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刘伯承和粟裕尚在,为何75岁的许世友挂帅?

黎笋政府上台后,亲苏势力在越南占据了上风,并处处以霸权思维作为国家战略,入侵柬埔寨兵进老挝同时,还在中越边境不断制造矛盾和流血事件。特别是驻扎在友谊关外同登地区的越军3师12团,也就是所谓“金星师”12团,更是疯狂叫嚣:“打到凭祥吃早饭,打到南宁过春节”。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刘伯承和粟裕尚在,为何75岁的许世友挂帅?

我国反击战前的地缘形势和外交策略

尽管南疆已到了非打不行时候,但从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交恶起,我国战略防御重点一直在北方,以防止苏军突然南下。尤其是1978年苏联与越南推出“集体安全体系”并签订军事同盟协定后。日渐严峻的地缘危机迫使我不得不认真评估对越反击开始后,苏军南下的可能性。

扭转被动,取得美国支持无疑是上上之选,毫无疑问,美国的牵制会让苏联鼠首两端。上世纪70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正处于全面对抗期,苏联肆意扩张的霸权主义及支持越南对周边国家的侵略,让美国同样感到不安,如果允许苏联继续做大,地区形势将被完全改变,撕裂美国全球利益。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刘伯承和粟裕尚在,为何75岁的许世友挂帅?

邓公的访美,无疑给解决这一难题创造了有利条件。双方坦诚交换意见后,卡特总统立即用美苏热线告诫苏联“不要采取任何可能恶化目前局势的行为……”,以阻止苏军可能对我采取的军事冒险”

至此,外交层面上,我国不仅完成了破冰,还实现了利益置换的目标,取得了开门红。

不可否认,当时的越南自诩世界第3强国,是有些底气的。1978年11月与苏联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后,越南得到了大量军援,基本完成了苏械换装,而越战时美国遗留南越的大量美式武器也让其在武器装备选择上拥有更大空间。所以,硬件对比,越军装备略好于我军。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刘伯承和粟裕尚在,为何75岁的许世友挂帅?

兵员素质上,从1961年美国介入越南战争到1975年完成统一,越南整整打了14年,且是用世界一流强国实战练兵。反观我国,1953年抗美援朝结束到1979年对越反击战前26年,只历经过62年中印和63年珍宝岛两场小规模边境冲突,现役部队大多属于没有经历过实战洗礼,因此,从单兵战斗力来说,越军也略高于我军。

正是这两点,让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山狼忽略了最终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综合国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中国刚经历10年浩劫,但雄厚的战争资源和人口体量又岂是普通国家能比?即便像苏联这种超级大国陈兵百万也顾虑重重,不敢轻易南下。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刘伯承和粟裕尚在,为何75岁的许世友挂帅?

慎重选帅,重兵集结,力争一击必杀

为了保证反击最大效果,选帅上,中央军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当时我国元帅和大将还有8人健在,分别是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粟裕,谭震,黄克诚,肖劲光,至于上将就更多了。邓公亲自点将,最终决定西线由杨德志负责,东线则由75岁的老将许世友挂帅。

统帅人选决定后,原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迅速和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德志进行了对调。西线由杨德志负责可以理解,西线属于副战场,杨德志又是百战名将,绝无问题。东线广西方向则属于主战场,面对的越军是西线三倍,驻扎着越军第一军区6个精锐步兵师:驻谅山第3师,驻先安325B师,驻亭立的338师,驻高平的346师,增援的327师和337师(52团),此外还有大量公安和民兵部队。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刘伯承和粟裕尚在,为何75岁的许世友挂帅?

正因如此,很多人抱有疑虑,75岁的老将许世友身体是否吃得消?能不能狠狠教训对面这只饿狼呢?这一仗打不好,不但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地位,地缘危机也将更加恶化。

这些问题,军委不是没考虑过,当时刘伯承元帅已87岁,由于战争年代负过重伤,身体极度虚弱,根本无法完成高烈度指挥任务,徐帅身兼军委副主席和国防部长。粟裕79年时还犯过一次心脏病,从死神手里被抢救了过来。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尽管粟裕身体不允许挂帅,但和徐帅可是实实在在参加了对越反击战准备工作与指挥过程。当时,由于我军多年未打过仗,总参呈现出的问题非常多,副总长杨勇和主管作战的王尚荣面对即将开始战争,工作千头万绪,仅仅情报分析汇总,全国武装力量协调,拟定并组织战役计划实施,战争总动员等就已焦头烂额。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刘伯承和粟裕尚在,为何75岁的许世友挂帅?

