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配伍规律

喜欢中医的小伙伴们,别忘了点点关注,有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评论留言,或者私信我。每篇文章结尾会有健康小知识分享......

中药的配伍规律

什么叫中药配伍?简单的说,就是有选择的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这就是配伍。就跟人们组团共事一样,根据不同的病情需要和药物各自的特点,进行有机的选择。

配伍有什么意义呢? 从中药发展的历程来看,早期的时代,医家治疗疾病首先采用的是单一的药物形式,随着中药的发展,药物种类日趋增加,医家对药物药性特点的深入了解,逐步形成了配伍用药的规律。大家都知道疾病也不是单一不变的,经常多种症状、多种证型错综复杂,变化多端,因此,临床上用药的时候也必须根据疾病的本质进行选择。中药配伍的不断完善,能够解决疾病复杂多样的本质,增加了治疗效果,减少了毒副作用。

中药的配伍规律

配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单行:指的是采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疾病(病情较为单一)。单行用药,主要针对于病情比较单纯的病症,往往选用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就可以达到治疗目的。例如清金散清肺热,采用单一的黄芩,治疗肺热出血。独参汤补气血,重用一味人参,治疗大失血后的元气虚脱等等。

中药的配伍规律

相须:应用两种功效相类似的药物进行配伍,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相须使用时,两种药之间并无主次之分,所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相须配伍,构成复方用药,例如麻黄与桂枝,均可解表发汗,配伍使用能够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功效。再如知母配合贝母,可以增加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

相使:相使配伍时,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增强主药的功效。例如黄芪配合茯苓治疗脾虚水肿,茯苓(辅药)淡渗利湿,可以增强黄芪(主药)健脾益气,利尿消肿的功效。又如大黄配芒硝,大黄清热泻火为主药,芒硝润肠通便为辅药,芒硝能够增强大黄泻下的功效。

中药的配伍规律

相畏:就是说一种药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所抑制。此构成被动关系。针对部分有毒副作用的药物,相畏配伍显得尤其重要。能够增加临床用药安全。例如生半夏会使人咽痛喑哑,使用时配伍生姜,生姜能够抑制生半夏的毒副作用,也就是半夏畏生姜。

相杀:与相畏有点类似,但又有区别,此构成主动关系,指的是一种药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的毒副作用。同样举例生姜与半夏,生姜能够降低半夏的毒副作用,因此称生姜杀半夏,与半夏畏生姜是两种不同角度提出的配伍关系。

中药的配伍规律

相恶:指的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的功效。也就是配伍应用时导致减效,临床应用时除特定时候需要主动去降低药效,否则在使用时应该避免相恶的配伍。例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减弱人参的补气作用,故而使用人参时,避免莱菔子的配伍。

相反:这是临床禁用的配伍方式,提出来是为了医者踩雷。指的是两种药同时使用时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例如甘草与甘遂,贝母与乌头等。临床应谨慎,切忌使用相反的药物进行配伍。

中药的配伍规律

健康小讲堂:中药配伍“十八反”!

张子和的《儒门事亲》中提出“十八反歌”,内容是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根据记载,论述了中药中十八种药物相反(也就是配伍使用时产生毒副作用):

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反贝母(川贝母、浙贝母)、瓜蒌、天花粉、半夏、白蔹、白及;黎芦反人参、西洋参、丹参、沙参(南沙参、北沙参)、苦参、玄参、细辛、芍药(白芍、赤芍)。

中药的配伍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莱菔   甘遂   中药   乌头   芒硝   医家   贝母   半夏   大黄   生姜   人参   病情   功效   药物   规律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