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的都市文化生活

两宋是一个战争与繁华,辉煌与耻辱并存的时代,但也同时开创了一个文明的时代,它所包含的都市文化在今天的城市生活中仍能看到影子。

谈及宋代,人们总有“弱宋”的印象。大宋在经济实力方面确实遥遥领先于历朝历代,但军事方面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凸显。公元1126年,北宋东京城被金兵攻破,随后徽钦二帝、皇族嫔‘及大臣被俘,押解北上。往日繁华的东京城被洗劫一空,康王赵构仓皇逃窜,最终在临安(今杭州)建立政权,开启了南宋时代。

相传,当宋徽宗听闻金银财宝被金人掠夺一空时,他并未过于激动,而得知皇家藏书及字画也被抢走时,却仰天长叹,痛心不已。

宋人的都市文化生活

宋徽宗

对宋徽宗来说,文化被侵夺的阵痛远大于对身体的摧残、财富的剥夺。这位皇帝对文化生活的无上追求正是这一时期都市宋人的心理缩影。

宋人的都市文化生活

宋画与文人时代

宋人的都市文化生活

历史上对宋徽宗赵佶的评价褒贬不一。他是一位生平颇有传奇色彩的皇帝。相传,他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父亲宋神宗正在翻看南唐亡国之主李煜的画像。因此,赵佶一出生就被认为是李煜托生的不祥之兆,预示他可能会和李煜一样,葬送大宋帝业。

这个传闻略显荒诞,很可能是后人杜撰而来。但不可否认的是,宋徽宗和李煜在某些方面确实有类似处——他们都拥有过人的艺术天份。在诗词曲赋上,李煜略高一筹,但在书法绘画领域,赵佶实力更强,二十岁出头时便独创了犀利挺拔、率真飘逸的瘦金体。

瘦金体是一种风格独特的字体。《秾芳诗帖》是宋徽宗现存瘦金体作品中字体最大的。诗帖上近五寸大字,以一列两行的形式展现,给人一种剑拔弩张的感觉,体现出一种秀美洒脱的风骨。

宋人的都市文化生活

《秾芳诗帖》(局部)

赵佶不仅书法技艺了得,还举帝王之力大兴绘画之风。他亲自指导编纂了《宣和画谱》,并在公元1104年,设立画学,把画画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尽揽天下画手。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提升画院与画家的地位,将画院提升至第一位,书院排在第二位,琴院、棋院分列三、四位。

在宋徽宗赵佶的推动下,中国绘画创作由此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宋代画家们在这一时代各显神通,大放异彩。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相互影响,其中山水画领域逐步分化为南、北两大派系。北方画派以关仝、李成、范宽为代表,南方山水画派则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在南方山水画派的影响之下,宋代画家米芾及其长子米友仁又开创了“米氏云山”画派。此画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画作上大大小小的横点,被后人称为“米点”。

宋人的都市文化生活

米友仁所画的《潇湘奇观图》(局部)。米氏云山的画作,被后世画坛推崇为逸品,代表了文人画的最高境界。

直到今天,宋画在国内外艺术品收藏圈都还能坐享天价,国内许多收藏家也以能拥有宋画为荣。

宋徽宗赵佶的才华横溢是不可否认的。其实,整个宋朝的皇帝都十分有才气。这种现象又与宋朝开国时奠定的政策基调有关。宋代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所以非常忌惮武将势重,始终强调重文轻武,并立下了“永不杀文人”的祖训。正因如此,文人政治时代在宋代才得以开辟。

明代政治家宋濂曾感叹道,“自秦以下,文莫胜于宋”。大家所熟知的“唐宋八大家”,宋朝就占了六位。这一时期由程颐、程灏兄弟开创的程朱理学,让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了一次巨大飞跃。南宋“东南三贤”,朱熹、张拭、吕祖谦也让文化界繁盛一时。

帝王的推动,国策的导向,促使两宋时期的文化界名人辈出,让宋朝成为了文人社会的代名词。

宋人的都市文化生活

先喝茶,后洗澡

宋人的都市文化生活

文人是都市生活方式的代表,他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往往能引领大众潮流。比如宋代的点茶之风,正是从士大夫阶级走向百姓,逐渐成为一种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全民皆好的生活方式,甚至演化为娱乐活动。

中国人从唐后期开始饮茶,普遍采取煮茶法,到了宋朝,人们的饮茶方式有了较大变化,开始实行点茶法。宋代《文会图》展示了这种文人雅士间流行的雅致娱乐活动。

宋人的都市文化生活

《文会图》(局部)

点茶前需要做一系列准备。宋人喝的不是茶叶,而是茶饼。他们把茶做成饼子状,喝之前敲一块下来,然后放在火上烤,让它变酥。随后再拿碾子把它碾成茶粉,不断拿箩子筛,保证其无杂质,够细腻。

