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级移动起重机迎来新突破,全球最大履带吊再升级,超越真难

中国移动起重机创造并保持了多项全球领先,持续"霸榜"4000吨级大型履带起重机,1600吨级大型全地面起重机的世界纪录。近日,国产4000吨履带起重机又有了新的突破,最大起重力矩达到了90000吨米(即在22.5米的幅度吊起4000吨),并且在工程中首吊成功。

中国超级移动起重机迎来新突破,全球最大履带吊再升级,超越真难

这些钢铁大力神的技术,性能,质量,可靠性指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现在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目前中国的超级移动起重装备已经站上了世界之巅。而回顾中国移动起重机的发展历史,其中经历与其他高端设备境遇一样,艰辛与围堵同在,突破为何这样难?而我们又是如何在艰难险阻中取得了持续超越呢?

中国超级移动起重机迎来新突破,全球最大履带吊再升级,超越真难

全球最大吨位履带吊再次升级,大国重器进入大力、精细、智能时期

2020年7月15日,全球最大吨位履带吊SCC40000A首吊成功。在山东某石化项目建设现场,由三一重工研发制造的4000吨履带起重机,顺利完成了第4座千吨级别的丙烯塔吊装,该项目最大最重的部件完成施工。该履带吊是根据施工需求,自主攻关研发的超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最大起重力矩90000吨米,最大起重量4000吨,拥有20余项发明专利。

中国超级移动起重机迎来新突破,全球最大履带吊再升级,超越真难

2018年3月4日,备受瞩目的大连某石化工地,世界最大能级履带吊徐工XGC88000(4000吨)成功完成脱异丁烷塔吊装,最大额定起重力矩达88000吨米。

同样是石化工地,同样的部件,我们的移动起重机在吊装能力上不断的在突破。有人说不就是造的大一些嘛,这有什么稀奇?国外巨头想做分分钟就能搞出来,其实不然。

原因在于:对于规模台量空间已经见顶的欧美起重机行业而言,市场不需要太高的"产能效率";更重要的是,多年居于"舒适区",欧美品牌的发展已经走入"按部就班"的模式,斥资改进生产线且数年后才能有所回报,欧美企业在此"不无顾虑"。

中国超级移动起重机迎来新突破,全球最大履带吊再升级,超越真难

实际上起吊能力只是考验移动起重机的一个基本参数,真正意义上的考验在于造的超级有利,还要实现精细化的误差,已经超强的稳定性,才能满足各种复杂工况。同样拥有智能的控制系统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成为突破的关键。

国产起重机相对于国际同类产品主要有三大特点:

1.起重能力大:对于一台起重机来讲,能将大重量的物体吊装多高,并且将这件物体能精准的吊放到指定位置,误差在几厘米范围以内,是衡量一台起重机现在在调高高度的指标上,我们每台起重机的性能已经超出国际同类起重机的40%~50%;

中国超级移动起重机迎来新突破,全球最大履带吊再升级,超越真难

2.适应性能力强:我们的起重机可以携带臂架等进行整机转场,甚至可以进行不拆迁转场,而且在转场后机器可以进行联网自检,迅速了解本机的状态,这样便于进一步的调试,这是外国产品没有的功能;

3.作业效率高:目前就拿140米风力发电机组吊装为例,普通起重机需要5~6天时间,而我们的1600吨全地面起重机,只需要2~3天就可以完成一台风电机组的吊装。


中国超级移动起重机迎来新突破,全球最大履带吊再升级,超越真难

总的来讲:吊得更高、更准、使用更方便,而且工作效率更高。

自主智能化的系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神器,目前我国的吊车智能化系统可以随时掌握起重器的工作姿态,对现场作业进行人工智能引导,通过联网后台专家也可以给予专业的协助和指导,这就相当于是一个巨大的技术团队在现场进行科学、精细的作业。

