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36计-蔡振华瞒天过海,丁松一战成名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之中,留下了许多璀璨的文化和光耀千古的智慧,《三十六计》则使我们璀璨文化之中在现实生活之中被我们最常提及的。

乒乓36计-蔡振华瞒天过海,丁松一战成名


“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文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阳,太阴③。

译文

防备得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松懈大意;经常见到的人和事,往往不会引起怀疑。把秘密隐藏在公开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对立。非常公开的事物中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事物。

说实在的,文化不高,古文看着实在是有点生涩难懂,不过有了译文,一切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起来,而瞒天过海这个词,词面意思的理解也比较容易,而在我们乒乓世界,就曾发生过瞒天过海的事件,而这次瞒天过海用的是绝妙无比,出其不意的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乒乓36计-蔡振华瞒天过海,丁松一战成名

1995年,第43届世乒赛在中国天津举行,在本土作战,国乒男队立誓要“誓夺斯韦思林杯”,作为当时的主教练,前世界冠军的蔡振华,一次次的试阵,当时参赛的队员,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可谓是名将云集,王涛,马文革,丁松,刘国梁,孔令辉都在蔡振华的安排下打过各个位置,而直到决赛前,蔡振华才最终定下了出场名单。

乒乓36计-蔡振华瞒天过海,丁松一战成名

而正是这次蔡振华赌博一般的安排,来了一招瞒天过海,在男团决赛的时候,率先出场的马文革和王涛都是赢一分,输一分,这个时候第三个登场的队员可谓是亚历山大,而此时登场的竟然是一个让外国乒坛不是很熟悉的运动员,他就是丁松,而丁松的出场,绝对出乎了瑞典队的意料。

丁松用自己独特的攻削转换和结合的打法让老外大惊失色,在关键的第三盘,为国乒拿下关键的一分,此战丁松不负奇兵的重任,此战丁松一战成名。

乒乓36计-蔡振华瞒天过海,丁松一战成名

丁松的对手正是瑞典名将卡尔松,正如丁松自己的名字一样,盯着卡尔松,面对卡尔松,其是丁松并不占据绝对优势,但是丁松的攻削结合的怪异打法,着实让卡尔松难受,丁松最终不负众望,2:0战胜了卡尔松,为中国队3:2获胜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国队终于久违的再次捧起了斯韦思林杯,而也正是这一次的瞒天过海的成功,中国男乒终于再次吹响了强势崛起的号角。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乒乓球讲究的是技战术,需要包罗万象,改革创新,技术要提升和创新改革,战术也需要随机应变,外国选手吗,面对国乒球员的时候,不仅要面对高水准的中国运动员,还要面对着球员临场的指导教练的参谋和指导,正是因为这样,好多外国名将都坦言,面对国乒的指导要比面对国乒球员更加的可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瞒天过海   男队   卡尔   走为上计   中国队   球员   博大精深   译文   打法   名将   中国   璀璨   乒乓   事物   外国   文化   体育   蔡振华   丁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