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的粟大将军加入,大家当然高兴,没有人比昔日的总长更熟悉总参工作 。粟裕和徐帅,都是我国顶尖军事家,拟定作战方案时,很多实施依据就是出于两人的军事思想,直到军委和总参意见一致后才通过作战方案。

邓公亲点徐世友挂帅东线,则基于几下几点考虑:

1、当时许世友虽已75岁,但由于从小习武,身体很好,充沛的精力足以支撑所有作战指挥任务。

2、许世友是广州军区司令员,广东广西云南接壤,出兵方便,广州和云南军区的将士们也都适应亚热带作战环境,不存在水土不服现象,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战斗力。这点非常重要,历史上,很多功败垂成的战役,就是因为将士水土不服,最后一直被历史改写。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刘伯承和粟裕尚在,为何75岁的许世友挂帅?

3、许世友将军性如烈火,攻击迅猛凌厉,气场十足,短平快的反击战必须要由这样的将领挂帅,才能最大限度打出威风,完成杀敌、摧毁、震慑多重战略目标。

4、许世友将军对党一生忠诚,执行国家和军委命令从来不折不扣,能避免很多由于情感意志出现的错误。

5、再者,我国很多优秀将领正在北方率部与百万苏军紧张对峙,防范苏军滚滚洪流。当时,我国战略思维是以谨慎稳妥为核心。当然,这是必须的,大国博弈容不得半点闪失。因此,南线自卫反击战打响前8小时,我军部署在中苏、中蒙边界的87个战斗师,就已进入一级战备。

未雨绸缪是南疆胜利保障,对于不可一世的越军,我军有十足地把握揍他,但对于来自北方的巨大威胁,则丝毫不敢托大,毕竟这是支让全世界胆寒的突击集群,且拥有毁灭蓝色星球N次的核打击力量。这支力量给中国造成的压力曾有多大?六七十年代全国人民在“深挖洞,广积粮”。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刘伯承和粟裕尚在,为何75岁的许世友挂帅?

我军东西线兵力配置:

东线

广州军区:41, 42, 55军;武汉军区:43,54,20军58师;成都军区:50军(欠14 9师);广西军区:独立师,炮一师,边防1团,2团;福州军区:高炮70 师,72师,炮3师(12团)。共19个师两个边防团及配署部队,共计32.5万大军。

西线

云南军区:11,13,14军,一个独立师,共10个师

东西线兵力配比为1.9:1,东线为主战场,西线25万大军负责牵制并配合作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刘伯承和粟裕尚在,为何75岁的许世友挂帅?

1979年2月17日,中国政府向世界发出庄严声明:

“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立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国军队在忍无可忍下奋起还击,完全是正义行动。我们要建设自己的国家,我们需要一个和平环境,我们不愿意打仗,我们不要越南一寸土地,也绝不允许别人践踏和侵犯我们的领土,我们要的只是和平与安定的边界。在给予越南侵略者英勇还击后,中国边防部队将严守祖国边界”。

万炮齐发,曳光撕开了南疆的黎明,铁甲滚滚,咆哮着大国的怒吼,剑锋所指,中国部队展开了凌厉反击。

排山倒海般打击中,“金星师”“飞虎英雄团”灰飞烟灭。攻入越南后,苏联带着一帮卫星国要求我立即从越南撤军,发表声明同时,还联合蒙古在我北方边境大搞军演。28天后,我军凯旋而归。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刘伯承和粟裕尚在,为何75岁的许世友挂帅?

打出国威,班师回朝

许世友将军究竟打得怎么样?网传的东线伤亡太大有没有道理?

这是没有半点军事常识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看法,许世友将军打得非常好,战斗评估不能只看伤亡数字,还要综合所有因素,咱们用数据说话:

作战区域对比。西线主力13军和14军。作战面积1400平方公里;东线仅战役第一阶段高平战场就达2400平方公里,整个东线作战面积是西线2.23倍。

歼敌人数对比。西线云南毙敌13452人,伤敌2108人,俘敌848人;东线广西方向毙敌34187人,俘敌1325人,伤敌5159人,合计40671人,是西线2.46倍。

我方伤亡对比:东线为西线的1.97倍。

敌我交换比,西线1:1.34,东线1:1.65。

再参考越军东西线3:1的兵力部署,很明显,许世友将军指挥的东线作战效果好于西线,尤其在敌我交换比上。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刘伯承和粟裕尚在,为何75岁的许世友挂帅?

实践出真知,实战铸军魂,整个自卫反击战,我军虽给予了越军沉重打击,达到了预期战略目标。但也不可避免暴露出一些短板,譬如:步坦协同经常脱节,步兵得不到坦克有效火力支援,坦克也因缺少步兵保护被越军反坦克武器摧毁较多;穿插和迂回节奏把握得也不好,高平战斗中,由此造成的伤亡较大。

通过战后总结,所有参战部队清醒地认识到不足,并随之进行了针对性强化。因此,在后面十年两山轮战中,我军越打越好,用完虐越南形容毫不过分。

参考资料:《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装甲英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战争备忘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南疆   越军   苏联   越南   东线   反击战   西线   作战   广西   我军   美国   军区   中国   部队   我国   许世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