大型基建提出迅猛需求,工程机械升级迫在眉睫,国产企业奋起直追,核心突破并不容易

超大型起重设备不仅对我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有着直接的支撑作用,也直接带动了材料、铸造、液压、电气等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支持国家规模经济的快速进程。

一方面我们发展迅猛的大国基建需要更多、更大的超级装备,另一方面有海外部分寡头占据的高端市场并不愿意倾力出售,或者干脆没有这方面的设备。怎么办?唯有向国内提需求,让我国的工程机械迅速升级。

中国超级移动起重机迎来新突破,全球最大履带吊再升级,超越真难

高端的设备需要多个学科、行业的支撑。有一段时间曾有不少观点认为:不一定非要将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又或者,用市场和资源可以轻易"换"来技术。然而,历史经验表明,严重依赖进口不仅会丧失发展根基,还将危及产业安全。只有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才是唯一的出路。

中国超级移动起重机迎来新突破,全球最大履带吊再升级,超越真难

比格公司推出骇人的7500吨级AFRD125最新一代模块化环规吊车,可以想象这种级别可以吊装什么。但是由于远在海外,面临使用、维护难题。况且环规吊车需要多次组装,对起吊作业范围要求比较高,研究适合我国大型吊装环境和需求的大型起重设备迫在眉睫。

中国目前处于高速的发展期,有巨大市场需求,这也就是我们研发制造超大型移动性启动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中国超级移动起重机迎来新突破,全球最大履带吊再升级,超越真难

有时候一件事情的成败往往都是由细节所决定的,同样一台起重机设计制造的成功与否,同样也与它在一些细节处理上的独具匠心,有着极大的关联。

那么我们的起重机究竟是有哪些独到的设计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呢?


中国超级移动起重机迎来新突破,全球最大履带吊再升级,超越真难

以风力发电机吊装为例,机舱跟叶轮之间都是用螺栓连接的,要将94.56吨的风电机舱和84.8吨的叶轮用48个螺栓对接组装在一起,而且误差不能超过3~5毫米,要完成这些庞然大物的对接,这就需要起重机有很好的操作精度。我们俩在这提升、变幅、回转度三个方面的精度和稳定性上提升明显。

徐工的XGC88000履带式起重机突破组合臂架、重载转场、双机协同等全球行业难题,解决了国内外同行业一直未能攻破的技术难题,国际上首次实现变形功能,实现一车两用。

中国超级移动起重机迎来新突破,全球最大履带吊再升级,超越真难

三一重工项目组研发时发明了人字型双臂架的臂架系统,增强臂架系统侧向承载稳定性的同时,也减少了作业范围内臂架重量对起重能力的削弱影响。

一项项微小的创作力组合在一起就会形成合力,一项项小小的突破组合在一起就会形成爆发力,国内移动起重机的发展是这样,20000吨的"宏海号"也是这样。国内市场和需求与自主研发结合就是我们装备进步的最大原动力。

总结

一直到21世纪初期,我国在大吨位履带起重设备的研发制造商还滞后于市场需求,一直被国外品牌把持。2004年国内首台400吨履带起重机问世,随后以徐工、三一重工等中国大吨位履带起重机技术开始突飞猛进,而这背后有无数个艰辛的突破历程,有无数个兢兢业业的科研人员默默奉献,想要了解大国工匠如何为重器付出,超级工程背后科研人员的汗水点滴。请观看西瓜视频创作人“国器”《出国学技术被轻视!不被理会还受人跟踪,女师傅一怒造世界第一吊》。

"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气和信心。

更多大国神器、高端制造请在搜索西瓜视频创作人"国器"

相关阅读:

印度放弃日本制造!嫌日本的龙门吊吨位太小,转身求购中国二手货

超20万吨上万装箱量!中船重工造海上超级仓库,排水量超4艘航母

上西瓜视频,涨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新技能

中国超级移动起重机迎来新突破,全球最大履带吊再升级,超越真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起重机   中国   转场   力矩   组合   履带   吨位   作业   吊车   重工   误差   大国   需求   设备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