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一个妈妈的崩溃,警醒万千家长

“我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一个妈妈的崩溃,警醒万千家长

来源 | 网络

有一位妈妈留言说,养孩子太难太累了,自己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儿子初二,性格变得难以相处,一不高兴就甩脸色,门一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知从何时起,她和丈夫在孩子面前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说错了惹得他生气。 “说实话,我现在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孩子。” “他以前不这样,特别听我们的话”,她回忆起孩子小的时候,一切事情都是大人做主,孩子总是言听计从,甚至有点唯唯诺诺,在暴脾气的丈夫面前表现得更加谨慎。 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逐渐拥有与成人相仿的体格身形后,仿佛彻底变了一个人。他不再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好像获得了什么“武器”,拥有了针锋相对的底气,变成了一个让父母畏惧的“强者”。

01 互换的亲子剧本

这是亲子教育中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很多家长在孩子年幼时,采取的教育方式是绝对的控制,彼时,孩子非常乖巧听话,养育十分省事。到了青春期,这种情况会来个180°大转折。 孩子变得嚣张,一意孤行,无所畏惧。换父母变得谨慎、不安、各种看孩子脸色行事。 让人特别诧异,他们是不是拿错了剧本?知乎上也曾有一个热议话题,“如何看待父母年老后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 各种回答总结出的结论无非一个:那是因为孩子小的时候,总是在他们面前活得小心翼翼。 中国的家庭,很多都是“家长制”的:父母说一不二,作为孩子只有服从。当然也有一些家长,懂得尊重孩子:他们的孩子,从小就拥有发言权、选择权,以及一个和父母平等沟通的渠道。 而家庭氛围的差异,就决定了未来亲子模式会不会出现变化。“家长制”的家庭里,孩子终有一天会和父母身份互换,只不过时间或早或晚;而“平等制”的家庭里,亲子间始终如一地相处着。 造成这样的局面,并不是因为孩子小心眼,报复心,而是作为父母必须要让孩子感受到什么是尊重、平等、理解,那么他才会真正去践行。 就像网友总结的: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无非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不欺他小,他自然也不欺你老。”

“我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一个妈妈的崩溃,警醒万千家长

02 听话的孩子vs听话的父母

许多父母从不去思考,也拒绝去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要听大人的话? 在一部分人看来,家长对孩子的控制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因为我生了你。

因为你吃我的喝我的。

因为你离不开我。

因为你没有反抗的能力。

他们放弃了讲道理,而是采取了一种看似简单、有效的方法去“镇压”“制服”孩子——“因为我是大人,所以你必须听我的。

有些家长还会通过训斥甚至打骂孩子来建立权威,当孩子变得小心翼翼、学会看父母眼色行事时,他们还会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管教有方,培养了一个“听话的孩子”。

“我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一个妈妈的崩溃,警醒万千家长

殊不知,教育孩子,靠的不是家长的权威。以权威和打骂为手段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会造成与子女的关系疏离甚至埋下仇视的种子。 对孩子而言,这无异于灌输了一种“恃强凌弱”的思想:自己被剥夺了话语权和自主权,是因为自己太“弱小”。换而言之,等到自己具备了某种“实力”(比如体力、经济等)就可以实现抗衡和逆转。 一些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身体的变化和个人意识的觉醒,而产生心理膨胀,出现父母口中的“叛逆”现象。 更多孩子的“爆发”,会随着父母日渐衰老后才逐渐表露:

因为你老了。

因为我不吃你的喝你的。

因为我能离开你。

因为我有反抗的能力。

随着时间流逝,父母管理孩子的“枷锁”终有一日会套在自己的脖子上。

一些失去对子女原有掌控权的父母也会变得敏感起来,他们不再如当初那般强势,也慢慢放低了姿态,学着站在子女的角度小心行事,现实的赡养问题也会让他们显得更加无助,变成了那个“听话的父母”。过去“听话的孩子”,现在“听话的父母”,一样的小心翼翼。这是父母的悲哀,也是孩子的悲哀。

