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监视、没饭吃、担惊受怕:嫁给李大钊很苦,赵纫兰却从未后悔

最近的一段时间,电视剧《觉醒年代》很火。

不少人追了剧,被李大钊和妻子赵纫兰的爱情故事打动。

被监视、没饭吃、担惊受怕:嫁给李大钊很苦,赵纫兰却从未后悔

其实在现实中,两个人的生活充满了“心酸”。

可以说一路走来,李大钊先生是真正的英雄,“拯救”、“帮助”了太多人。

但在生活中,唯独“亏欠”了赵纫兰。

好在赵纫兰也是个深明大义的人,陪着李大钊风风雨雨几十年,毫无怨言。

被监视、没饭吃、担惊受怕:嫁给李大钊很苦,赵纫兰却从未后悔

1

众所周知,李大钊的童年很心酸。

他出生不久,父母相继离世,一直由祖父母抚养长大。

只是那个时候,祖父母也已经年迈。

甚至祖母还瘫痪,一直需要人照顾。

被监视、没饭吃、担惊受怕:嫁给李大钊很苦,赵纫兰却从未后悔

但即便如此,年轻时见过大世面的祖父,还是在李大钊很小的时候,把他送到了先生家读书。

李大钊自小聪慧,学得还不错,更加深了祖父的想法。

只不过这样一来,昂贵的“学费”,让一家人的生活更难了。

被监视、没饭吃、担惊受怕:嫁给李大钊很苦,赵纫兰却从未后悔

和他相比,赵纫兰的情况就好多了。

两个人是同乡,赵纫兰比李大钊大6岁。

1884年,她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一个富户人家。

父亲善诗文,所以给她取《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中"纫兰"二字为名。

据说赵纫兰的长相,就跟名字一样,如兰花般高雅、清秀。

被监视、没饭吃、担惊受怕:嫁给李大钊很苦,赵纫兰却从未后悔

而且在父亲的教育和舒适的环境下长大,她自小就似名字般良善、美好。

看起来她和李大钊,似乎是不同世界的两个人。

但因为李、赵两家是世交,再加上赵纫兰父亲,与李大钊祖父曾一起闯荡过。

到了他们这一辈,关系更是特别要好。

也是因为此,两家长辈早就有了结为儿女亲家的想法。

被监视、没饭吃、担惊受怕:嫁给李大钊很苦,赵纫兰却从未后悔

巧的是赶上了李大钊、赵纫兰的出生,也就有了这样一个“娃娃亲”。

并且当地还有“早婚”的传统,所以李大钊10岁时,长他6岁的赵纫兰就嫁了过去。

遗憾的是那时的李家,状况并不是特别好。

除了年幼的李大钊,家里仅剩下了年迈的祖父,和卧床的祖母。

此时她的进门,无论对李大钊还是对李家来说,都可谓雪中送炭。

被监视、没饭吃、担惊受怕:嫁给李大钊很苦,赵纫兰却从未后悔

2

许多年后,当李大钊走到生命的尽头,写《狱中自述》回忆年少时光时,还感叹到:

