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乱天下的贾诩能在曹操手下善终,到底有什么本事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

一言乱天下的贾诩能在曹操手下善终,到底有什么本事

撰文:风林秀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神人无功,达人无迹。


东汉末年,实际是看出身的年代。


诸葛亮虽然谦称布衣,但当时的诸葛家和司马家一样,也算是名门大族。诸葛瑾事吴国,诸葛亮事蜀国,诸葛诞事魏国,都官居丞相、大将军之职,合称为诸葛家“龙虎狗三兄弟”。


相比之下,贾诩才是一个真正的布衣。


一个叫阎忠的人曾评价少年贾诩,此人有良、平之奇。


本来贾诩只是在董卓手下做谋士,后来被派去跟着李傕、郭汜防御孙坚。


王允巧使连环计杀了董卓,收了吕布,还要对董卓旧部的李傕、郭汜进行讨伐。


贾诩就是在这个时候,献了一计。从此掀开了东汉军阀混战的第一页。


许多历史学家喜欢给贾诩扣上一顶“一言乱天下”的帽子。


不过,孔雀有毒,不掩文章。咱们还是先看看,贾诩一言乱天下到底有怎样的背后考量吧。


#01.


王允灭了董卓之后有些飘了。


他一声令下,彻底肃清董卓余党。


毕竟手下有吕布这位武功天下第一的猛将,肃清李傕之流还不是分分钟就秒杀的事儿。


树倒猢狲散。董卓这棵大树倒了,人家王允代表的还是朝廷,于是李傕和郭汜打算收拾收拾就跑路。


这时候,贾诩站出来了。各位,听我一言,咱们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起杀向长安吧。


李傕就问,以什么名义呢?贾诩说,为董卓报仇。


就这样,李傕、郭汜重整旧部,杀向长安。一路之上又收拢了被打散的西凉军,杀到长安时,已经凑了有十多万人。


这让李傕、郭汜有些喜出望外。难道是自己二人这么德高望重?振臂一呼就从者十万众?还是董卓老丞相余威尚在,大家都同仇敌忾为他报仇?


其实都不是。是天下苦矣,人心思变。


十万人打到长安。长安城池牢固,一时也攻打不下。谁承想,长安城内也发生内乱,乱兵打开城门,放李傕郭汜进城了。


大家并不了解李傕郭汜是什么人。反正不管什么人,换谁都比现在这群人强。


李傕郭汜被封了大官,他们杀了王允,又要给大功臣贾诩封官。是封侯还是当丞相,您自己挑。可贾诩只要了一个尚书的职务。


贾诩是个头脑清醒的人。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个道理,不是每个人都像贾诩一样想得明白。


大汉朝是否有救,不是贾诩说了算,是历史说了算。气数未尽,谁想灭也灭不掉;气数尽了,谁想救也救不了。


此刻,贾诩并没有什么雄心大志,也没有什么长远打算。


自己不是救世主,就不做救世的梦。当然,如果真有救世主,他也愿意去辅佐。毕竟救天下黎民于水火,是他的愿望。


贾诩利用这个机会,开始结交长安城的各路朝野人士。不过,诺诺千人,也未遇一士谔谔。就在这个时候,李傕郭汜也闹起了内讧。


李傕郭汜先是打败吕布,后打败马腾,也算是名震天下了。只是这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所以这荣誉来得快,必然去得也快。


李傕郭汜大势已去。


贾诩走了,他想了想,最后选择了追随张绣。


一言乱天下的贾诩能在曹操手下善终,到底有什么本事


#02.


贾诩为何要选择张绣?


他似乎还有更多的选择。比如说,袁绍,袁术,孙坚。但他们都不是贾诩的选项。


袁术、袁绍是四世三公,孙坚也是盘踞江东的猛虎。但这些人用人,都非常讲究出身。贾诩是一介布衣,他投奔这些人没有任何前途,甚至人家都不会正眼瞅他。


贾诩当然也想找一位明主来施展自己的才华。不过,这乱世之中,明主在哪?


