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品大员叶名琛,却被英国人带到印度,关笼观赏?果真如此?

清朝一品大员叶名琛,却被英国人带到印度,关笼观赏?果真如此?

叶名琛是作为反面人物被记载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而史书官方记载着对叶名琛的评价——“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之罕有。”

据说,叶名琛为人贪财怯懦,在朝堂中投机倒把一路混得当朝正一品乌纱帽,于两广地方只手遮天,嗜杀成性,晚年面对英法联军的进攻时,整个人胆怯昏聩,最终被掳至印度,被关进玻璃笼子里当作展品,最终羞辱地死去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由文才入政的清朝一品官儿·叶名琛

清朝一品大员叶名琛,却被英国人带到印度,关笼观赏?果真如此?

叶名琛是近代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评价他“是智将也是杀星”,并且十分肯定他的政治头脑与军事才能,但也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声音,那是对叶名琛满满的嘲讽和取笑

如果将叶名琛的一生展开,我们可以很明了地看出他的人生轨迹十分奇特,以19世纪中期第二次鸦片战争取中,叶名琛的名望地位便会呈显出两条斜度极大,一条攀升,一条俯冲的极端轨迹

叶名琛是1807年生人,少时才气出众,16岁那边便在每十二年一届的拔贡考核中脱颖而出,成为其所在省份的唯一入朝贡生。

清朝一品大员叶名琛,却被英国人带到印度,关笼观赏?果真如此?

在同期同伍的贡生队伍里,叶名琛是最年轻的那个,因作为当朝拔贡,叶名琛得以在国子监师从祭酒先生,学习各类理术学问。

后10余年间,叶名琛逐渐将自身上层建筑慢慢充盈,并顺利通过殿试,成为进士并被授予官职。

再之后,叶名琛于朝中摸爬滚打12年有余,察言循势 滋益导弊,并最终拿到了当朝九顶至高疆臣乌纱中的一顶——朝一品大员·两广总督,一手包揽广东、广西两地的所有民政军资。

滴水不漏·掌控鲜血圣意于股掌之间

清朝一品大员叶名琛,却被英国人带到印度,关笼观赏?果真如此?

1850年前后,两广地带极不太平,尤其是广东一带,外有洋敌,贼寇内乱,处于风雨中心的广东地区十分之混乱,内忧外患的双重难题,难倒了朝廷特派此地的数位巡抚、督查。

但唯独叶名琛能为帝王解忧,叶名琛在朝野内阁磨砺十余载,机关城府深不可测,而摸透了帝王心术的叶名琛,自然也是深得咸丰皇帝的信赖宠爱。

而叶名琛自己也深知,当下广东所面临的双重压力中哪组势力更令朝野忧心,拎清了孰轻孰重后,叶名琛便开始大力平定内乱

于是,叶名琛那近乎暴虐的平乱行动开始了,在前后6年之间,内乱土寇匪徒几乎全部都栽在了他的手上,相较于之前官员们那费力费时而又无成效的治理方案,叶名琛以暴制暴的粗鲁手段,在镇压暴徒一事上取得了极大成功。

清朝一品大员叶名琛,却被英国人带到印度,关笼观赏?果真如此?

叶名琛对于平内乱一事投入了自身全部的资源和精力,成效自然也是十分显著,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大背景之下,内乱的逐渐平息,也让广州的外敌压力凸显了出来

而此刻,叶名琛的大格局观再次体现,他选择保持自己的节奏,仍然巩固稳定内部局势,而为针对当下的局势,叶名琛也采取了行动。

叶名琛自知已无余力应对英法联军的入侵,于是便唱起了“空城计”,向对方袭去了一轮又一轮的军伍实力烟雾弹,想以此拖延英法联军的进攻,以求变数。

身死于异乡·名毁于故土

清朝一品大员叶名琛,却被英国人带到印度,关笼观赏?果真如此?

外患事务的难度是内部暴乱无法比拟的,叶名琛的“纸老虎”烟雾弹,最终也还是没有骗过英法联军。

侵略方早就把咸丰皇帝的军事根底调查的通透,对比双方的实力,前者闯进广东几乎就如入无人之境般

面对英法联军气势滔天的入侵,叶名琛也深知敌我双方战斗水平的悬殊程度,所以他也就此情况作出了一个震动朝野的决定“任敌入港·拒不阻击”

叶名琛本意是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凭借他仅存的那点资源,要阻击敌军的入侵,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清朝一品大员叶名琛,却被英国人带到印度,关笼观赏?果真如此?