其时祖父年八旬,只赖内人李赵氏在家服侍。不久,祖父弃世。

钊在该校肄业六年,均系自费。

我家贫,只有薄田数十亩,学费所需,皆赖内人辛苦经营,典当挪借,始得勉强卒业。

诚如李大钊所说,他能够坚持完成学习,很大程度上都要感谢“内人”赵纫兰。

被监视、没饭吃、担惊受怕:嫁给李大钊很苦,赵纫兰却从未后悔

可以说自从她嫁到李家后,便一力承担起侍奉老人、料理家务和照顾丈夫并激励他发奋读书的重担。

其实这其中,李大钊也曾因为心疼赵纫兰想要放弃。

那是在李大钊读中学时,祖父李如珍病逝,家产仅余一些薄田,他萌生了 退学做工养家的念头。

坚韧而又有远见的赵纫兰硬是“逼”着他返回永平府中学堂继续读书,说什么也不许他中断学业。

李大钊只好继续自己的学业。

被监视、没饭吃、担惊受怕:嫁给李大钊很苦,赵纫兰却从未后悔

这才有了后来,19岁的他,考入天津政法学校读书。

只是虽说赵纫兰坚持,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家人的生活确实很艰难。

为了让李大钊上学,她几乎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

后来李大钊在天津毕业,赴日本留学3年。

也是赵纫兰一个人,带着几个孩子给他攒学费。

被监视、没饭吃、担惊受怕:嫁给李大钊很苦,赵纫兰却从未后悔

甚至在那几年,他们的两个孩子还因病“夭折”。

作为一名母亲,那几乎是人生最痛苦的事。

但赵纫兰根本没时间悲伤,一边安慰着李大钊,一边给他攒学费。

日子过得很辛苦,但她却一直坚持着。

被监视、没饭吃、担惊受怕:嫁给李大钊很苦,赵纫兰却从未后悔

而也正是因为赵纫兰解决好了所有的后顾之忧,才有了李大钊不断地“觉醒”,接触新东西。

李大钊是1916年回国的。

不过即便是回到国内,他也没有呆在家乡,很快又投入到了伟大的事业中。

家里的事,几乎还是赵纫兰一手把持。

被监视、没饭吃、担惊受怕:嫁给李大钊很苦,赵纫兰却从未后悔

3

1918年,闯荡几年后,李大钊进入北大出任图书馆主任。

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将赵纫兰和孩子接到了北京。

那一年,赵纫兰已经34岁了。

嫁给李大钊18年,她第一次和丈夫有了一段“长相守”。

只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并不是特别好过。

被监视、没饭吃、担惊受怕:嫁给李大钊很苦,赵纫兰却从未后悔

虽说在当时,李大钊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主任,刚到任的时候月工资是120元。

半年之后,又增加到了140元,后来被聘为北大教授,月收入在200左右。

要知道那时候,北京的小学教师月收入不到20元,包月的黄包车夫每个月只开5到8元。

以李大钊的月薪,能够买下四千四百斤上好面粉。

就算下馆子,到北京前门饭店吃他们的名菜“红烧翅根”,也可以点上一千二百份。

被监视、没饭吃、担惊受怕:嫁给李大钊很苦,赵纫兰却从未后悔

但就是如此高收入,操持家务的赵纫兰还时常感到窘迫。

因为李大钊把很多钱,都花到了伟大的事业中。

所以一家人,经常还会饿肚子。

不过这都算好的了。

被监视、没饭吃、担惊受怕:嫁给李大钊很苦,赵纫兰却从未后悔

毕竟平静的生活没持续多久,随着事态的逐渐紧张,李大钊也越来越“显眼”。

作为李大钊的家人,他们经常被监视。

有时候睡着、睡着,发现有人在房顶走动。

甚至还有人,直接就在他们门口守着。

大儿子李葆华,还无辜被暴打了一顿。

被监视、没饭吃、担惊受怕:嫁给李大钊很苦,赵纫兰却从未后悔

赵纫兰不得不一边挂念着在外奔波的丈夫,一边带着孩子们小心翼翼的生活。

不过就算是如此,她也没有给丈夫添一点麻烦。

她不想让他分心。

后来实在没办法了,赵纫兰又带着一家人回到了家乡。

遗憾的是即便如此,还经常被人打扰。

祸不单行的是这其中,女儿钟华还因病早夭。

丈夫在外奔波,家中变动不止……赵纫兰几乎都要“崩溃”了。

被监视、没饭吃、担惊受怕:嫁给李大钊很苦,赵纫兰却从未后悔

在外奔波的李大钊,知道她的处境,给她写了一封长信:

现在,我的工作很忙,今后再也没有空闲的时间照顾家庭了,你应当坚强起来,千万不要因为我的生活颠沛流离而焦急,应当振作起精神抚养和教育子女。

我这次出国,说不定什么时候回来。钟华的死确使我很伤心,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闲心想念她了。我已经为她写了一首长诗,作为对她最后的哀悼吧……

那封信的结尾处,李大钊还对她说:

目前统治者的这种猖狂行为,只不过是一时的恐怖罢了。

不出十年,红旗将会飘满北京城。看那时的天下,竟是谁人的天下!

被监视、没饭吃、担惊受怕:嫁给李大钊很苦,赵纫兰却从未后悔

丈夫的信,让赵纫兰热泪盈眶。

往后的日子里,她一直都在坚持着丈夫说的:

振作起精神抚养和教育子女。

被监视、没饭吃、担惊受怕:嫁给李大钊很苦,赵纫兰却从未后悔

4

李大钊离开那一年,赵纫兰43岁。

相濡以沫28年的丈夫离去,让她悲痛欲绝。

再加上多年的操劳,她已经多病缠身。

但即便如此,赵纫兰也没有倒下。

她依旧在坚强地抚养孩子长大。

被监视、没饭吃、担惊受怕:嫁给李大钊很苦,赵纫兰却从未后悔

其实当年,因为一心扑在事业上,李大钊离开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留下。

连棺材都是朋友们筹款买的,更无钱送回老家安葬,只好暂放在一所寺庙里。

赵纫兰原想等“大业”成功时,带着丈夫“回家”。

一直到1933年,眼看自己身体越来越差,胜利却依旧是遥遥无期。

于是那年春天,她拖着病体赶到了北京,请北大帮忙安葬。

被监视、没饭吃、担惊受怕:嫁给李大钊很苦,赵纫兰却从未后悔

在处理完丈夫的下葬仪式一个多月之后,赵纫兰在思念中随丈夫而去。

那是在1933年5月28日,农历五月初五,也是李大钊下葬的“五七”之日。

赵纫兰离开那一年,李大钊已经去世了6年。

而比李大钊大6岁的赵纫兰,留下的唯一遗嘱,就是:

把自己的躯体埋在李大钊的墓旁,她要到九泉之下陪伴丈夫。

被监视、没饭吃、担惊受怕:嫁给李大钊很苦,赵纫兰却从未后悔

全文完

是结束也是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乐亭县   祖父母   担惊受怕   内人   天津   年迈   祖母   在外   祖父   北京   学费   北大   家人   后悔   丈夫   家里   父亲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