无雨呢,人生,终究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去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海归   小王   大卫   家庭   尿毒症   阿婆   溺爱   深圳   中国   无能   消极   借口   父亲   儿子   母亲   父母   人生   体育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