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斯诺为毛主席拍下一张经典照片,主席:没想到我这么好看

1936年,在陕北保安的窑洞里,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毛泽东一见如故,相识、相知,结下了终生不渝的伟大友谊。中国革命胜利后,斯诺又三次访问新中国,他既是毛泽东的挚友,又是诤友。国际上赞誉斯诺是“最了解中国和毛泽东的美国人”

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厂学徒,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1928年初春,斯诺作为一个旅行者,带着“寻找东方魅力”的好奇心,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1936年,斯诺为毛主席拍下一张经典照片,主席:没想到我这么好看

年轻时的斯诺

斯诺原本只计划在中国停留6周,但他后来接受了美国在远东最有影响的《密勒氏评论报》的邀请,留在上海当了助理编辑,他利用职业的机会,遍访了中国的主要城市和东北等地。

“九一八”事变后,斯诺认清了蒋介石对日本侵略者妥协投降、对中国人民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迫害爱国进步人士、镇压抗日救亡学生的反动面目,他对此深感气愤,先后结识了鲁迅、宋庆龄等一批民主进步人士和中共地下党员,在他们的影响下,斯诺对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越来越向往。

1936年春,中共与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先后签定了停战协议,通往陕北的紧闭大门开始松动。1936年7月初,斯诺和美国医生马海德在宋庆龄的介绍下,冲破了国民党的重重封锁,绕道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保安进行采访,寻找真正的“东方魅力”。

1936年,斯诺为毛主席拍下一张经典照片,主席:没想到我这么好看

马海德

毛泽东对斯诺的到来非常重视,他一直苦于国民党对共产党进行各种造谣诬蔑,如果斯诺能够公正地报道此行的所见所闻,那么这些造谣就会不攻自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就能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因此他要求红军各部:一定要做好斯诺的接待工作。

7月9日,斯诺和马海德来到了安塞百家坪,见到了周恩来,周恩来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对斯诺说:“我接到报告,说你是一个可靠的新闻记者,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并且说可以信任你会如实报道。”

1936年,斯诺为毛主席拍下一张经典照片,主席:没想到我这么好看

周恩来

周恩来还告诉斯诺,毛泽东在保安,距安塞还有3天的路程,于是斯诺和马海德在7月13日来到了保安,红军给他们每人配发了一匹马、一支步枪、一套崭新的军服和一顶红军红星八角帽,并安排他们住了下来。

这天晚上,毛泽东和斯诺见了面,他用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握住斯诺的手,高兴地说:“欢迎!欢迎!”

斯诺对毛泽东的第一印象是“颇为清瘦,身材比一般中国人高,稍显佝偻,他目光炯炯,嘴唇宽厚,眉毛高耸,结实的下巴上长着一颗明显的黑痣,匀称的脑袋上留着长长、浓密的黑发”。

毛泽东对斯诺说:“你先熟悉一下周围环境,同别人谈谈话,待认清方位后,再来见我。”说完他就一个人走到大街上散步去了。斯诺感到非常吃惊,南京政府可是悬赏25万元要毛泽东的首级啊,他怎么敢这么毫无顾忌地在大街上行走呢?

1936年,斯诺为毛主席拍下一张经典照片,主席:没想到我这么好看

毛泽东

7月15日,毛泽东在自己的窑洞正式接见了斯诺,斯诺发现窑洞里只有一扇窗和一道通向小巷的门,室内几乎没有什么陈设,一张铺着红毡的桌子就是“奢侈”的家具,显得十分突出。

斯诺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毛泽东则毫无保留地予以回答,毛泽东的精辟论述,引起了斯诺的极大兴趣,斯诺发现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又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富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他自己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很厉害。

晚上毛泽东留斯诺吃晚饭,菜单是一盘辣椒、一盘青菜,主食是小米加馒头。斯诺觉得,这样的生活对毛泽东来说实在是过于简朴。

但毛泽东却不以为然,他说:“我们湖南出辣椒,爱吃辣椒的人也多,所以‘出产’的革命者也不少,如黄兴、陈天华,以及红军中的彭德怀、罗荣桓、王震、贺龙等人。而在世界上爱吃辣椒的国家,往往‘盛产’革命者,如法国、西班牙、墨西哥、俄国等等。”说到这里,他情不自禁地唱了一首《辣椒歌》。