将茶饼炙烤,研磨成沫,过筛取细,这就是宋人在点茶前的备茶步骤。宋代点茶是泡茶的一种方法,把碾好过滤后的茶粉放在茶盏或茶碗中,用90度左右的水,一点点浇进去,然后用茶筅去搅动、击打。

宋人的都市文化生活

击打茶汤

打茶汤的方式叫做打拂。对此,宋徽宗赵佶也有自己的心得,认为要“指绕腕旋”,击打茶汤时要手指给力。打拂节奏打得好,打得有力,茶汤才能呈现晶莹的白色泡沫,也就是乳饽。经过七次注水,七次击拂,最后形成中间高、周围低的云头雨脚之状,这算是真正的点茶。

当时还流行用茶膏在乳饽之上题字或作画,犹如水之丹青,成为一种别有趣味的观赏艺术。这种方式在宋代叫分茶,与今天在咖啡上拉花是一样的效果。

宋人的都市文化生活

分茶

总的来说,宋代的茶不仅仅是用来喝的,更是一种玩乐的方式。宋人的点茶,让茶脱离了单纯的饮用功能,升华成了一种极富情趣与艺术美感的生活消遣。

宋人不仅点茶,更喜爱斗茶。斗茶出现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是一项茶客之间比赛茶质优劣的活动。“斗茶先斗色”,点茶后,白沫持续时间越久,茶品越高,颜色纯白色者为胜,清白其次,灰白、黄白为负。为了分辨茶色,人们斗茶优选黑釉茶盏,黑白之间,茶之优劣一目了然。

宋代的茶馆每天一大早就开始营业,茶馆之后设有浴室,人们先喝茶后沐浴,祛困解乏,别有一番滋味。宋代之前,人们想要在浴室沐浴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一般也只有权贵之家才有浴池。而到了宋朝,沐浴之事从贵族走向了大众,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公共浴室。当时公共澡堂还被起了一个很文雅的名字,叫香水行。每个香水行门前都会挂一个壶,成为当时通行的标志。

宋人的都市文化生活

《清明上河图》中的香水行

13世纪,路经南宋临安的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惊奇地发现,临安城内有浴室三千,百姓们对沐浴抱有极大热情。有的浴室规模之大,甚至可以同时容纳上百人。

我们都知道,中世纪的欧洲人不爱洗澡,这要是在宋代,可是要受他人耻笑的。宋仁宗时期的翰林学士窦元宾,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但有个“坏毛病”,就是经常不洗澡,被同僚们称为“窦臭”。对于宋朝人来说,焚香沐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更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宋人的都市文化生活

宋词

宋人的都市文化生活

喝完茶,洗完澡,晚上再去听一段词曲儿,再惬意不过了。在宋代,词是用来演唱的,每一首词的词牌都代表着一种曲谱。如今那些曲谱已经失传,我们仅仅能读到文字部分。今天所还原的宋词演唱情景,只是根据宋代音乐规律而还原的新乐谱。

在古代汉语言文学里,宋词与唐诗并称双绝,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繁荣盛况。宋词的繁荣和当时社会的繁盛有关,它反映的是宋人丰富多彩的都市精神生活。

宋代艺人最喜欢演唱的,是婉约派词人柳永的慢词。北宋时期,“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其出名程度不亚于当今的流行歌手。柳永的词在创作风格上,变雅为俗,让宋词从贵族的文艺沙龙走向市井。宋代大家普遍都能唱柳词,理解和欣赏词中的意境,也说明宋代都市中的百姓有一定的文化水准。

北宋时,活字印刷术开始流行,书籍印制传播显得更加容易。这样,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更多,文化水平的提升,使得大家在精神上有了更高的需求。所以,这一时期,一大批词人叱咤文坛,词的风格日趋多样化。比如,苏轼打破了传统宋词词体的题材局限,开创了豪放派,打破了以往宋词婉约、抒情长短句的单一格调。南宋时,豪放派代表辛弃疾更是用笔墨挥洒心中对故国沦陷的忧思与愤恨。

宋人的都市文化生活

苏东坡

辛弃疾是个将军,作为绝对的主战派,他反对投降、对敌和谈,但是宋朝军事力量的薄弱却无法实现他的构想。1279年崖山海战结束,随着陆秀夫和小皇帝的纵身一跃,宋代的辉煌也戛然而止。

宋人的都市文化生活

结语

宋人的都市文化生活

两宋是一个战争与繁华,辉煌与耻辱并存的时代,但也同时开创了一个文明的时代,它所包含的都市文化在今天的城市生活中仍能看到影子。无怪乎英国史学家汤因比会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宋人   瘦金体   临安   茶汤   文化生活   宋朝   南宋   北宋   宋词   宋代   文人   浴室   时期   代表   方式   时代   都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