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

黑陶技艺曾一度消失四千多年之久,这样惨痛的历史教训足够给我们的非遗传承工作敲响了警钟,今天,包括黑陶、糖人糖画、剪纸、烙葫芦画等不少民族文化绝活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和尴尬。

黑陶不像彩陶那么光鲜靓丽、招人待见;黑陶不像红陶那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黑陶不像紫砂那么古朴纯厚,不媚不俗;黑陶更不像白陶那么端庄高雅、纯洁无暇。但是,我独爱黑陶,黑陶有着特别的神秘感,只此一眼,便是万年;黑陶成熟、干练、冷静、沉着,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不仅美观大方,更是冷静、信赖的代名词,黑陶更承载着黄河文化。

黑陶纵有万般好,却也一样面临着失传的尴尬和危险。黑陶技艺确确实实属于一种“冷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制陶的传统技艺,可以说是枯燥乏味的,黑陶的制作主要分三个步骤来完成,即:选料、加工、烧结,看着很简单三大过程却要求黑陶师傅们做的住“冷板凳”,要耐得住“寂寞”,要守得住“繁华”,还要有着把黑陶技艺传承下去的信心和决心。黑陶制作的过程正如同一颗种子,它被种下去的时候,也要经历黑暗,经历孤独,经历枯燥无味的等待,然后才能慢慢发芽,成长,才能绽放人间。

就拿制作黑陶的揉泥的步骤来说,看似和和面蒸馒头一样的揉泥,其实也有很多讲究,泥要揉成菊花状,不能有气泡和杂质,一块泥至少要揉5遍。如果因为偷懒,泥中还带有气泡和杂质,那么胶泥可塑性就会变差,拉坯就拉不成了,那么整个黑陶将会成为一件失败的作品。所以说,冷门的黑陶技艺,就要师傅们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黑陶制作恰恰像马拉松赛跑一样,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称为胜利者,而放弃的人如同失败品而不会被人铭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神州大地上被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能人巨匠。当我们走近这些国之巨匠的身边,我们会发现,我们差的还很多。我们要学习的还很多,而这其中,我们差的就是这份坚持。焊工高凤林35年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南车四方公司技师宁允展是CRH380A型列车的首席研磨师,研磨的是相当于“脚踝”的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空间仅0.05毫米,也就头发丝粗细,全国只有他能做到。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的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他们用坚持在自己的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奇迹。

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生命中的每一件重大成就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付出。与其淡漠地过着索然无味的一生,不如选择坚持,不管传承黑陶文化、黑陶技艺也好,还是传承黄河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也好,都离不开坚持,传承之所以被称为传承,是因为自古中国人就是坚持一代一代往下传,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中华民族文化积淀,才有了今天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

坚持,就是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咬咬牙,坚持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马拉松赛跑   转向架   黑陶   黄河   巨匠   丝巾   气泡   冷门   民族文化   技师   中华   杂质   技艺   师傅   繁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