1936年,斯诺为毛主席拍下一张经典照片,主席:没想到我这么好看

斯诺和毛泽东

但毛泽东的这一结论受到了斯诺的有力挑战,斯诺说:“意大利也是爱吃红辣椒和大蒜的民族,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革命者。”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起来,表示认输。

有一天早上,斯诺又来采访毛泽东,他看见毛泽东站在窑洞门口,迎着和煦的晨光,容光焕发,神采奕奕,魁梧的身躯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高大威武。他马上有了灵感,举起胸前的相机对毛泽东说:“主席,我给你拍张照吧!”

毛泽东笑着答应了,但斯诺发现毛泽东没戴军帽,又对他说:“请您戴上帽子,照个全副戎装的!”

但毛泽东的帽子已经很旧,而且已经洗得褪色发白了,如果戴上这顶帽子照相,显然是不合适的。

此时斯诺灵机一动,摘下了自己头上那顶新的军帽给毛泽东戴上,发现正合适,斯诺于是拍下了这张经典的照片,这就是现在我们经常见到的“红星照”。

1936年,斯诺为毛主席拍下一张经典照片,主席:没想到我这么好看

斯诺为毛泽东拍的照片

后来毛泽东看到自己的这张照片后,高兴地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这个一向不修边幅的人,照出的照片会有这么好看,感谢斯诺同志!”

而这顶红军帽则被斯诺珍藏了起来,他的两个孩子都还头戴这顶红军帽照过相。

在保安期间,斯诺多次采访了毛泽东,他对毛泽东的人格魅力深感敬佩,于是有了想给毛泽东写一部自传的想法。但毛泽东却很少谈到自己,他始终认为,在革命中个人是无关紧要的。

斯诺则竭力劝说毛泽东:“外边有许多关于你死亡的各种传说,有的人说你是个无知的农民,有人说你是个狂热分子,还有人说你是一个患肺结核垂死的人,甚至有一个叫彼得·弗莱明的人,写了一本名为《孤家寡人》的书,向全世界散布上述种种谣言,你也应该辟谣。”

1936年,斯诺为毛主席拍下一张经典照片,主席:没想到我这么好看

斯诺

在斯诺锲而不舍地劝说下,毛泽东终于接受了他的请求。他花了几天的时间,与斯诺彻夜长谈,谈话时,妻子贺子珍用当地的酸梅做成甜食款待斯诺,她也以浓厚的兴趣第一次听了丈夫的回忆。

毛泽东首先从自己的童年说起,他这么评价自己的父亲:

他是一个严格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账要记,就叫我去做农活。他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两个弟弟。他一文钱也不给我们,给我们吃的又是最差的,他每月十五对雇工们特别开恩,给他们鸡蛋下饭吃,可是从来没有肉。对于我,他不给蛋也不给肉……

毛泽东还谈了自己的母亲、在第一师范求学的经历、在李大钊的指引下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等经历,他的精力非常旺盛,在香烟的帮助下毫无倦意,斯诺边听边记,奋笔疾书,直到疲倦得倒头就睡为止。

斯诺在了解了毛泽东的经历后,深深地被他身上的魅力所吸引,他相信中国的未来一定属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

1936年,斯诺为毛主席拍下一张经典照片,主席:没想到我这么好看

斯诺(右一)

1936年10月12日,斯诺结束了在苏区长达4个多月的采访和考察,乘坐着张学良派来的一辆大卡车,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苏区,取道西安回北平。

回到北平以后,斯诺完全沉浸于对苏区之行的美好回忆之中,他以惊人的状态勤奋工作着,抓紧一切时间整理采访笔记。

1937年10月,斯诺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由英国伦敦戈兰茨公司首次出版。这是关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工农红军情况的最早最详尽的报道,它向世人宣传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斗争情况,从而打破了国民党的长年封锁,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1936年,斯诺为毛主席拍下一张经典照片,主席:没想到我这么好看

