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海军主力舰的结局

二战德国海军也称战争海军(Kriegsmarine),希特勒宣布单方面废止《凡尔赛条约》(Treaty of Versailles)后的1935年3月16日创立,因为和同盟国海军的实力差距,在战争中后期其水面舰艇部队沦为存在舰队(Fleet in being),作为牵制作用,仅仅扮演辅助性角色,在德国正式投降后的1946年宣告解散,隶下战舰在战争期间多数战沉或坐沉于港内,其中一部分被战胜国打捞作为废铁或靶舰处理,以下就是个人整理的水面舰艇部队大部分主力舰结局(有部分未成舰,不含驱逐舰及以下舰种)

二战德国海军主力舰的结局

二战德国海军全家福

战列舰

二战德国海军主力舰的结局

俾斯麦号

俾斯麦号(Bismarck)1941年5月26日在前往德占法国进行维修的途中,俾斯麦号遭到了从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HMS Ark Royal)起飞的16架剑鱼式双翼鱼雷轰炸机袭击,其中一次命中使得战舰的操舵装置失效。至翌日的最后一战,已经瘫痪的俾斯麦号在与英国两艘战列舰(英王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及两艘重巡洋舰(多塞特郡号和诺福克号)的持续交火中,上部建筑及各武器组均遭到了严重破坏,后开启通海阀自沉于法国布雷斯特以西大约560公里处海域,包括舰长恩斯特·林德曼(Ernst Lindemann)上校在内的1,951人随舰而亡。

二战德国海军主力舰的结局

提尔皮茨号

提尔皮茨号(Tirpitz)英国在1944年11月12日发起探题行动(Operation Catechism,也称教义问答行动),对挪威特罗姆斯以西哈卡亚岛南部的提尔皮茨号实施空袭,装备有12,000英磅(5,400千克)高脚柜炸弹的英国兰开斯特轰炸机在空袭中取得两次直接命中和一次近距脱靶,导致舰只迅速倾覆,甲板的火势蔓延至其中一座主炮塔的弹药库,引发了大爆炸而沉没,包括舰长罗伯特·韦伯(Robert Weber)上校在内的1,204人随舰而亡(另一说法971人或950人)。

前无畏舰

西里西亚号(Schlesien)1945年5月3日在斯维内明德(现波兰港口城市希维诺乌伊希切)外围的齐诺维茨误中水雷,在浅水区搁浅后作为固定炮台使用,战后由一家东德公司在原地报废。

二战德国海军主力舰的结局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Schleswig-Holstein)1944年12月18日在波兰格丁尼亚被英国轰炸机的3枚炸弹重创,坐沉于12米深的港内,同月20日又发生大火导致机能完全丧失,1945年1月25日被德国海军除名。战后由苏联打捞并命名博罗金诺号,60年代作为靶舰被再次击沉。

战列巡洋舰(也有人称战列舰)

沙恩霍斯特号(Scharnhorst)1943年12月26日在挪威北角外海遭遇以约克公爵号战列舰(HMS Duke of York)为首的皇家海军主力舰队拦截,从16点51分约克公爵号首先开火到19点45分沙恩霍斯特号倾覆沉没,期间共有55枚鱼雷和2,195枚炮弹射向沙恩霍斯特号,这一战事史称北角海战(Battle of the North Cape),沙舰总计1,968名的官兵中仅有36人生还,其中没有任何一位军官。

二战德国海军主力舰的结局

沙恩霍斯特号

格奈森瑙号(Gneisenau)基尔港空袭中遭受重创,在波兰格丁尼亚维修期间试图将283毫米主炮更换为380毫米主炮,但因巴伦支海海战(Battle of Barents Sea)的德国海军失利,导致高层取消了更换计划,三联装主炮被卸下当做海岸炮和要塞炮使用(1号炮塔拆解后布置在荷兰、2号和3号炮塔布置在挪威),1945年3月23日作为阻塞舰凿沉于波兰格丁尼亚,战后被波兰打捞作为废铁处理。

装甲舰(也有人称袖珍战列舰或重巡洋舰

德意志号(Deutschland)后更名吕佐夫号,1945年4月被英国空军投下的高脚柜炸弹严重损毁,后被拖到斯维内明德(现波兰港口城市希维诺乌伊希切)继续以火力支援陆军撤退,直到5月4日德军将其凿沉。战后被苏联打捞并继续用名吕佐夫号,后发现无法修复被作为靶船使用。

二战德国海军主力舰的结局

舍尔海军上将号

舍尔海军上将号(Admiral Scheer)1945年4月9日英国空军超过300架飞机对基尔港进行轰炸,正在船坞中维修炮管的舍尔号被击中后倾覆沉没,大部分的舰上官兵都获救,但仍有32人阵亡,战后舰体被用作基尔港停车场的奠基。

