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很难想象,以后女排比赛,再也看不到郎平在旁指导的身影,是一种什么场景。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是的,郎平要退休了。

东京奥运,中国女排铩羽而归很遗憾,但一次失败并不代表什么,中国女排还有的是机会。

只是,郎平这次之后要离开排球舞台了。

那天,伴随着《阳光总在风雨后》的背景音乐,女排姑娘们集体向郞平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下来。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说起来,郎平算是为我们带来了排球最好的时代。

饭姐不禁想起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女排姑娘们虽然在小组赛时败于美国队,但却越战越勇,最终决战连胜三局。

她们拿到的不仅是女子排球“三连冠”,还是中国女排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如今,那些和郎平一起参与了封神之战的姑娘们退役后都去哪儿了?

卸下冠军光环的她们,是否也都有着各自的精彩人生?

朱玲和李延军

奥运夺冠之后,27岁的朱玲回到了老家四川。

为排球奋战了十年她,文化水平仅仅是高中毕业。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朱玲没有回避,退役后,她毅然进入四川大学干部培训班,经过两年进修,成功拿到了大专文凭。

随后,朱玲接到任命,成为四川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

那一年,她31岁,是四川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

初来乍到的朱玲面对着繁杂的工作,一时之间慌了神。

做运动员时,没有什么事是需要她操心的,一切都有领导和教练,朱玲只需要学会一点,服从命令。

如今,她处在了领导的位置上,独自面对一个大省的体育管理事务。朱玲面对空前的压力,没有退缩。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她为自己制定了“三多一少”方针——“多听、多看、多干、少说。”

凭着在球场上锻炼出来的韧劲和勤奋,朱玲适应得很快,无论是体育竞赛还是体育产业,都干得风生水起

朱玲在任期间,四川省向国家输送了不少好运动员,她也升职为四川省体育局局长、党组书记。

但2014年,天涯论坛等网络社区上突然出现了一批举报朱玲等人索贿的信息。

不久,四川省体育局相关领导相继报警,警方调查后,并无实际证据证明她索贿,才将此事平息。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2016年朱玲离开体育局后,进入政协工作,任政协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文体医卫委员会副主任。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今年5月,朱玲还和梁艳一起去了江津,指导了几个中学排球队的队员训练。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和朱玲一样,老女排副攻手李延军在退役后也选择留在体制内。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刚退役时,李延军曾去奥地利打球。

1997年回国后,她进入国家机关党工委党校分校工作,成为了一名公务员。

与朱玲有一些不同,李延军更向往安定平静的生活。

进入机关后,她主要从事培训教育工作,也很少再提及自己的“冠军”身份。

但她也时刻都挂念着排球,遗憾自己没有赶上“有自由人”的时代。

2019年,她曾到江苏淮安,为中国女排援建的排球训练营揭牌。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2020年1月,她和张蓉芳、梁艳、杨希等几个队友一起参加了北京卫视的春晚。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张蓉芳和周晓兰

说到张蓉芳,她在队里一度被誉为“怪球手”。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她曾是中国女排的队长和主攻手,与郎平携手夺下女排“五连冠”。

1984年女排夺得奥运冠军后,张蓉芳就选择了退役,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学习。

期间,她与前中国男排队员胡进确定了恋爱关系,两人感情稳步发展。

更戏剧化的是,胡进第一次出任中国女排教练员也是1984年,可以说张蓉芳前脚搬离了女排宿舍,胡进后脚就搬了进去。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但阴差阳错反而是好事,因为体育局对运动员的个人感情管理很严格,张蓉芳和胡进的“错过”,恰到好处地保护了两人的爱情。

胡进作为教练员帮助女排夺下“四连冠”之后,牵起张蓉芳的手,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时隔两年,在女排征战“五连冠”前夕,主帅邓若曾因故请辞,还在读书的张蓉芳临危受命,担任主教练,上任两个月后,她怀了身孕。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胡进自然不能与张蓉芳搭档执教,所以与张蓉芳共同帮助中国女排夺取“五连冠”的是郞平。

而拥有一身拦网绝技的周晓兰,曾被赋予“天安门城墙”的美誉。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退役后,她选择到上海体育学院进修,一毕业就进入国家体委,出任排球处长。

与朱玲不同,初次上任的周晓兰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狠劲儿。

由于当时国家为体育事业调拨的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周晓兰立即决定进行排球运动管理体制的改革,尝试引进外资。

