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上映先下注,《李娜》放言6亿保底,有胡歌不愁不赚钱?

导读:未上映先下注,《李娜》放言6亿保底,有胡歌不愁不赚钱?

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近两年似乎对运动题材很感兴趣,他先后执导了《中国女排》和《李娜》两部聚焦运动员和专项运动的电影,《中国女排》改名《夺冠》后上映获得了8.4亿多的票房,观众期待已久的电影《李娜》也将更名《独自·上场》,在不久之后和观众见面。

未上映先下注,《李娜》放言6亿保底,有胡歌不愁不赚钱?

以著名运动员或运动员队伍为原型的电影并不多见,这使得陈可辛的两部运动员“自传体”电影备受期待。女排故事和女排精神陪伴着几代中国人成长,郎平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夺冠》重现女排传奇经历,还请到了巩俐饰演郎平,又有吴刚、彭昱畅等实力派演员加盟,题材、人物、情怀都有了,可上映后8.4亿的票房却不如人意,说句扑街也不为过。

未上映先下注,《李娜》放言6亿保底,有胡歌不愁不赚钱?

《夺冠》扑街在前,《独自·上场》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据悉,电影《独自·上场》还未上映,就给出了保底6个亿的“惊天豪赌”,这部以我国著名网球运动员李娜的赛场赛后生活为原型的电影光投资成本就达到了3.04亿,加上杂七杂八的宣传费,《独自·上场》上映后起码要达到18亿以上的票房才能回本。

未上映先下注,《李娜》放言6亿保底,有胡歌不愁不赚钱?

18亿这个数字代表《独自·上场》的票房要高出《夺冠》一倍多,郎平加巩俐的号召力都仅仅拿下了8.4亿的票房,李娜这块活招牌真有那么大能量吗?

未上映先下注,《李娜》放言6亿保底,有胡歌不愁不赚钱?

从题材上看,这类运动传记片能吸引到的观众有限,受众大多数是该项运动或运动员的粉丝,再加上少数明星粉丝,客观来说无法造成“全民热”;从剧情上看,改编自真人真事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电影能不能重现紧张激烈的赛场,对运动员性格点的放大或改编能不能被观众接受,煽情桥段会不会显得做作矫情等都是片方需要考量的问题。

未上映先下注,《李娜》放言6亿保底,有胡歌不愁不赚钱?

《夺冠》就因为朱婷顶撞郎平、丁霞见人就怼等细节改变让观众直呼“不真实”,既然有真人原型,在为了戏剧冲突和效果改编时就不能不多掂量,不然就会既伤害观众又伤害原型。演员演绎运动员时的专业程度也是这类电影的亮点之一,至少在正脸入境时得将专业的架势展现个八九分吧?有没有“特训”过,球迷可是一眼就能看出来。

未上映先下注,《李娜》放言6亿保底,有胡歌不愁不赚钱?

令人惊喜的是《独自·上场》中李娜将亲自上场,演一把球替,高难度的专业动作都将由她自己完成。李娜将参与拍摄,在影片中展现球技对球迷来说应该是意外之喜,有了她的加入,影片的真实性和共情感也能提升一二。

未上映先下注,《李娜》放言6亿保底,有胡歌不愁不赚钱?

在中国网球的国民度远远不如排球,《独自·上场》之所以敢在上映前“豪赌”一把,是因为剧组有一位流量实力兼具的演员——胡歌。胡歌将在《独自·上场》中饰演姜山一角,姜山既是李娜球场上的教练辅助,又是李娜生活中的爱人,是本片戏份最重的男性角色。《独自·上场》的宣传也基本是捆绑着胡歌进行的,从开拍至今,陈可辛口中那位“秘密接受两年网球训练的新人演员”就没露过面。

未上映先下注,《李娜》放言6亿保底,有胡歌不愁不赚钱?

每次宣传都是胡歌独自占据版面,有网友调侃“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胡歌要演李娜呢”。胡歌的粉丝数十分可观,国民度和路人缘也相当不错,不过李娜的自传电影,胡歌的戏份怕是不会太多。大力宣传无非是想借胡歌割一茬韭菜,撑一撑票房。你对影片《独自·上场》感兴趣吗?胡歌的加入能否实现票房激增?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戏份   女排   原型   票房   赛场   运动员   中国女排   题材   网球   国民   观众   演员   粉丝   体育   专业   电影   李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