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送别袁老!全世界为他刷屏

今日,送别袁老。

5月24日上午10时,“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

今天,送别袁老!全世界为他刷屏

今天,送别袁老!全世界为他刷屏

今天,送别袁老!全世界为他刷屏

他走了,但星空中那颗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袁隆平星”,依然守望着他为这个世界做出的贡献,指引人们砥砺前行。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袁隆平坚持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国际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

今天,送别袁老!全世界为他刷屏

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美国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每公顷产量都比当地最优良的水稻高出2吨左右。

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曾这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当之无愧的!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1

袁隆平为了全世界人民都能吃饱饭,穷尽一生所学、用尽一生光芒。近几天,外媒纷纷发文缅怀袁老,为其送行。

今天,送别袁老!全世界为他刷屏

△ 5月23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援引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杂交水稻育种高级科学家焦哈尔·阿里的话表示,上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种植方面的发现,与五六十年代美国植物科学家诺曼·布劳格在小麦种植方面的突破,帮助促成了粮食产量大幅增长的绿色革命,并在世界大部分地区结束了饥荒。

布劳格在1970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文章认为,与布劳格相比,袁隆平的研究至少有同样广泛的影响,因为水稻是世界上一半人口的主要粮食,而小麦是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的主要粮食。

今天,送别袁老!全世界为他刷屏

△ 同日,美联社在一篇《中国的袁隆平去世,他的水稻研究帮助养活了世界》的文章中称,袁隆平毕生致力于水稻研究,在中国家喻户晓,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2004年,袁隆平获世界粮食奖,该奖官网说,如今全世界栽种的水稻中,1/5来自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后所培育出的品种。

2

袁隆平逝世的消息不仅在国内引发网友集体悼念,也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引起很大反响。不少曾与袁老有过接触的外国同行或听说过他事迹的国外网友,也纷纷以发布文字、合影等形式表达追思。

大家虽然身处世界的不同角落,但对于袁隆平为世界水稻种植和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都表达了肯定和感谢。

今天,送别袁老!全世界为他刷屏

△ 尼日利亚前农业部长阿德希纳在推特上发文称:“2013年7月11日,我在北京拜访了杂交水稻之父、2004年世界粮食奖得主袁隆平博士。我当时是尼日利亚农业部部长,时年83岁的他,刚刚培育出每公顷17吨的超级杂交水稻。”

今天,送别袁老!全世界为他刷屏

△ 我真心为中国以及(亿万)家庭感到痛惜。袁老,一路走好。

今天,送别袁老!全世界为他刷屏

△ 一位来自孟加拉国、从事农学研究的网友曾专门到湖南向袁老取经。他表示,袁老的逝世“是巨大的损失”。

3

1990年5月,中国凭借袁隆平试验种植而培育出的水稻良种,成为世界领先的大面积种植高产水稻的国家。此举之伟大,美媒都不禁发出感叹:这使一半中国人的饭碗里装满了珍珠般的高产稻米!

今天,送别袁老!全世界为他刷屏

△ 2004年4月,袁隆平和美国水稻专家在一起研究超级杂交稻。(图片来源:东方IC)

来自洛杉矶的高级水稻培育员这样评价:“袁隆平和他的研究所使中国成了研究高产稻方面最先进的国家。”

2006年4月25日,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评选揭晓,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当选,成为中国农业科学界首位入选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在颁奖后,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特意走到了袁隆平身旁,告诉他:“念完你的颁奖词后,得到的掌声是最长、最热烈的。”

袁老去世的消息传出,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特凯泰·瓦西说:“袁隆平开发的高产水稻品种帮助养活了全世界很多的人,他的去世是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损失。”

瓦西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一名博士后,他表示袁隆平研制出的“武器”,可以赶走饥荒,为世界提供粮食。

“虽然他在身体上与我们分离,但其伟大作品是不朽的,永远与我们同在。”

今天,送别袁老!全世界为他刷屏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专家、来自巴基斯坦的亚西尔认为,袁隆平是一位毕生致力于水稻研究,为农业生产带来革命性变化的人。

“当时,没有人预料到他的研究突破——引进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将在未来几十年养活这么多人,他的研究工作在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大米是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主要主食。特别是,他在中国从粮食短缺到粮食安全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的努力和研究发现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赞赏。”亚西尔说。

“我们失去了一位全球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听闻袁隆平逝世,孟加拉国研究人员阿布·卡拉姆·阿扎德十分悲伤。“袁隆平院士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在水稻育种方面有着热情追求,很多国家包括我自己的国家在内,吃大米的民众将永远记住他的伟大贡献。”

粒粒皆辛苦,后辈不敢忘 ……

袁老,一路走好!


综合编辑 | 张晶

资料来源 | 《纽约时报》、美联社、参考消息、中新网等

图片 | 东方IC及网络

美编 | 曦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粮农组织   孟加拉国   美联社   尼日利亚   菲律宾   饥荒   水稻   美国   院士   中国   高产   粮食   全世界   研究所   国家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