后来,她成功地为女排拉来了数千万的巨额资金,也成为了女排商业化运作的第一人。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周晓兰把球场上的那份拼搏和豁达也一起带到了“官场”,接二连三的惊人业绩让她的仕途一马平川。

但直到1994年接任国家体委球类司副司长前,她还一直住在只有一室的公寓里,拿着54元人民币的薪水。

五连冠之后,中国女排一直在走下坡路,张蓉芳和周晓兰用不同的方式为女排努力着。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1988年汉城奥运会失利后,胡进重新被任命为女排国家队主教练,与此同时,新的矛盾产生了,那便是,中国女排出现了“夫妻店”。

张蓉芳没有回避矛盾,她主动请辞,分管训练局的其他工作,与排球划清界限。

周晓兰的排球体制改革,恰好进行地如火如荼。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命运似乎就是喜欢磨练努力的人,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女排落入了十年间的最低谷。

八支参赛队伍中,中国女排仅获得了第七名。

同时,又曝出女排队员服用兴奋剂事件,各界舆论一片哗然。

接踵而至的便是全国球迷们对张蓉芳胡进夫妻的指责和声讨。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那时,国家体委顶着各界压力,周晓兰和张蓉芳的恩师,原中国女排教练袁伟民要求由周晓兰出面举行记者招待会,为中国女排的颓势负责。

周晓兰决定从大局出发,尝试化解危局,但出于种种原因,发布会并未如期举行。

不过,胡进被迫下课,周晓兰的工作也开始陷入逆境。

之后,周晓兰代表中国排协,与正在美国读书的郎平取得联系,大力邀请她回国出任主教练。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期间,她未经高层同意,便私自向外界透露了“中国排协同意郎平回国执教”的消息。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不知道是否受此影响,在担任“体委副司长”8个月后,周晓兰辞职回归家庭,与丈夫一同去了美国定居。

据说,她先是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做排球教练,后在马里兰州爱德华市的一家医疗器材公司做工程师,她也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目前近况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张蓉芳在胡进离开中国女排后,再度接管排球相关工作,见证了郎平第一次回国执教,带领女排重回巅峰的奇迹。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2015年,她作为主管领导与郎平共同征战女排世界杯,不负众望再次夺下冠军。

张蓉芳用另一种方式见证了世界冠军的荣誉,回国后,她递交了辞职申请,因为那时的她已经被病痛折磨了很多年。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虽然还没有到退休年龄,但国家体育总局为了她的身体,最终还是免去了张蓉芳的行政职务,让她提前退休。

郑美珠和侯玉珠

老女排的接应二传郑美珠,则在见证了“四连冠”后选择退役。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退役后,她虽然没有离开体育,但是却远赴德国寻求发展,她一直坚信:“经验是中国女排最大的财富。”

1991年,郑美珠从德国俱乐部退役,与丈夫一同经商。

郑美珠的丈夫是曾经担任过中国女排运动队医生的孙卫中,异国他乡的重逢成就了这段美好的姻缘。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他们在德国成立了中医医疗法培训中心,积极向世界传播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

虽然郑美珠在国外生活多年,但对祖国的眷恋始终留在心中。亚特兰大奥运会时,女排的比赛,她一场都没落下。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郑美珠回到了老家福州,并成为圣火传递的第一棒火炬手。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接替她的第二棒火炬手,是与郑美珠共同被誉为福建“双珠”的队友侯玉珠。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侯玉珠离开赛场后,就回到了家乡,一直从事与体育相关的工作。

身为省政协委员,侯玉珠始终为全民健身事业建言献策,特别关注青少年、幼儿体育工作。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2020年初,她当选为福建省体育总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主席。

杨锡兰和苏惠娟

杨锡兰获得过女排“五连冠”的荣光,同样也经历了88年汉城奥运会的低谷。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她作为当时女排的队长,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这也成为她退役后远走他乡的导火索。

选择去瑞士对杨锡兰来说是个偶然,当时一心想去美国留学的杨锡兰因为不想与被拒签的爱人分开,毅然放弃了去美国的机会。

早年到瑞士比赛的经历,在杨锡兰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象,于是夫妻二人选择了这个美丽的国家。

定居瑞士后,杨锡兰曾担任一家小俱乐部的排球教练,虽然这个球队由业余球员组成,但在她的带领下,曾拿到瑞士排球联赛亚军的好成绩,并参加了欧洲杯。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那时的杨锡兰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精通四门语言,分别是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语。