《西行漫记》

抗战全面爆发后,斯诺又将毛泽东的生平自述整理为《毛泽东自传》,在英文杂志《Aisa》上分期连载。他在书记这么写道:

不要以为毛泽东是中国的救世主,这是瞎话。永远不会有任何的一个中国的救世主。但是不可否认的,你在他身上能感觉到一种确定命运的力量。它不是某种过激和润滑的东西,而是一种坚强的基本活力。

那么,在这种深刻庄重的意义下,毛泽东确实有成为中国伟人的可能。

斯诺本人也因为这两本书一举成名,步入世界著名作家、新闻记者的行列,被誉为“毛的哥伦布”。

1936年,斯诺为毛主席拍下一张经典照片,主席:没想到我这么好看

《毛泽东自传》

1939年9月,斯诺来到了延安,和毛泽东再次相聚,他把一本《西行漫记》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看了以后,高兴地说:“你是头一个为统一战线所必需的、建立友好关系工作铺路的人。”

毛泽东又问斯诺:“延安比保安好,是不是?”斯诺点点头。

毛泽东自信地说:“给我们时间,假如我们照现在的速度继续改进,到1945年,我就可以拿些东西给你看看。”

1936年,斯诺为毛主席拍下一张经典照片,主席:没想到我这么好看

毛泽东

果然到了1945年,毛泽东所说的年份竟然和中国抗战胜利的年份不谋而合,这让斯诺惊叹不已。

时隔21年之后,斯诺在1960年排除了美国当局设置的重重障碍,应邀来到已经“换了人间”的新中国。

10月22日,毛泽东邀请斯诺到丰泽园做客,斯诺发现毛泽东穿着一套质料一般的银灰色的中山装,脚上穿的是一双需要擦油的棕色皮鞋。这双皮鞋,他从新中国开国大典那天穿起,至今已10多年了,却一直没有换一双新的。

中午毛泽东请斯诺吃饭,但他自己并不吃肉,专挑青菜和辣椒吃。斯诺并不知道,此时正值中国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和其他中共领导人已经不吃肉了。

1936年,斯诺为毛主席拍下一张经典照片,主席:没想到我这么好看

斯诺

斯诺问毛泽东为什么还是这么爱吃辣椒,毛泽东心情沉重地回答说:“人民还不能吃饱。”

斯诺经在此次访问结束后,用大量事实驳斥了西方国家对毛泽东的种种诬蔑不实的宣传,他写道:

毛泽东在群众中的形象,不但是一个党的领袖,而且更是一个公认的名副其实的导师、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桂冠诗人、民族英雄,全民族的领导以及历史上最大的人民救星。

1964年,斯诺再次访问中国,有一次他应邀到人民大会堂观看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舞台背景是一张毛泽东头戴红星八角帽的巨幅照片。斯诺入场后抬头看了又看,惊诧地问道:“那不是我在1936年拍的主席相吗?”他没想到,如今这张照片会在那么大的场合派上这么大的用场。

1936年,斯诺为毛主席拍下一张经典照片,主席:没想到我这么好看

斯诺和周恩来、邓颖超

1965年,斯诺再次经欧洲来到中国。“文革”开始后,斯诺曾两次申请前往中国采访,但因受到江青等人的阻挠而未果。

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中苏边界形势恶化,毛泽东越发意识到:中国必须在国际上重新展开一种足以与苏联抗衡的外交攻势,从而才能有效地挫败苏联的军事扩张。他想到了联合美国。

但要联合美国,做起来并不容易,其中有一个难点就是如何才能将我们联合美国的主张传递出去,让白宫的领导者知道我们方面的意图呢?

