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告别奥运会本是意料之中,但是还是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两场奥运会落选赛打完了,中国男篮分别以79:109和80:105输给加拿大和希腊。说实话,输球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加拿大阵中有八名NBA现役球员,希腊的球员也都在欧洲豪门球队效力。而我们自己偏偏还有几位好手因伤不能前往,实力上的差距不是依靠努力可以解决的,这样的比分和比赛的场面基本还是可以让国人满意的。

中国男篮告别奥运会本是意料之中,但是还是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其实我们说,这两场比赛中国男篮的小伙子们基本上还是发挥出了自己的竞技水平,并没有因为对手是强队就很快被打花。至于说哪一场谁发挥的好了、哪一场谁发挥的差了这些都很正常,我们不能拿一两场比赛的状态来评定一个球员是否配得上国家队。理性地说,除了被调到3V3国家队的胡金秋和高诗岩,这支国家队基本上已经集结了目前还健康的国内最好的一批球员了。

中国男篮告别奥运会本是意料之中,但是还是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其实我们在看这两场比赛的时候,发现节奏有一点相似,那就是中国男篮基本上都是在前三节勉强咬住比分,虽然一直落后,但是最起码还是可以勉强跟上,跟对手打的有来有回的。但是一旦比赛进入了第四节,中国男篮的小伙子们肉眼可见地跟不上对手的节奏了,然后就很快被拉开分差。这也是为什么两场比赛一场输了三十分、一场输了二十五分的原因。

中国男篮告别奥运会本是意料之中,但是还是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其实这个原因也很好解释,就是男篮的小伙子们在跟欧美球队进行高对抗的情况下,体力不足以支撑完整场比赛的。说到这里可能有很多球迷朋友可能会说,在CBA的时候,觉得这些小伙子的体力都不错啊,尤其是在看到广东、辽宁、浙江这三支球队,都是喜欢打全场紧逼的球队,体力都可以用好来形容。而这支中国男篮的12人中有8个人来自这三支队伍啊。

中国男篮告别奥运会本是意料之中,但是还是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但是不知道大家在自己打球的时候有没有对抗过身体条件比你好很多的那种对手,你会发现你很快就累了,可能在平时21分一局的3V3你可以打五局,但是在碰上这样的对手的时候你连两局都支撑不下来。其实男篮的小伙子们也是一样,在CBA他们对抗的都是同级别的对手,体力上还有优势,但是去对抗这种欧美球员的时候,他们的体能就不够用了。

中国男篮告别奥运会本是意料之中,但是还是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我的文章一般攻击性都不强,很少diss某个球员或者某个球队。但是这里不得不去吐槽一下男篮的小伙子们了,不是吐槽他们在这两场比赛的表现,我还是那句话这两场比赛他们做得已经很不错了。我要吐槽的是他们平时的训练状态,尤其是在耐力上的训练。

中国男篮告别奥运会本是意料之中,但是还是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当然,耐力其实也是一种天赋,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中也详细地讲解过,人的肌肉纤维是分为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两种的,分别对应了爆发力和耐力。而且这两种肌肉纤维的数量是天生的,后天的训练只能相对加强肌肉纤维的强度,并不能改变数量。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练到像国足教练李铁那样,都踢了89分钟了还跟刚上场似的满场飞。而且如果是红肌纤维比例过高的人进行过量的耐力训练还非常容易出现伤病。

中国男篮告别奥运会本是意料之中,但是还是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但是我们说,大部分的人在练到足够支撑30分钟以上的高强对抗还是没有问题的,毕竟在篮球场上,这30分钟并不是连续的,中间还是可以有休息时间的。我记得我看过一个姚明的采访,他在当时也吐槽了现在的年轻球员,他说:“我的3200米跑可以跑到13分半以内,准确地说是13分12秒, 不知道现在年轻的球员有几个能够完成的。”大家想象一下,一个身高2米26,体重220公斤的姚明,是要经过多少耐力训练才能在13分12秒的时间里完成3200米跑。

中国男篮告别奥运会本是意料之中,但是还是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这里可能会有人说,姚明毕竟是中国男篮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你拿现在这些孩子跟姚明比是不是有点过了。其实我之所以用姚明举例子,是因为他的3200米跑可能在老一代男篮球员中是最差的。中国男篮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后曾经选择每年冬天在广西柳州集训,集训每天的固定项目就是3200米跑。要求的时间是必须在13分钟之内完成,如果不及格还要加练。包括了几位身高超过2米10的大中锋单涛、纪敏尚、巴特尔、王治郅,都一样。

中国男篮告别奥运会本是意料之中,但是还是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的中国男篮在参加世锦赛、奥运会的时候都可以有很多场比赛在上半场落后很多的情况下,在下半场完成绝地反击,甚至在最后时刻绝杀对手。在我记忆中的这种情况就有很多次,1994年对阵西班牙,上半场落后17分,下半场中国男篮在整个下半场里使用全场紧逼,终于在最后依靠郑武的绝杀赢下了比赛。

中国男篮告别奥运会本是意料之中,但是还是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还是1994年,中国男篮对阵巴西,也是上半场落后,下半场追回比分,并依靠郑武的绝平球拖入加时赛,在加时赛中巴西队明显体力不支,而胡卫东几乎还是跟刚开场一样满场飞,直接掌控了加时赛,赢下了巴西队。还有1996年对阵安哥拉还是郑武三分的绝杀、2004年下半场逆转新西兰郭士强连续四次罚篮点杀对手、2004年对阵世界冠军塞黑还是下半场逆转杜峰罚篮点杀送对手回家。

中国男篮告别奥运会本是意料之中,但是还是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这么多的逆转、绝平、绝杀全都是依靠着高人一筹的体力完成的,我记得1994年多伦多世锦赛中国男篮的主教练蒋兴权在面对记者质疑他的3200米跑训练的时候,蒋指导回答道:“对阵欧美球员,人家跑得比我们快,跳得比我们高,这些不管我们怎么训练都比不过人家,那我们只能练耐力,我们可以用体力跑死他们。”

中国男篮告别奥运会本是意料之中,但是还是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当然,我们不能把这些当成中国男篮实力下滑的罪魁祸首,我之前的很多文章中提到过的体制问题、CBA的外援问题、因为体制改革运动员基数锐减的问题等等这些才是中国男篮成绩下滑的最主要原因。当然这些都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耐力是可以的,练就可以了。还是那句话,不要求这些小伙子练成李铁他们那样,但是追上姚明的成绩应该还是可能的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中国男篮   奥运会   肌纤维   希腊   球员   加拿大   耐力   男篮   下半场   意料之中   国家队   肌肉   体力   落后   球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