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书荒了我们,还是你我荒了书?

千山万水总是情,关注一波行不行!

这些年,书荒了我们,还是你我荒了书?

唱片机

浮躁的感叹·我的世界竟如此烦乱

21世纪是一个追求“速度”的时代,我们陶醉于快节奏的生活,从物质到精神,一切都以“快”为标准。外卖平台追求以最快速度将食品送到食客手里;手机里无时不刻以最快的速度向我们推送各式各样的快而无用的信息;在过去满足4G的人们已经逐步开始追求更快的5G网速,而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书籍这类代表精神领域的产物正一步一步被人们所遗忘。过去,朋友相聚,大都会聊一聊近期看了哪些书,而如今谈到阅读,人们更多指向地是网络文字和视频信息这类轻阅读。诚然,轻阅读在生活压力面前成为一种消遣和便捷获取信息的渠道,但当轻阅读铺天盖地而来之时,我们或许更为怀念“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这些年,书荒了我们,还是你我荒了书?

从前慢

木心的这首《从前慢》让人不禁回忆往昔,感叹那些曾经物质匮乏,但精神却相当富裕的岁月。曾几何时,偶然从校园广播里听到一首自己喜爱的歌曲,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但如今随时随地都能选择歌曲的时代,我们却不约而同犯上“选择综合症”。曾几何时,我们缺乏阅读的材料,就连药品的说明书、酒店的介绍文字都能重复阅读、反复咀嚼。但如今阅读的渠道越来越多,文字的数量越来越庞大,我们却不约而同抱怨“读不进去”。

这些年,书荒了我们,还是你我荒了书?

从前慢

物质的丰富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儿,但丰足的物质生活却让我们荒芜了精神田地。相比从前,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天气越来越热,所以我们的精神也越来越浮躁,聒噪背后缺乏的是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事儿不行”。令人感慨的是,如今的我们既没有学的心思,更缺乏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所以,“罔”和“殆”一时之间就兼而有之,迷茫所以浮躁,有害所以烦乱。

这些年,书荒了我们,还是你我荒了书?

雨巷

浮躁的感叹·被物欲横流侵袭和吞噬的文字

一个一个方块字本身有自己的灵魂,而当我们将它们根据不同顺序和规则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它们又能呈现完全不同的色彩和情绪。同样的方块字,经过不同的组合就能带给人们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这就是文字的魅力。读书的时候读到过几首至今印象深刻的现代诗——戴望舒的《雨巷》、卞之琳的《断章》、徐志摩的《沙扬娜拉》等等。关于大家的诗歌,我想套用《舌尖上的中国》里的一句台词: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他们所采用的笔法或许都十分朴实,即便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文法,但带给读者的感受却很特别。那些或能够发人深省,或能够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的文字其力量并不源自咬文嚼字,而源自作者内心的真实与坦荡。

这些年,书荒了我们,还是你我荒了书?

花与窗

不仅仅是诗歌,散文和小说尤其如此。

印象中,朱自清老先生的《荷塘月色》《匆匆》这类散文即便过去近20年,依然能脱口而出其中的经典之处。而如今写散文的人越来越少,真正能够给人点滴印象者更是无二三。以我的浅见来看,台湾作家林清玄算是个中佼佼者。然而,在当今的文坛,由于散文这类需要读者花时间和心思去解读的文字并不符合市场的需求,所以几乎找不到新一辈以散文著称的作家,不得不说当下正是散文的断代期。

这些年,书荒了我们,还是你我荒了书?

张爱玲

至于如今的小说,虽然没有遭遇散文断代式的尴尬,但若要论经典亦让人感叹:有些东西没了,也就是没了。翻起上个世纪的卷轴:张爱玲、萧红、钱钟书、汪曾祺等,无论哪一个恐怕都要秒杀当今的网红小说家。我是读张爱玲长大的孩子,对张爱玲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儿时最大的乐趣便是将张爱玲的小说偷偷垫在教科书下,面上无比认真好似在翻看教科书,实则沉浸在张爱玲的文字中。喜爱张爱玲一则因我从她的沉香屑中寻得何谓独立和寂寞,极大地满足我的自尊心。对于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而言,当他不被外界认可,但却能在某些人身上发现彼此的共同之处时,内心自多了几分自信,大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傲气。二则因张爱玲传奇的一生,虽对张胡之恋倍感厌恶,但也因此对张爱玲多了几分怜惜之情。有人说,自古才子情路多艰,更何况她这样一位旷世才女呢?

反观当下的小说,似乎已经丧失了反映生活、记录历史的功能。如今的小说表面上看更像是20世纪上半叶的鸳鸯蝴蝶派——主张把文学作为“游戏”和“消遣”的工具。然而,鸳鸯蝴蝶派那种将文学作为“游戏”和“消遣”的工具暂且不论对错,至少其文学价值得到大多数文学家和读者的一致赞赏。而如今的网红小说,其文学价值不能说没有,但根本无法同当年的鸳鸯蝴蝶派相提并论。

这些年,书荒了我们,还是你我荒了书?

安庆作家张恨水(左1)与他的“金粉世家”

多年前被搬上荧幕的《金粉世家》正是出自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之一张恨水之手。2000年之后,这部上个世纪的作品被搬上荧幕的时候依然得到观众的认可,这便是经典——永远不会因时间的消逝而凋零的力量。所以,在我们感慨经典的同时更应该反思今天的小说何以完全沦为几乎丧失文学价值和反映现实功能的纯消遣工具。从本质上,文字身后是时代的缩影。因此,当今的文学沦落如斯地步反映的正是当下由“快节奏”所带来的浮躁的现象。

浮躁的感叹·不忘初心三省吾身方得始终

这些年,书荒了我们,还是你我荒了书?

虔诚

面对繁华和浮躁,我们的心态自然矛盾。繁华带来的是生活的便利,而由于繁华也出现浮躁的现象。对此,应当如何调节呢?我认为,不忘初心,三省吾身,方得始终。孔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见到的多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难想象他们有时间“三省吾身”,不难想象他们“省”的内容也绝非孔子所言。因此,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要做的更应该是坚持真我、坚守底线,三省吾身自然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赋予新的内容。一日三省或许很难,但一周三省你我皆可做。建议各位看官,一周三省吾身:静心否?读书否?健身否?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薄荷猫篮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上个世纪   鸳鸯蝴蝶派   孔子   初心   方块字   消遣   浮躁   散文   从前   文字   精神   时间   经典   体育   文学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