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葬在八宝山”,大将粟裕战功赫赫,77岁临终前却反复叮嘱

“不要葬在八宝山”,大将粟裕战功赫赫,77岁临终前却反复叮嘱

国家衰败,这东方的头雄狮沉睡了,人民战士挺身而出,唤醒这头雄狮,近百年来的中国可以说是屈辱的历史,这片中华大地上一片狼藉。

当封建的王朝正式在历史上落下帷幕,当奉行多年的皇帝制度不再盛行,这时的国内有了巨大的变化,君王的威严不复存在,国家的主权逐渐丧失。

时间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让古老的文化更加的源远流长,它也可以让一个繁荣强大的国家迅速衰退;它可以让一个麻木的民族快速觉醒,它也可以摧毁一个人钢铁般的意志。

开国大将

我们知道中国有十大开国大将,而开国大将的军衔,都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翻看史书,任何一位开国大将的历史,都在记录着那个我们不曾接触过的时代,我们只能透过只言片语来感受那革命征程的勇猛英姿,和一个一个光辉的战绩与胜利的奇迹。

“不要葬在八宝山”,大将粟裕战功赫赫,77岁临终前却反复叮嘱

1984年,开国大将之首粟裕在北京的家中病逝,享年77岁,他在弥留之际,曾拉着妻子的手说:

“请不要把我葬在八宝山,请把我的骨灰撒到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那里有我的战友,我要将新中国的成就,一一告诉他们。

“不要葬在八宝山”,大将粟裕战功赫赫,77岁临终前却反复叮嘱

是啊!在那个年代,所有的青年都有着同一个梦想,他们希望那战火纷飞的日子,能够尽早结束,那渴望的和平,能够尽早到来。他们为这仅有的希望,献出了自己仅有的生命。

粟裕将军

要说粟裕为什么最后能够成为开国将军之首呢?这就要说到他在战场上用兵如神,林彪将军曾评价过他总是打神仙仗。

1940年解放战争时期,在苏北的一个土城墙上,时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副指挥的粟裕手里拿着望远镜,正在注视着这片即将发生战火的土地。

“不要葬在八宝山”,大将粟裕战功赫赫,77岁临终前却反复叮嘱

面对多于我军数倍的兵力,粟裕沉着冷静,制定了杀敌的策略。他让我军的人兵分四路,将敌人的部队斩断,又安排一路人马从后侧包抄。最后果不其然,如粟裕所料,在激战三小时之后,敌人的先头部队全部歼灭。

消灭了敌方的先头部队后,粟裕一声令下,所有士兵一拥而上,向敌方发起总攻,经过一夜的激战过后,敌方军队全部被歼灭,而粟裕也留下了歼灭敌方1万1千人的战绩。

这一场战役,让人们知道了粟裕将军用兵的果断与奇招,面对比自己多好几倍的敌人,粟裕沉着冷静,在关键时刻给与了敌人致命的一击。

这样一个指挥造诣如此之高的人,却没有正规地学习过军事技能,这也算是一大异事了。

“不要葬在八宝山”,大将粟裕战功赫赫,77岁临终前却反复叮嘱

似乎以少胜多,已经是粟裕的特色了,1947年,在苏中解放区国民党驻军12万之余,而华中的野战军才3万人左右,在这严峻的关头,粟裕来到了这里,即使人数差距如此之大,但粟裕却信心百倍。

粟裕知道飞机和大炮不能够成为胜利的关键,而人数的多少也不是衡量战争的标准。

敌人的初次进犯开始了,敌军分三路进攻,此时的粟裕在地图前大手一挥:“我们专心攻打他们的一路!”他们的对手及其的强悍,这支部队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他们的武器装备全部来自美国,战斗力非常的强。

“不要葬在八宝山”,大将粟裕战功赫赫,77岁临终前却反复叮嘱

对于这样强悍的敌人,连毛主席都十分的关注,他曾经来电问粟裕:“战争是否成功,敌人被歼灭多少?” 粟裕幸不辱使命,最终歼灭敌人3000多人。

不甘心的国民党立刻卷土重来,粟裕趁着夜色命令部下一路急行,从后方偷袭敌人,使得敌人被歼万余人。两战两败,不甘心的国民党立刻派优秀将领去往前线,并调集了更多的军队来到战场。

然而粟裕只用了3000多的兵力,就抗击敌人5万多人,四战、五战,整整七次战争,粟裕都带领着部下战胜了敌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苏中七战七捷”。整个战役,只用了一个半月,便创造了历史的奇迹。

“不要葬在八宝山”,大将粟裕战功赫赫,77岁临终前却反复叮嘱

战功累累的粟裕将军,却是个低调的人,当有人提起他的战功时,他总是淡然一笑,然后说道:“我是沧海一粟啊!

战争过去了,但它留下的痕迹却永远去不掉了,粟裕将军的身体里还一直有着弹片,一直取不出来,直到粟裕去世,粟裕的家人才从他的骨灰之中发现三块没有取出的弹片。

拥有如此之多功勋的粟裕,却低调十足,有一次,他参加军事会议之时忘带证件,却被门口的哨兵拦下,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夸奖哨兵有组织有纪律。

三大爱好

这个总打胜仗的将军,却有着三大爱好,当然,不是抽烟、喝酒、烫头,他的第一个爱好,便是骑马。

“不要葬在八宝山”,大将粟裕战功赫赫,77岁临终前却反复叮嘱

粟裕的父亲是一个读书人,可他从小便不喜欢学文,偏偏喜欢武,粟裕自小练习马术,他的骑马水平非常的高。甚至是开会的时候,他都要骑着马与将领们说话。

尽管是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但粟裕的第二的爱好,就是音乐,不论是口琴、唱歌,还是洞箫,对于粟裕来说都不在话下。

他常常在战斗的间隙,迎着晚霞,对着山风,一展歌喉,经常能赢得战士们的阵阵激烈的掌声。

“不要葬在八宝山”,大将粟裕战功赫赫,77岁临终前却反复叮嘱

这第三个爱好,或许就是能够帮助粟裕,多次在战场上能够胜利的因素,那就是收集地图。

一张地图,粟裕可以看上几天几夜,然后他把每一条道路,每一座大桥,都一一记在了心了,他背下的地图,都在战场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即使是和平年代,当粟裕收到了一份绘制精细、准确的地图时,他每次都会如获至宝,然后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不要葬在八宝山”,大将粟裕战功赫赫,77岁临终前却反复叮嘱

粟裕将军,您可以放心地告诉那些牺牲的战士,他们所期盼的和平年代已经到来,再也不会有子弹从耳边擦过,再也不用担心生命会不会受到危险,曾经的街道上的尸横遍野,如今也是一片繁华如斯了。

请他们放心,或许那些青年已经不是曾经的青年,但他们会带着前辈们的心愿,建设我们的祖国,让我们的祖国永远都年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战功   苏中   大将   苏北   宝山   先头部队   弹片   哨兵   雄狮   敌方   临终   国民党   将军   部队   敌人   战争   地图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