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西坝村南江畔的滩涂之上,有一座修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独特建筑———光二大屋,看过不少广东民居后,光二大屋其实算不上是广东第一大屋,但其规模也不小,当地村民称其为“清朝古堡”。事实上这座“古堡”既非贵族城堡又非军事要塞,只是供红尘小民繁衍生息的普通大宅。

光二大屋的创建者姓邱,名光仪,生于1782年,卒于1871年,享年89岁,排行第二,因其秃顶,被称为光二。所以这座大屋被叫做“光二大屋”或者“光仪大屋”。他和5个儿子耗时20年建成此屋。始建屋于清嘉庆年间,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

屋主光二,原本只是一个卖油炸豆腐为生的农民,他幼年丧父,与母亲在一间茅草房中相依为命。有一年南江河发大水,洪水卷走了茅草房,光二与母亲靠两块门板逃命,他发誓要建一间大屋给母亲住。后来靠经商发了大财,为免受土匪的威胁骚扰和南江河水泛滥之苦,建起了这座大屋。这样看来,光二大屋也是体现中国孝道的一座建筑。

虽在广东,但我以前从未听闻光二大屋,今年初在报纸上看到旅行团“光仪大屋”的线路,才上网查找得知该大屋。是日恰逢驱车经过此处,遂寻了过去。我在广昆高速连滩出口下来,沿着S352直行,大概2公里就来到了连滩镇西坝村。谁知在光二大屋的路口兜了几个来回,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大屋,原来公路旁的唯一一块指示牌也匍匐在地面上,来到大屋前,有一块完全褪色的牌子上写着“广东第一大屋”。

破败的大屋大门敞开,里面空无一人,我正准备进去,突然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个做作业的初中生,问我收取十元门票,看到里面如此破败,我都有些犹豫,想想刚才找得辛苦,既来之,则看之吧,遂掏钱买票,可是除了百元大钞,只有一张五元的,小姑娘没钱找,说五元就五元吧,我独自一人进到大屋,虽是正午,但破败荒芜、古老幽暗的大屋居然让我有些不寒而栗。

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整座大屋呈四方形,占地10亩,有房136间,外边用厚一米的围墙圈起来,围墙最高处有13米。

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虽然号称“广东第一大屋”的光二大屋也是有近200年历史的古建筑,但破败与荒芜基本上是大屋的现状。

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大屋为青灰色堡垒,内部结构五进五入,有晒场、厅堂、仓库和起居房屋,关起门来几个月,里面的人也可以自给自足。

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简陋的简介牌上还存有文革遗迹,据说文革时期,聚居在大屋内的邱氏后裔就有4个生产队700多人。

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如今,这座大屋已经没有了一个居民,只是时不时会有向我这样的好事者过来看看。

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有楼梯可以直通大屋的屋顶,围着屋顶一周,有30—50厘米宽的巡逻道。

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以前应该还有夜巡的家丁,可以想象这座如今破败不堪的大屋昔日是何等的辉煌。

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除了屋顶巡逻道,在围墙上还有不少枪眼,关起门来,大屋自成一体,匪盗难入。

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光二大屋防火、防盗、防洪,是国内鲜有的集此三项功能于一身的大围屋。

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大屋内的青云巷,大屋呈四方形,左右两边各有两道走廊 。

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古旧的石磨依然遗留在大屋内,只是不知多少年不曾转动这块磨盘。

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大屋内有一口双眼古井,一块青石堵住了井口,为了防止玩耍的小孩掉入井中。

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层层叠叠的青灰色屋顶,200年历史的光二大屋已经破败沉沦。

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生机盎然的翠竹已经超过了古老的屋顶,据说94岁的邱氏第五代邱家少爷的二姨太林五依然独居在光二大屋里,她自从17岁嫁入大屋,就一直没有离开,如今独守大屋,可我转了一圈,并未发现还有人居住的痕迹 。

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大屋处处显得破败,中庭内斑驳的壁画是仅有的一点色彩。

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而神位上的对联和香火可能是大屋内最新的东西。

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砖石铺就的回字形天井已经长满了青苔,阳光穿过青灰色的屋顶给幽暗的大屋带来一线光热。

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精美的木窗难得的保存完好,这里的一切都那么原汁原味。

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文革时的标语和老旧的生产工具无处不在 。

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大屋的时光仿佛还停留在上世纪中叶。

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毛泽东的“老三篇”写在大屋的正面,估计文革期间方便生产队员们时刻学习。

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如果你观察仔细了,会发现很多开在二楼墙壁上的门,开始我也有些不解,后来才发现,这些开在半空中的门原来都是有木质楼梯或者连接对面房门的木质通道的,年代久远,无人居住,木质的楼梯和通道已经不存在了,只留下这些不同寻常的木门。

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独自在幽深的广东第一大屋——郁南光二大屋里转了二十多分钟,猛一抬头看到前方一个阿伯,确实吓了我一跳。原来尽管大屋已经没人居住了,但附近村民还有存放一些物品在大屋内。

这座广东第一大屋,曾经住过700多人,如今空无一人

光二大屋旁还有不少这样的老房子,有的还有人居住,有的已经破败不堪。

据说1938年底,一名日军军官和50多名日军士兵来到大屋前,他们先是面对紧闭的大门摇了摇头,然后绕着大屋急急地跑了一圈。之后,朝空中放了一阵子枪,才悻悻而去。周围邻居则被日军洗劫得一干二净。村民事后得知,日军不敢强攻大屋,是因为没带重武器,也是畏惧大屋里地形复杂和有机关。

光二大屋其实也是农村空心化的一个体现,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中国农村人口相比20年前已经少了3亿人,越来越多的乡村和老屋无人居住,光二大屋还算好点,已经被列入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偶尔也有旅行团会把光二大屋列入旅游线路中,但此处依然鲜有人至,甚至鲜为人知。希望这样有价值的旧屋能够得到修缮,留住一点古老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广东   南江   嘉庆   青灰色   屋前   年历   日军   围墙   文革   屋内   中国   屋顶   屋里   村民   楼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