张绣是张济的侄子。此人武功还不错,但其他能力一般。关键是,他没有称霸的雄心。


张绣两次投降曹操。第一次投降之后,曹操失德,霸占了张绣的婶娘。


张绣用贾诩之计,杀了曹操的侄子曹安民和大将典韦。


曹操讨伐张绣,张绣与刘表联合,曹操败退。


《三国志·贾诩传》记载,张绣准备追击曹操,贾诩说,不可追也,追必败。


张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回。这时候,贾诩说,促更追之,更战必胜。


这次张绣听了贾诩的话,转身又去追击曹操,结果大胜。


袁绍来招降张绣。贾诩说,袁绍兄弟之间都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


曹操再次来招降张绣。贾诩说,曹操有霸王之志,固将释私怨。宜从之。


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劝说,第二次投降了曹操。


单从这件事来说,贾诩总给人留下一种自私的感觉。因为到最后,张绣的结局并不好,而贾诩的结局却还不错。


那我们一起来给张绣出出主意。如果不投降曹操,而投降袁绍如何?似乎不妥。


那投降刘表呢?还别说,张绣当时的确想过投降刘表,因为他没有粮食,去抢刘表的粮食,结果被刘表打跑了。


张绣就让贾诩去跟刘表说,我们向你投降。以后大家是一家人了,就给点粮食吃吧。


刘表毕竟是地主。那时候,地主家余粮还是挺富裕的。刘表非常无私地给张绣送去粮食,却没有收编张绣。两个都没有图霸之心的人,注定不能在一起啊。


跟随曹操之后,贾诩总是在关键时候,献上关键计策。这里,咱们就重点说说曹操立储之事。


一言乱天下的贾诩能在曹操手下善终,到底有什么本事


#03.


自古君王立储都是非常慎重的。而此刻,贾诩的话就举足轻重了。


曹操征求贾诩的意见,贾诩就说了一句,一下袁绍、刘表父子的事情吧。


袁绍和刘表都是因为废长立幼出的问题。所以贾诩的意见当然是立曹丕而不立曹植。


曹操手下那么多文臣武将,他为什么会听从贾诩的意见呢?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贾诩这个人,从来不结党。


与其称贾诩为“毒士”,不如称其为“独士”更为合适。


当初跟随李傕进入长安时,贾诩就对做高官没有兴趣。在这个“兴亡顷刻过手”的时代,今日还弹冠相庆呢,明天就可能暴尸街头了。只是又有几个人能像贾诩一样头脑清醒,始终保持超脱的姿态呢?


在曹操这里,著名的谋士很多,但结局好的不多。有人跟随曹操是为了匡扶汉室,如荀彧;有人有点成绩就喜上眉梢,如许攸。


相比之下,贾诩就简单得多。跟着谁,就好好给谁出主意,而不扯大旗弄虚架子。


王允要赶尽杀绝,贾诩就让李傕打进了长安。


曹操想灭了张绣,有贾诩出谋划策张绣就能平安无事。


所以曹操得到贾诩之后,非常高兴地说,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一个人越是被领导者高看,自己越应该低调。贾诩正是这样的人。


贾诩在曹营,活出了宅男的味道。上班时,积极工作;下班就回家,几乎不与任何大臣进行交往和应酬。他的儿子娶的是普通百姓家的女子,女儿也同样嫁入普通百姓家。这点让天生疑心重的曹操非常欣赏。


曹操采纳贾诩的意见,立曹丕为世子。除了曹丕之外,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呢?当然就是司马懿。因为他是辅佐曹丕的。从这点上看,贾诩也算帮助了司马懿。


这件事很神奇,把司马懿与贾诩这两个平时没有什么交集的人,暗暗地联系在了一起。


所以,后来司马懿掌握大权之后,他并没有把贾诩后人当成曹氏党羽进行清除,而是正常起用。所以贾诩后人在晋朝时还担任高官。


至于贾诩本人,虽然有良、平之奇,世间却没有刘邦这样的明主,也就不必对其做过多苛求了。


推荐阅读:

司马懿VS诸葛亮谁更高一筹,三次交锋立见高下

三国归晋很可能是此人在幕后下的一盘超大棋局,细思极恐!

刘禅被后人污了2000多年,乐不思蜀其实另有深意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手下   史记   武功   气数   旧部   长安   谋士   天下   丞相   东汉   布衣   后人   本事   粮食   结局   意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