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我们的球拍折腾史

话说同志们前些天在广州约了一波球局,期间某个时间点上的画风是这样的:

装备|我们的球拍折腾史

看动作有点像摆摊的?

其实我们讨论的问题,正是一个几乎被羽毛球圈内所有人,都快问滥了的老问题——

所谓本命球拍,到底该是怎样的?

对于这个老大难问题,不出众人所料,大家各执一词,纷纷曝出烧拍家史:

装备|我们的球拍折腾史

VICTOR拥趸逾晖如是说:

VICTOR的球拍就像他们赞助的韩国队,最好的资源供给双打,单打则是不温不火。

当年朴成奂还没退役那阵,我作为学生党还在练单打,把超级波36作为自己的本命球拍。理由无他,沉稳,厚重。

V记球拍是真的扛造,直到今天,那把超级波36还完好地放在家里。

装备|我们的球拍折腾史

后来成了亮剑12一生推——在贴纸技术还没大行其道的时候,亮剑12的颜色,绝对够得上一个骚字。

更重要的是,比起颜色,12作为亮剑系列的集大成之作,各方面的调教都近乎完美。虽然这么说可能有些不够客观,但平心而论,亮剑12确实是不好找出什么硬伤的球拍。

装备|我们的球拍折腾史

再后来,就是极速10。从极速10开始,胜利的球拍终于走出了一个优秀的“极端”。常言道,众口难调,如果球拍极端地强化某一特性,就势必会损失一部分潜在用户。

比如极速10,极致地强化了出球的速度,球在拍面上毫不拖泥带水,为此不惜牺牲了部分精确度,极速10击球时不会有HX800-LTD/C那种“包”住球送出去的感觉。

吾之蜜糖,彼之砒霜。极速10对于技术没那么细腻的使用者,着实不怎么友好,但对于一切喜欢网前组织、封网、抽挡、守转攻的使用者来说,这简直是本命球拍一般的存在。

装备|我们的球拍折腾史

当然,说了这么多,都抵不过它是女神的战拍。所以除此之外,还需要什么别的理由吗?

YONEX死忠小山表示:

打球十年出头,年少时家里帮忙出资买下的“老家伙”们权且按下不表,正儿八经所谓烧球拍,拢共也就四把。

好巧不巧,清一色的YONEX。

一入烧拍深似海,从此钞票是路人。要论起“烧拍史”的原点,于我应该是始于2015年夏天网购入手的那支初代目黄色YONEX VT-ZF2LD。

装备|我们的球拍折腾史

先说一下它目前的参数——TW版4UG5,80P线26-27磅,留底胶上单层133EX皮胶。

说起来这个配置,还是买回球拍之后上了3根线才试出来的最佳组合。不过,当时决定砸锅卖铁坚决入手这把黄LD,倒真不是简单的头脑发热——

林丹精选系列新鲜出炉的东风和一个十年死忠丹迷的信仰充值欲望,诚然必须考虑在内,但后来校队训练课上借队友手里同款试打过后,那种令人迷醉的、触电一般的清脆的击球感和金属音,以及弹弹弹弹走鱼尾纹的中杆反馈,才是促使我剁手的根本原因。

装备|我们的球拍折腾史

讲到黄LD,另一支不能不提的拍子,自然就是当时利用余款另烧的一把NR700RP(TW版3UG5)。

说来好笑,当初加买这支和自己球风完全相悖的头轻拍的动机,多少有点类似美国空军的“战斗机高低档搭配原则”,同时也是想给自己偶尔状态出不来的时候,稍微在装备选用上留条后路。

然而杯具的事情在于,NR700RP拍不如其名,用起来实在是非常的败RP……几次试打之后我才发现,如果自己状态不好,这么一支完全不以进攻能力见长的“短刀”其实反而会拖后腿拖得更厉害,与其非要换拍,还不如逼着自己用用重器来得舒服。

于是乎,这支球拍只跟着我出了三四堂训练课,就迅速沦为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外借专用品”,现阶段更是已经被束之高阁,细一琢磨,总觉着有点浪费的样子……

