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高三班主任梁老师 因为学生的一句话,特地穿上了旗袍


山东济南,高三班主任梁老师 因为学生的一句话,特地穿上了旗袍

梁老师穿旗袍的样子

她班里学生说 我们还没有看见你穿过旗袍的样子,今天能不能为我们“旗开得胜”,我说绝对可以,下午老师就会满足你啊,老师第一次穿高跟鞋、第一次穿旗袍,给我们的同学带来好运气。

穿旗袍是“预祝考生旗开得胜”要知道,这样的“谐音祝考梗”,已经成为高考“这场命运转机战”的基本标配。毕竟,就当下来讲,高考之于多数孩子而言,依然是最有效的上升通道(没有之一)。虽然,在“冒名顶替”的历史遗留丑闻中,让人感到些许不安。但是,高考就是高考,它本身的权威性和重要性依然不会被动摇。
因此,高考仪式感,一些美好寓意的仪式感会更加盛行。从某种层面上而言,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很清楚“谐音祝考梗”意味着什么,起码知道“它不会决定什么”。可为何还要去做,并且还声情并茂地去做,这就值得玩味儿。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老师和家长搞的各种“打气仪式”,更多是对自身压力的释放。
因为,高考本身,已经成为家庭性的大事件。很多孩子从出生到高考,十几年的时间,不少家长都是一路跟过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长的压力和期待,可能并不比孩子小。这种情况下,虚幻的氛围和严酷的现实,很容易形成鲜明的对比。
“穿旗袍”(旗开得胜),“举葵花”(一举夺魁)等祝考行为,虽然看起来比较“迷信”。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依然是多数家庭的夙愿。当然,这里的“第一名”并非绝对要拿第一名,而是对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及家庭的期待。
虽然,不排除一些家庭中,依然存在“光宗耀祖”的观念,但是,回到高考的胜利中,最终受益的还是考生自己。所以,即便“推娃”的风潮中,风评一直不太好,但是,回到具体的家庭之中,不见得都是疯狂的举动。这方面,应该理性看待。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高考会改变命运,但不会决定命运”。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考生,“紧张”还是要适可而止。

最后预祝今年的考生,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冒名顶替   旗开得胜   光宗耀祖   声情并茂   金榜题名   谐音   旗袍   班主任   考生   山东济南   仪式   样子   家长   期待   压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