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美国记者和周总理握手后,掏出手绢擦手,总理如何回应的?

1954年美国记者和周总理握手后,掏出手绢擦手,总理如何回应的?

孔夫子曾言:“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礼仪之邦,从古代的君主到平民百姓,心中始终恪守着一个礼字,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礼仪已经融入到每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以德服人,礼让三尺,礼貌谦虚等词语都时刻提醒着我们讲礼仪的重要性。

但如果我尊重了你,你不尊重我也势必会反击,美国记者和周总理握手后,故意掏手帕擦手,总理一个动作叫教他做人。

中国外交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再闭关锁国,而是选择积极进行国际交往活动,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我国就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进行外交,这个时候外交主要是为了为我国经济建设打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954年美国记者和周总理握手后,掏出手绢擦手,总理如何回应的?

到了50年代,可以说是我国建交活动进行最为频繁,而周总理作为我国著名外交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3年,与印度进行外交时,周总理就提出了著名的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项原则作为重要外交原则一直到今天都在发挥着作用。

1954年,为了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多国纷纷出席日内瓦会议,美国在其中进行各种干扰,周总理为我国争取到最大利益,坚守阵地丝毫不放松,最后解决印度支那问题,越南北部也完全解放,中国南部边境地区开始稳步发展,中美建交也开始走上正轨。

1955年,周恩来再次作为中国代表前往印度尼西亚参加万隆会议,中国方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国通亚非国家加强合作精神,史称“万隆精神”。

1954年美国记者和周总理握手后,掏出手绢擦手,总理如何回应的?

如果说中国外交是一场精彩的画卷,那周总理就是不可缺少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外交史上留下许多传奇经历,给后来人做了优秀的榜样。

但在周总理出访其他国家时,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尊重是相互的

1954年,周总理前往莫斯科参加日内瓦会议,进入会场时,许多国家的记者纷纷围上来想要采访周总理,或者说想要通过周总理来了解中国对于此次会议的态度,这注定一场难打的外交战役。

1954年美国记者和周总理握手后,掏出手绢擦手,总理如何回应的?

这时,一位美国记者走上前,笑意盈盈地表示想要与周总理握手,中国人见面握手是基本礼仪,周总理自然不会拒绝这样的要求,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位美国记者接下来的态度。

他和周总理握手后,表情突变,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手帕边擦手边道:“我怎么能和好战国的人握手呢?真是糊涂!”这话听起来相当刺耳了,话音刚落,场面一度非常尴尬,旁边人惊讶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周总理,好奇这位中国总理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周总理云淡风轻,面色不改地也掏出一张手帕,不急不慢地放慢动作轻轻擦拭自己的手掌,缓步走向垃圾桶旁,淡定道:“这张手帕不干净了,如此就扔了吧。”

那位原本想让周总理难堪的美国记者见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灰溜溜地离开了现场。

1954年美国记者和周总理握手后,掏出手绢擦手,总理如何回应的?

这位美国记者如此不入流的小把戏,现在看来令人啼笑皆非,但深入去探究,其实我们会发现他针对的不是周总理,而是中国。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总有人觉得中国还想清朝时期一样软弱可欺,但远远想不到,中国敢外交,擅外交都是做好了十全准备。

礼仪之邦的中国人民,无论走到哪里,总是以礼待人,就像去别人家做客,中国人肯定是礼貌为先,也绝不会做欺压他人,强势出头的事情。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这句话很好地体现了周总理作为中国人的传统道德思想,也展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矜持不与人整个高低的品性,与人为伍但绝不成立帮派来针对任何国家,始终坚持和平相处的原则。

1954年美国记者和周总理握手后,掏出手绢擦手,总理如何回应的?

但如果对方冒犯自己的国家,言行举止有损中国荣誉,那中国人一定奋起反击,而非坐以待毙。

如今的中国外交

提到中国现如今的外交,自然不能不提到“外交部发言人天团”,这个团有五位出色的成员,分别是王毅、耿爽、汪文斌、赵立坚、华春莹。

1954年美国记者和周总理握手后,掏出手绢擦手,总理如何回应的?

这几位在目前的中国外交事业上展现出了各自的风采,王毅作为外交部部长,在面对外国记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思路清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在中美贸易战一事上,美方表示采取一切工具来阻止中国破坏国际竞争,面对这样的无理发言,王毅回应道:“中美可以有竞争,不必做对手,更需要当伙伴。”,一句话高下立现,展现了大国风范。

外交团另一位成员赵立坚被称为外交场上的“战狼”,在对待中国香港一事上,霸气回应美方:“美方没有资格指手画脚”,当美国总理蓬佩奥在推特上发出他同香港人民站在一起时,赵立坚直接开怼:“她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吧!他是同港独份子和暴力分子站在一起吧”!

1954年美国记者和周总理握手后,掏出手绢擦手,总理如何回应的?

其他几位外交团成员也在维护我国荣誉,面对各国对于中国的关注时展现出了中国的大国风采,不卑不亢,以理服人。

无论是周总理还是中国的其他外交家,在与其他国家外交时,始终是先礼后兵,尊重他国的态度,从未搞尖锐的对立一套,但也不代表其他国家就可以欺压到我国头上,尊重是相互的,合作也是共享的。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曾经闭关锁国的中国就像紧闭的院子,没有去可以打理,但为了欢迎那些尊重中国,想要和平相处的国家,中国不再固步自封,出于礼貌,打扫干净院子,主动走出门去迎接客人,或者静静等待客人上门拜访。

1954年美国记者和周总理握手后,掏出手绢擦手,总理如何回应的?

从国家领导人到中国百姓,始终让外人感受到中国人的礼仪文化,让外人看到礼仪之邦的风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印度支那   美国   外交团   中美   记者   礼仪之邦   美方   手绢   手帕   中国   外交   总理   原则   中国人   中国外交   我国   国家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