二战德国海军主力舰的结局

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

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Admiral Graf Spee)拉普拉塔河口海战(Battle of the River Plate)后前往中立国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试图修补损伤及补给燃料,然而引发外交纠纷,亲英的乌拉圭政府援引《海牙公约》要求施佩号立刻离港,英国又虚张声势称皇家海军主力舰队已在外海待战,施佩号舰长汉斯·朗斯多夫(Hans Langsdorff)上校误以为真,在征得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同意后,于1939年12月17日在蒙得维的亚港外3海里处将施佩号引爆自沉。

重巡洋舰

希佩尔海军上将号(Admiral Hipper)在巴伦支海海战(Battle of Barents Sea)中被英国海军谢菲尔德号(HMS Sheffield)和牙买加号(HMS Jamaica)轻巡所伤,因为希特勒对水面舰队的失望而勒令退役。1945年1月被重新启用投入到将德国军民撤出东普鲁士的汉尼拔行动(Operation Hannibal)中,同年5月3日因英国轰炸机的轰炸在基尔港遭受重创,后被德军自行凿沉。战后被打捞,其火炮与舰桥均报废,最后被拖到海肯多夫湾进行拆解。

二战德国海军主力舰的结局

希佩尔海军上将号

布吕歇尔号(Blücher)1940年4月9日,德国入侵挪威的威瑟演习行动(Operation Weserubung)第一天,在挪威奥斯陆峡湾遭到挪威岸防要塞炮的猛烈攻击,其中一枚280毫米炮弹命中机库引燃了航空燃油,造成船体中央至桅杆燃起大火,同时挪威岸防兵也发射了鱼雷,其中一枚击中了布吕歇尔号的轮机舱,使得该舰失去控制并在狭窄的峡湾中漂流,一系列的损伤造成布吕歇尔号的巨大混乱,见局势已无法掌控,舰长海因里希·沃尔达克(Heinrich Woldag)上校下令弃舰,全舰2,202名的舰员与登陆部队中有830人阵亡(其中至少有320名舰员),布吕歇尔号至今仍沉没在奥斯陆峡湾。

二战德国海军主力舰的结局

欧根亲王号

欧根亲王号(Prinz Eugen)以不死之舰著称,多次遭遇险境又幸运逃脱,幸存到战后被美军接收,编号IX-300,在比基尼环礁进行的核试验十字路口行动(Operation Crossroads)中,先后在1946年7月1日和7月25日两次遭受爆炸试验冲击但均未沉没,1946年12月21日,被拖拽到夸贾林环礁的欧根亲王号意外损坏舰艉并严重进水,次日倾覆于环礁内。

塞德利茨号(Seydlitz)该舰的完成度达95%时,装配工作停止,因为受俾斯麦号被航母击沉的事实影响,德军高层决定对塞德利茨号和一批客轮改造成辅助航空母舰,但最终因物资缺乏在1943年6月宣布改造工程停工,尚未完成的塞德利茨号(改造航母工程实施时被更名威悉号)随后被拖往柯尼斯堡(现俄罗斯城市加里宁格勒),并在那里一直待到了二战结束,战后苏联将其解体报废。

二战德国海军主力舰的结局

希佩尔级重巡洋舰正式服役的三舰

吕佐夫号(Lützow)在苏德两国签订《苏德信贷协定》的背景下,德国同意出售尚未完工的吕佐夫号,价格定为1.5亿帝国马克,几乎是其最初成本8359万的两倍之多。苏德战争爆发后该舰多次遭到德军打击,始终作为浮动炮台协助参与列宁格勒保卫战,战后被移至涅瓦河担任浮动兵营直到最终拆解(拆解日期不详,据说在1953年至1960年之间)。

轻巡洋舰

埃姆登号(Emden)在日德兰半岛以北的斯卡格拉克海峡执行扫雷任务时受损,前往柯尼斯堡(现俄罗斯城市加里宁格勒)进行维修期间参与了将德国军民撤出东普鲁士的汉尼拔行动(Operation Hannibal),同年4月在基尔港遭到英国轰炸机空袭受重创,5月3日为防止被俘而自行凿沉。

二战德国海军主力舰的结局

埃姆登号

卡尔斯鲁厄号(Karlsruhe)1940年4月9日在挪威克里斯蒂安桑的峡湾外围遭到英国海军逃学号(HMS Truant)潜艇的袭击,身中两枚鱼雷导致数千吨海水涌入,经过两小时的拯救后下令弃舰,附近护航的狮鹫号鱼雷艇接载卡尔斯鲁厄号的船员后,将其击沉以确保不被俘获。事后舰长弗里德里希·里夫(Friedrich Rieve)上校因没有尽可能的采取一切措施拯救卡尔斯鲁厄号而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因为调查组认为卡尔斯鲁厄号中弹两个小时后仍在海上漂浮,需要两枚鱼雷才能击沉它,所以是有可能将它拖回港口的。