毛泽东再次想到了斯诺,他本来就是美国人,而且对中国很有感情,让他来充当中国两国之间的信使,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他马上指示外交部门,开始联系斯诺访华的事宜。

1970年8月,斯诺和他的妻子洛伊斯·惠勒·斯诺女士,在收到来自中国的正式邀请后,再次来到了北京。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斯诺,他和斯诺在天安门上的交谈画面被摄影师摄入镜头,并被隆重地刊登在翌日《人民日报》的首版上,这无疑是创造了一个重要的信号。

1936年,斯诺为毛主席拍下一张经典照片,主席:没想到我这么好看

在后面与斯诺的交谈中,毛泽东说:“我是不喜欢民主党的,我比较喜欢共和党。我欢迎尼克松上台。为什么呢?他的欺骗性小一些。”

斯诺对这句话非常敏感,因为当时在中国的对外宣传中,尼克松在当时还是饱受指责的“美帝国主义”的头子,但毛泽东竟然对他表示好感,斯诺似乎有些明白毛泽东的意思了。

于是斯诺试探着问:“我不认识尼克松,但如果我见到他的话,是否可以说……”

毛泽东马上表态说:“你就说,他是好人啊!是世界上第一个好人!中美总是要建交的,中国和美国难道就100年不建交啊?我们又没占领他们的长岛!”

1936年,斯诺为毛主席拍下一张经典照片,主席:没想到我这么好看

斯诺(右)

斯诺终于明白了毛泽东的意图,他在1971年2月的《时代》周刊上,发表了文章《我们同毛泽东谈了话》,他在文章里说:

他(毛泽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久将让能代表美国广泛的政界的、新闻舆论界的右、中、左三方面的一些人访问中国。他赞成同美国高级官员(包括尼克松先生在内)开始进行谈话。

斯诺的文章发表以后,很快在美国引起了轰动,尼克松入主白宫以后,以政治家的敏锐目光,看到了新中国在世界政治领域日益发挥作用的势头,他也想积极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他在阅读了斯诺的文章后,更加坚信了毛泽东和中国对美国的诚意。

正当尼克松准备和斯诺进行接触的时候,却传来了斯诺在瑞士染患重病的消息。斯诺患的是胰腺癌,1971年12月,斯诺的病情日益恶化,他的夫人只好将他生病的情况告诉给了中国政府。

1936年,斯诺为毛主席拍下一张经典照片,主席:没想到我这么好看

晚年的斯诺

中国方面迅速作出了反应,1972年1月22日,毛泽东派遣斯诺的老朋友马海德医生带领一个医护小组前往瑞士,准备接他去北京治疗。但当医疗组赶到瑞士以后,却发现斯诺已经神志恍惚、呼吸相当费劲,他已经经不起远途颠簸了。

斯诺对马海德说:“我完全理解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美好心意,他们对于我当前的困境提出的具体援助的建议使我极为感动。但我不愿意作为一个病人到中国去,我不愿给中国增添累赘……”

于是周恩来指示医疗组在斯诺的家里,对他进行最后的医护。尽管医疗组极力对斯诺进行救治,但他还是在1972年2月15日去世了。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这距离斯诺病逝只差6天,他最终没有见到这一刻……

1936年,斯诺为毛主席拍下一张经典照片,主席:没想到我这么好看

毛泽东和尼克松

毛泽东得知斯诺去世的消息后,悲痛不已,他亲自给斯诺的夫人发去唁电:

获悉埃德加·斯诺先生不幸逝世,我谨向你表示沉痛的哀悼和亲切的问候。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斯诺去世前曾留下遗嘱,要把一部分骨灰安葬在中国。1973年10月19日,在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举行了斯诺的骨灰安葬仪式,他的遗愿实现了。

1936年,斯诺为毛主席拍下一张经典照片,主席:没想到我这么好看

斯诺之墓

斯诺去世后,他的夫人和孩子们讨论过那顶红军帽的归属,他们知道这是斯诺生前最珍爱的遗物,但还是一致同意把它归还给中国。1975年10月,斯诺夫人再次来到中国,亲手把这顶红军帽交到了邓颖超手里。这顶红军帽现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斯诺是中国人民永远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安塞   中国工农红军   尼克松   西行   周恩来   红星   照片   苏区   军帽   窑洞   美国   中国   辣椒   保安   好看   采访   主席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