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刘禅,所展现行为“很傻”,但为什么会有人,说他绝顶聪明


三国的刘禅,所展现行为“很傻”,但为什么会有人,说他绝顶聪明

“扶不起的阿斗”?

一提起刘禅,大家脑海中立马浮现的想必应该是一句话:扶不起的阿斗,而这个“阿斗”指的就是刘禅。作为一个投降之后,去往曹营“安度余生”,并发出了“乐不思蜀”之感叹的君主,刘禅在我们世人心中的印象并不是很好,甚至觉得他根本就是个蠢笨之人,是诸葛丞相都扶持不起来的无能之人。

但他真的是这样一个人吗?如果他是,那为何又有许多人说他拥有大智慧呢?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在北伐曹魏的最后一战中病死的。当时攻打曹魏并没有成功,他自己多年的夙愿一朝落空;再加上原本是盟友的东吴也与蜀国决裂了,蜀国一些大将接连叛变。一桩接一桩的大事意味着刘备留给刘禅的是一个曹魏虎视眈眈、蜀国微弱的烂局面。

三国的刘禅,所展现行为“很傻”,但为什么会有人,说他绝顶聪明

如何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势下守住蜀国江山,对于年仅十七岁的刘禅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挑战。

但是当其余两个国家都等着看他笑话的时候,刘禅却飞快进入了君主的角色。对国内,下令“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力求恢复生产,壮大民生;在战事上,下令“南征四郡”,出乎意料地达到了“四郡皆平”的目的,国内恢复安定;对外,刘禅派使臣前往东吴,希望与孙权修好,重建盟友关系,孙权爽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踏实行走,刘禅仅仅用了五年时间就将当初的烂摊子给扭转了回来。

试问,深入了解刘禅的能力后,谁会把这样一个年轻有为的君主称作“扶不起的阿斗”呢?再有,满打满算,自刘禅即位起,到投降,他一共当了四十多年的主公。如果刘禅真的像我们后世传述的那样,是一个蠢笨愚钝之人,在那种局面下,他会安然在位几十年吗?答案是否定的。

这样看来,也难怪有许多人都说刘禅有大智慧。

确是聪明之人

那么大家说他有大智慧,仅仅是指他在治理国家上拥有的过人天赋与能力吗?自然不止是这样。

大家对刘禅的印象之所以不好,除了受古往今来一些偏颇的言论影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乐不思蜀”。试问,一个抛弃自己国家,投降于魏国,在魏国享受生活,直言在魏国太快乐了,一点都不思念蜀国的主公,谁会夸赞他呢?世人看到他的所作所为,只会骂他没有骨气,怒其不争,不对他吐唾沫星子,都是看诸葛丞相的面子了。

但是主观臆断的我们没有站在刘禅的角度去想问题,也没有去考虑当时的局面,就在这里大骂刘禅蠢笨愚钝,似乎显得比较大英雄主义。

三国的刘禅,所展现行为“很傻”,但为什么会有人,说他绝顶聪明

在曹魏大军压境,蜀国境内百姓生活一片凄凉惨淡,军备粮草全然不足的情况下,试问,如果我们是刘禅,我们会怎么做呢?是秉持心中的气节,战斗到最后;还是果断投降,免去战事呢?我想大家多半会选择后者,不为自己,而是为了蜀国百姓,蜀国将士。

那么刘禅投降又何尝不是抱着这种心理呢?他在魏国表现出自己“乐不思蜀”,又何尝不是为了麻痹曹魏皇室,期许留住自己一条命呢?

其实这样细细分析下来,刘禅的确是个聪明人,拥有着保护蜀国百姓,保护自己的大智慧!

这个阿斗不用扶

自内忧外患中上位,内复生产,外结东吴;在国势衰微时投降,免去战事,保住百姓,装疯卖傻,咏出“乐不思蜀”的惊世语句,刘禅,一个外背骂名,内里却聪敏睿智的蜀国君主。或许,我们都误解了他。

当他振兴国内生产之时,我们没有看到,却听到了他乃蠢笨之人的传述;当他投降曹魏之时,我们没有看到,却听到了他没志气,没骨气的流言;当他为了活命,装疯卖傻,“乐不思蜀”之时,我们听也不听,直言其庸人一个,无可救药。

三国的刘禅,所展现行为“很傻”,但为什么会有人,说他绝顶聪明

但是,谁真正地了解刘禅,谁去想刘禅当时究竟为何做这些事,又怎么做了这些事;谁去想一想,或许这个阿斗根本不用扶,他早已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与人”的君子了。

或许,我们都误解了这个“阿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魏国   阿斗   东吴   蠢笨   装疯卖傻   蜀国   主公   内忧外患   乐不思蜀   愚钝   丞相   盟友   战事   君主   局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