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为何不采用强力接应打法?目前的理想战术打法是什么?

强力接应作为球队进攻核心的打法是目前欧洲球队比较流行的打法,塞维亚、意大利、德国等是它们的典型代表。不少美洲、亚洲球队,也在开始尝试这种战术体系。

强力接应打法,的优点是更有利于球队进攻火力的左右平衡,不利于防守方的拦网,迫使防守方拦网核心(副攻)不停的左右移动,很难跟上排球的运动。尤其是二传以平、快传球为主时,防守方往往只能形成一对一拦网,极大的提高进攻成功率。再加上中间副攻的偷袭,令人防不胜防。这种战术体系就是人们常说的“两翼拉开,中间加压”。

不少球迷质疑中国女排打法落后,认为中国也应该与时俱进,采用强力接应打法。

中国女排历史上,很难见到强力接应,即使曾经获得世界最佳接应的郑美珠也属于跑动型接应。

事实上,中国女排才是强力接应打法的鼻祖。那是1981年世界杯,中国女排以0:9落后于苏联女排的时候,袁伟民派1977世界杯最佳阵容的主攻曹慧英,客串接应,并成功反败为胜。

那场经典战役,并没有成为中国改变打法的催生剂,因为那时排球规则与现在不同,那时没有自由人,所以更需要攻守平衡,那时可以拦发球,所以那时发球的攻击力小的多,一传到位率也比现在高的多,各种快攻战术丰富多彩。副攻可以分担更多进攻,跑动型接应与副攻配合的各种战术球更是防不胜防。什么双背飞,双快球,加塞、双快一游动。

那时的规则,不利于强力接应打法,直到上世纪末,国际排联修改规则,设置了自由人,禁止拦发球,他们的初衷是增加来回球,提高比赛观赏性,可事与愿违,规则改变的结果,是削弱了快攻战术球的地位,使强力边攻手在球队的地位更重要,许多快攻战术消失,战术打法更简单,使排球变成了强力边攻手与对方拦网手的较量主导的比赛。再也没有副攻或跑动型接应主导比赛的情景出现。

并不是中国女排不想打强力接应打法,而是中国目前没有强力接应出现,郎平曾经做出很多尝试,俱乐部也有很多将主攻、副攻改变成接应的尝试,目前还没有人取得成功。

其实强力接应打法也不是最理想的打法,最理想的是三位边攻手都是全面型球员,都有很强的进攻能力和防守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进攻火力平衡。

其实目前中国女排的阵容接近理想化。只是需要对目前习惯打法、阵容进行重新设计。

这就是用目前三大主攻,同时上场,两人任主攻,一人任接应,龚翔宇与姚迪作为两点换三点的轮换球员出场。将两点换三点战术作为常态化战术。长期保持前排三点进攻。且不断主动改变进攻节奏,使对手难以适应。这是目前使中国女排发挥最大威力的合理打法。

中国女排为何不采用强力接应打法?目前的理想战术打法是什么?


中国女排为何不采用强力接应打法?目前的理想战术打法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打法   中国女排   战术   守方   强力   球员   快攻   世界杯   防不胜防   自由人   火力   排球   中国   球队   规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