装备|我们的球拍折腾史

白色的二代目ZF2LD也是个有故事的存在——它是我兵器库当中有史以来第一把JP版日本内销的YY高端拍。当时,为了从那个专搞日本本土球拍代销的哥们手里把它拿下,里外里得花了我一个半月左右的实习工资,至今回想起来还是深感肉痛……

好在物超所值,这把白LD目前为止的表现都令我非常得意。同为4UG5的规格,但可能是中杆更硬、碳素密度更足的缘故,论起手感的清晰度和进攻端的出球反馈,比起原先的黄LD都要更上一层楼。

不过,作为重型武器的短板环节,白LD在抽挡和中前场的连贯性能上并不是很出彩,好在这几个环节本身也不是我的技术长项,因此影响倒也没那么大。

更重要的是,在气温偏低的秋冬季节,个别几处供暖不太给力的球馆里,这支和雪地颜色大致无二的球拍,似乎还能发挥一点寒区属性,偏重的特性也很适合天寒地冻时放不开的手脚。因此,这支我球包中份量最重的4U规格球拍,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抢占了主力地位。

有鉴于此,再加上我的留学目的地——美国麻省在秋冬季历来偏冷的缘故,这支耗资不菲的白LD,最终跟着我飞向了遥远的大洋彼岸。

装备|我们的球拍折腾史

另一支被我带到美帝的球拍则是老色的VTLDF。和前面三把多少还在性能上摸了摸底的球拍相比,这一把该说是纯粹的信仰充值。讲道理,在拿下之前,自己能用它打出什么表现,我是完全心里没底。

不过同为JP版,“老豆腐”到手之后也并没令我失望。和诸如白LD这样相对极致化的ZF系球拍相比,LDF应该说更加全面一些,广告语中的主打是所谓“控球+进攻”,实战反馈的结果也大差不差——

光面漆+窄拍框在外形上就显得清爽而纤巧,重杀之类发力击球的手感反馈较之于黄LD和白LD清脆的金属音枪击感,更类似于是一种扎实的轰击感。大角度的劈吊和后场软压更容易控制,精准之余也不失犀利。

至于平抽挡和小幅度动作的出球,对手腕的反噬则相对不那么严重。和侧重于单一坐标方向的两支ZF2LD相比,“老豆腐”可能算是一支中庸的球拍,但绝对不是一支平庸的球拍。

至于性能之外的意义……去年里约历史性的林李奥运第三番决,以及今年4月东南亚魔咒的成功破除都有它的参与,就凭这两项战绩,还需要说什么其他的么?

装备|我们的球拍折腾史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发现了,一共4支球拍,有3支都是林丹系列的旗下产品。所以说,要论烧拍问题上的明星效应,几位小编里最有发言权的,恐怕非我莫属了。

不过,毕竟自己是被上图这个让人既省心又不省心的家伙一眼圈粉,而且带进了羽毛球大坑整整十年,真要说信仰充值,多充个几分,倒也无所谓吧?

“杂七杂八党”萧萧的观点:

从第一只高端拍——YONEX Ti10开始,就没停过烧拍。

而且,我还特别喜欢折腾小众品牌。

装备|我们的球拍折腾史

和逾晖一样,我也钟情于VICTOR的超级波SW和尖峰MX系列,尤其是SW35和MX80。这两个型号真是超级超级像,几乎同样的中杆硬弹,特别稳定。

装备|我们的球拍折腾史

唯一不同的是,SW35的拍头稍微重一点儿,MX80则是八面破风,完全不觉得头重,这两个型号,值得一生推。

装备|我们的球拍折腾史

YONEX的话,就要说说NR系列的750和Glanz。这两把球拍简直就是为我这种崇拜古健杰的骚浪懒人而生,形变恢复快、弹性高,随便一发力就能轻轻松松顶后场,尤其被动发力更是特别出彩,落点控制也不错。

如果想在赢下比赛的同时,潇潇洒洒耍一耍,不妨考虑这两个型号。

装备|我们的球拍折腾史装备|我们的球拍折腾史

再聊聊三大品牌之外,几个稍微小众的品牌——

先表凯胜。凯胜真的是国产品牌的良心代表,从最低端的Soldier系列到最高端的Twister系列(大名鼎鼎的C7、F9和T20都属于这个系列),中杆都弹,性价比高。江湖传言凯胜都是软弹,个人认为很有道理,C7、F9和T20这“三剑客”的手感都稍软。

尤其F9,虽说是重炮手傅海峰的御用战拍,但并不是一触球就爆出去的感觉,而是有一点滞后的吃球感,杀球时中杆弯曲特别明显,几乎是靠压榨中杆弹性来杀球。

装备|我们的球拍折腾史

然后说说高神,个人最偏爱黑枪系列和雅文中杆系列,原因无他,还是因为够弹!