但这一做法的代价,是会极大程度地折损自家士气甚至是自辱国家的颜面,这也为叶名琛人生中那条俯冲轨迹作出了铺垫。

一时间,满朝上下都弥漫着对叶名琛的叫骂弹劾之声,朝内卿臣还就叶名琛不迎战、不讲和、不防御,不投降、不逃遁、不战死的中庸懦弱之举,给他起了一个“六不总督,慈柔疆臣”的外号。

不得不否认,放敌入关的做法会使得本就嚣张的侵略者更加狂妄,就敌我双方的气势而言,必然是此消彼长、弊大于利。

但事实上,叶名琛并不是如传闻那样,是一位“满心仁慈”的疆臣,在英法联军侵入广东之后,叶名琛也时刻关注着敌方的动态,且会抓住每个机会,向敌人相对薄弱的环节发起骚扰反攻。

清朝一品大员叶名琛,却被英国人带到印度,关笼观赏?果真如此?

叶名琛自知兵力武装的差距过于悬殊,故提出以民为基,以民反击的政策方针,叶名琛动员百姓,召集青壮,用极短的时间组建起一支有进3万人的军伍团体

此后,叶名琛率部积极反攻,利用燃火的小游船撞击爆破敌舰,在城墙内外张贴杀敌英雄榜,广东当地士气大涨,也正因此,当地人民才没有在敌人的压迫下轻易放弃对朝廷的期待和希望。

叶名琛的战术有所成效,但远远不足以左右大局走向,而不幸的是,叶名琛也在某次与英国海军的冲突中被俘

在叶名琛被俘1个月后,他又被英军押往了印度的某个村落,这一过程中,叶名琛始终坚挺着脊梁,从未做任何一件出卖国家出卖灵魂的不耻之事

清朝一品大员叶名琛,却被英国人带到印度,关笼观赏?果真如此?

而最令人惊讶的是,叶名琛在被俘期间,只吃自己随身携带的军伍粮食,并决然表示自己必不会为活命而吃进异国的米粮

最终,在叶名琛自己的粮食吃尽之后,便开始滴水不进,最终也因此憾然辞世

叶名琛的气魄,让每个英国士兵都感到无比惊骇,而且他们也断定,像叶名琛这样的人,他的事迹以及他身死的消息,必然会引起其同国同胞之对外来侵略者的剧烈反抗。

于是英军开始扭曲事实,并将一条流言带回广东——叶名琛被当作展览品关在展示柜中,且以赤身示人。

清朝一品大员叶名琛,却被英国人带到印度,关笼观赏?果真如此?

此事很快在举国上下传了个遍,朝中群臣虽因放敌入关一事,对叶名琛心怀芥蒂,但也都绝然不相信流言中的内容。

可咸丰皇帝碍于外敌的压迫,也不得不亲手将这顶小丑帽子扣在自己心腹爱臣的头上。

而时至今日,因为历史史书的记载流传,后世对于叶名琛的评价,一直是以负面形象为主。

结语

“历史是由胜利者写就的”相信这句名言,大家都耳熟能详,像是天可汗李世民、汉太祖刘邦,关乎此二位的评说,时至今日也仍是被诸多评论家与历史爱好者挂在嘴边。

毕竟他们是可以谱写历史,能左右后世对于历史的判断的人

清朝一品大员叶名琛,却被英国人带到印度,关笼观赏?果真如此?

但相比起前一句,不知诸位是否听过“历史虚无主义”

这是一类专有术语,用于泛指不对某时期社会环境进行真实勘正、客观考量,仅根据未经确认 的各类元素,就对某时代历史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断言认定或是否认。

从根本上看,此二者就像是光影般相辅相成,二者追求内容的本核完全相反,一个带有着强烈的政治目的,另一个则是执着于时代真相的科学思考

我们或无需追逐历史的真相,但我们需要时刻抱有个人思考的能力,能被史官儿一笔判定的是时代的格局,斯人的好恶,而绝不该是我们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两广   英法   咸丰   鸦片战争   贡生   大员   当朝   外敌   敌我   内乱   朝野   印度   联军   广东   英国人   清朝   成效   轨迹   体育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