她直言:“尽管学得很艰难,但有老女排的精神支撑,我可以面对一切困难。”

后来,由于怀孕生子,杨锡兰选择回归家庭,等儿子和女儿长大一些,她又重新投入工作,到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做安全保卫方面的工作。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凭借优秀的运动员素质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杨锡兰面对新的挑战和任务不仅迅速胜任,而且工作起来游刃有余。

虽然定居海外,但杨锡兰每隔几年就会回到家乡,她说:“祖国永远是她的根。”

同样在瑞士定居的还有苏惠娟,1994年世锦赛后,她选择了退役。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苏惠娟曾在瑞士复出打球,但之后,便逐渐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

姜英、杨晓君和梁艳

姜英被称为郎平的“接班人”,是队里的主攻手。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退役之后,她也选了和郎平同样的路,出国留学并且担任排球教练。

初到澳大利亚的姜英,一心只想着快点闯过“语言关”。

不料,半年后,她接到了南澳大利亚体育学院的聘任书,邀请她担任学校女子排球队的教练员。

虽然语言还不熟练,但姜英还是决定上岗。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刚一上任,学院发给了她一台电脑。口头沟通和肢体语言并用,让姜英与队员们勉强能够交流,可用电脑写工作报告成了让她最头疼的事。

没有什么能难住在中国女排历练过的运动员,姜英不断尝试,用更多的时间加倍学习,在担任了一年的助理教练后,她成为了球队的主教练,一干就是13年。

郎平接任美国队主教练的时候,姜英也接到了澳大利亚国家队的邀请,出任女排主教练。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虽然相对于排球来说,澳大利亚人更喜欢沙滩排球,可姜英却觉得,这是自己喜欢的事业。

如今,姜英正积极在澳大利亚普及排球运动,她一直喜欢平静的生活,陪孩子做喜欢的事,和丈夫一起亲近大自然,平淡却有滋有味。

副攻手杨晓君离开国家队后,受邀到德国打球。

退役之后,她的状态并不好,排球在德国是一项缺乏关注的运动。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1996年,杨晓君的女儿在德国出生,她决定结束自己的排球生涯,进修德语,学习金融贸易。

毕业后,她进入依必安电气公司。非常巧合的是,这家公司一直是排球俱乐部的赞助商。

同年,杨晓君靠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德国国家教练A级资格证书。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40岁那年,为了女儿能够学习中文,杨晓君搬到了法兰克福,在一家物流公司担任要职。

同时,她还拥有一份兼职,做排球教练,她是出了名的“工作狂”。

每年假期,杨晓君都会带女儿回北京住一段时间。

她自然决定留在德国,她说:“北京德语学校的学费太贵了。”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2020年北京卫视的春晚舞台上,老女排欢聚一堂,除了张蓉芳、李延军,还有久未露面的“笑面黑娃”梁艳。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梁艳是中国女排的副攻手,也是唯一一位以球员身份全程参与女排五连冠奇迹的选手。

但是退役后,她并没有再从事体育相关的事业,而且选择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成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后来,梁艳辞去了安稳的杂志社工作,决定“下海经商”,创办了一家体育文化传媒公司。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梁艳陪伴家人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后来,她开始有计划地回归家庭,公司稳定后,梁艳逐年减少工作量,把重心慢慢转移到家人身上。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她的女儿是清华大学的博士,谈起这件事,梁艳就会觉得很骄傲。

如今,关于她的消息也越来越少,但在先前的采访中,她曾说,珍惜当下,享受生活已经成为她最大的追求。

结语

37年时光飞逝,当老一代女排队员经历过命运的起起伏伏,回归于平静时,新一代女排姑娘们仿佛又站回了曾经的起点,而她们身后的祖国和人民,也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她们。


37年前,和郎平一起奥运夺金后,那11个女孩去哪儿了?

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没有人一直是赢家,时代一直在改变,不变的是女排精神,它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回忆和宝贵精神财富。

令我们欣慰的是,带着这种敢吃苦、敢拼搏、敢胜利的劲头,女排姑娘们即使退役,在各行各业也发展得很出色。

这就是对女排精神最好的诠释,成功之后还有成功,失败之后永不气馁,这也是最让人放心的结局。

祝福女排姑娘们,祝福郎平。


-END-

作者:白衣渡江

责编:zeria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国家体委   体育局   德语   体育   瑞士   德国   女排   美国   排球   主教练   北京   中国女排   奥运会   教练   年前   奥运   女孩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