高神中杆的弹性和凯胜的中杆弹性截然相反,是硬弹,真的很硬,导致出球速度不知不觉就快,但它又很弹,在半被动情况下,往往能够贴着网带打一个压底线的平抽球,出手就让你产生一种自己仿佛陶菲克附体的成就感。至于杀球,那也是杠杠的。

装备|我们的球拍折腾史

雅文中杆真的很牛,如果说F9给我一种“整个中杆都在弯曲”的吃球感,雅文中杆就是“中杆连接点弯曲了一下”的吃球感,可以非常轻松的点杀出很的尖球,防守挑后场也很舒服。只是它特别强调手腕发力,手腕发力不畅的球友,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好。

再讲一讲Forza,欧洲品牌,比胜利还扎实,CNT10作为最高端居然是小方头,无磅数上限标记,我拉30磅拉了差不多六七次线,打了五六年,经历了无数撞拍磕地,居然现在只是掉漆而已!

装备|我们的球拍折腾史

最后说一下Bonny,拿他们家比较有代表性的黑曼巴来谈谈吧。黑曼巴的拍子定位有点暧昧,价格是大品牌中端拍子的价格,但是黑曼巴整体脆弹的感觉让人惊讶,跟YY的Ti系列特别像,拍框很脆弱,但是又能够提供特别高的弹性,上高磅杀球那叫一个爽。

个人感觉,Ti10三代的中杆硬度如果降低一个级别,目测就会跟Bonny的黑曼巴有种孪生兄弟的感觉了。

装备|我们的球拍折腾史

最后,老物爱好者腾宇兄也表示有话要说:

我第一把球拍,是2003年高一拿奶奶给的200块零花钱买下的胜利Lightning 3338。爹妈头回听说我用200块买了把球拍,诧异程度不亚于我出境去走私了一批军火。

用自己生活费买的第一把球拍,是2006年大一时花不到300块买的傲仕RS25。

那是囊中羞涩又眼馋YONEX而不得的年代,被RS25“平民版CAB20”的定位击中,收到天堂有羽寄来的包裹,那种节衣缩食省出来一把属于自己的球拍,摩挲着不敢用的兴奋感,这辈子怕是都不会再有。

装备|我们的球拍折腾史

后来,在天堂有羽那儿又入了一把肯尼士787,号称“拉平高不出界”,我试了试还真是,太轻了不好发力,非要抡出界,确实有难度。

用自己收入买的第一把球拍,是2011年400多块的Fleet D100,拿着它打了生平第一次比赛,2012年广州羽林争霸。那种兴奋、生涩,紧张又憋着不敢让人看出紧张,想赢又不敢吼得太用力的傻劲儿,历历在目。

装备|我们的球拍折腾史

收到的第一把赠拍,是天天羽毛球网寄来的李宁N80评测拍。写了一篇评测后,就把这支粗重不堪的烧火棍拿去送走,跟球友交换了VICTOR的老色亮剑LYD。说实话,这拍子做工、配色、宣传都称得上不俗,就是重成狗,实在不好打。

作为一个被YONEX吸引的老派器材爱好者,唯一一把YY是老色的NRZSP。想当年侧飞杀球一拍过,现在也能侧飞杀球一拍过,区别在于以前是得分,现在是挂网。

装备|我们的球拍折腾史

如今用得最多的球拍,是玄铁去CBN定做的两把无名拍,一把韧,一把弹,看看有力没力切换着用。

其实,打得越多,越觉得球拍并不太重要,那种看着论坛中毒,然后数着日子剁手解毒的日子,也许一去不复返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球拍   老豆腐   球友   拍子   后场   弯曲   手感   文中   手腕   弹性   反馈   不好   装备   感觉   品牌   系列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