“我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一个妈妈的崩溃,警醒万千家长

03 好的关系,不需要“听话”

认真反思一下,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该是彼此轻松自在的,任何一方需要小心翼翼都是不对的。 孩子小的时候,总要小心翼翼,担心父母不爱他、骂他、打他。 父母老的时候,也要小心翼翼,担心孩子不管他、恨他、虐待他。 这样的关系,从经营的起点就是错的。 我们常以为关系是个博弈战,亲子间,夫妻间,非得分出个强弱来。 但其实好的关系,并不需要“听话”,而是需要尊重。而在家庭教育中,“人格平等”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不以养育“听话的孩子”为目标,是为人父母基本的自觉。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在遵守家庭规则的同时,也保护好自己的自我意识。 相比让他反抗权威,或服从权威,更希望他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判断应不应该接受对方的意见。 就像《小马过河》的故事里,小马要想找到问题的答案,应该在听取别人的意见下,自己再去体验,分析总结,最后得出结论。而不是简单的,听父母的,听老师的,这样单一的服从权威的思维方式。 比告诉他“因为我们是大人,你必须听我的”更有说服力的,是告诉他这些“道理”背后的逻辑。这种平等的、开放的交流,是保证亲子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而那些特别叛逆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原地踏步、不肯成长的父母。所以,无论孩子处于哪个年龄段,父母保持自我觉察和成长都至关重要。 1. 不要开口就下“命令”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敏感,所以父母不要开口就是下命令,“你应该......”“你不能......”如此一来,在孩子心里,你只是一个领导。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当成大人,要让他感觉受到尊重。2. 签一份“保密合同”偷听孩子打电话、偷看孩子日记,或者是上网看孩子的留言等美其名曰是“为了解孩子”的行为,千万不要有。这是破坏孩子对父母信任度的首要杀手。和孩子签了一份 “保密合同”,写下什么事情是父母可以知道的,哪些是属于孩子的秘密,然后双方违规会怎么样。

“我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一个妈妈的崩溃,警醒万千家长

3. 同一错误别老调重弹对于同一错误,千万不能“老调重弹”,这会引起孩子的厌烦情绪。批评要切中要害,简短数语指明问题,也要避免“廉价”的表扬,过多的表扬使孩子对表扬失去敏感性,就会失去激励作用,甚至怀疑表扬的真实性。接下来,请多寻找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孩子,欣赏孩子,表扬孩子。给孩子新的、积极的自我定位,建立孩子的自信系统。通过这种积极的方式(包括正面的积极的语言,爱的温暖的给予,细心的心灵呵护,认可和接纳等)去影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孩子才能重新回到父母的身边。心远了,教育就难了。心近了,沟通畅通了,才有谈教育的资格。4. 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要想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关键的是,父母的观念一定要改变,亲子间的关系模式是互动的,互相作用的。这好比我们对待朋友,你对他和气,对方没理由对你不和气,你对他尊重,对方没理由不尊重你。亲子间关系也一样,请从高低式(父母高位,孩子低位,父母强势,孩子弱势)的教育模式换为平等式(把孩子当朋友对待)的教育模式试试。著名教育家董进宇博士说:每个叛逆孩子的背后,都有个不肯长大的父母。生活没有彩排,也不可能重来,孩子的教育更是不能一拖再拖。父母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都是未经培训直接上岗的。所以有时候我们面对孩子会束手无措。但为了孩子,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态度。希望每个父母,都不再以养出一个“听话的孩子”为骄傲,而是可以去欣赏孩子的独立人格有多么精彩。

也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将彼此放在平等的位置加以尊重和爱护,在任何阶段都不必小心翼翼,而能够放肆幸福。

“我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一个妈妈的崩溃,警醒万千家长

来源:部分内容来源于柚妈书影世界、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知乎。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我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一个妈妈的崩溃,警醒万千家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家长制   家长   孩子   青春期   亲子   听话   小心翼翼   子女   平等   大人   面前   父母   妈妈   关系   权威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