二战德国海军主力舰的结局

卡尔斯鲁厄号

柯尼斯堡号(Königsberg)威悉演习行动(Operation Weserubung)期间遭到英国轰炸机的攻击,至少5枚500英磅(230千克)炸弹命中,对舰只造成了严重破坏,拯救无望后决定弃舰,从袭击开始至舰只完全倾覆沉没花了近三小时(1940年4月10日),这令船员们有足够的时间撤离众多死伤者,统共只有18人阵亡。

二战德国海军主力舰的结局

柯尼斯堡号

科隆号(Köln)1945年3月3日在威廉港遭到美国第八航空队的B-24轰炸机空袭而坐沉港内,由于其火炮仍然外露于水面,该舰被用作浮动炮台,以协助城市抵御盟军的进攻,它一直担任此职能直至战争结束,战后被打捞拆解报废。

二战德国海军主力舰的结局

莱比锡号

莱比锡号(Leipzig)1944年10月15日在波兰格丁尼亚外海同欧根亲王号重巡发生严重碰撞,次年2月修复完毕后在格丁尼亚协同陆军参与对苏防御作战,在搭载平民前往丹麦后迎来战争结束,战后被编入由盟军管辖的德国扫雷管理局(German Mine Sweeping Administration),并持续作业至1946年7月间被拆解为止。

二战德国海军主力舰的结局

纽伦堡号

纽伦堡号(Nürnberg)战争中后期始终作为训练舰,1945年1月前往斯卡格拉克海峡执行布雷任务,但油料的严重短缺使本舰仅执行该一次任务后便无法再出航。战后被英国皇家海军俘虏,最终作为战争赔偿移交予苏联并命名为马卡洛夫海军上将(Admiral Makarov)号,在喀琅施塔得作为训练舰使用直到1960年拆解。

小巡洋舰(德国海军所用船舶类别术语)

尼俄伯号(Niobe)1943年9月开始由德国和克罗地亚舰员共同操作并悬挂德国国旗(也有历史学家认为该舰隶属克罗地亚),1943年12月19日在亚得里亚海锡尔巴岛被英国鱼雷艇攻击后沉没。南斯拉夫游击队曾在其后拆解其配件,舰只残骸则一直留在原地,直至1947年展开打捞行动,最终被抬起并于1949年拆解报废。

二战德国海军主力舰的结局

美杜莎号

美杜莎号(Medusa)1940年8月被改造为浮动防空炮台,编入第222海军防空旅(Naval Anti-aircraft Group 222)并于战争期间驻扎在威廉港,1945年4月19日的盟军空袭中,美杜莎号遭严重破坏并丧失使用能力,被拖拽至威斯巴登附近,战争结束前被舰员自行凿沉,战后被打捞拆解报废。

二战德国海军主力舰的结局

阿科纳号

阿科纳号(Arcona)1940年5月被改造为浮动防空炮台,编入第222海军防空旅并于战争期间驻扎在威廉港,战争后期被布置在布伦斯比特尔进行防空作战,战争结束前被舰员自行凿沉,战后被打捞拆解报废。

航空母舰

二战德国海军主力舰的结局

齐柏林伯爵号(想象图)

齐柏林伯爵号(Graf Zeppelin)1938年12月8日下水时的完成度只有85%,既不能实际以全速(33.8节)在海上航行,也无法筹载原本规划的42架舰载机群(主要是因为与戈林的航空兵力分配权冲突所致),二战中期之后德国海军在海上的行动接连受挫,再加上当时的德国已无力支撑所费不赀的海军经费,1943年2月2日希特勒下令取消建造工作,在战争结束前自行凿沉为免落入敌手。战后1946年被苏联打捞后用作靶舰,于1947年8月16日击沉在波兰韦巴港附近海域。

二战德国海军主力舰的结局

彼得·史特拉塞号(想象图)

彼得·史特拉塞号(Peter Strasser)实际并未正式命名,只有代号B航舰(Flugzeugträger B),以一战德国飞艇部队总司令彼得·史特拉塞命名为历史学家分析。齐柏林伯爵号的姊妹舰,1935年11月16日开工建造,战争爆发后停工,半成品的舰体在1940年2月28日开始进行拆毁工作,工程进行了4个月,产生了8000吨钢材,部分设备(如弹射器、刹车绳系统和升降机)被出售给意大利海军用于鹫座号(Aquila,也称天鹰或者阿奎拉)航母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德国   俾斯麦   基尔   炮台   海军   主力舰   波兰   挪威   苏联   战列舰   巡洋舰   轰炸机   英国   战后   上将   结局   战争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