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居黄州 苏轼为什么总喜欢往湖北鄂州跑?

苏轼为什么总喜欢跑到湖北鄂州来?周边游么?

苏轼为什么总爱往鄂州鄂城跑?旅游农家乐?

苏轼贬居黄州做团练副使,但是总喜欢往湖北鄂州鄂城跑,这有点奇怪。

团练副使是个什么官?曾国藩做过团练大臣,那是一个省的,而苏轼只是一个州的,那就是军分区副司令员,北宋时候的黄州面积可能还不如现在,因为那个时候还有一个蕲州。

贬居黄州 苏轼为什么总喜欢往湖北鄂州跑?


苏轼说齐安无名山,黄冈按说也有大崎山、天台山,如果黄陂那个时候属于黄州管辖,还有木兰山、云雾山。

苏轼在东坡赤壁种菜,在黄州买豆腐,还自己研发东坡肉,日子比较艰苦,团练副使是个闲职,没啥事,他可能也被监视居住了,但是为什么总是到鄂州鄂城樊口?

北宋时期,鄂城樊口可能属于黄州管辖,黄州过去有邾城,有黄州卫,属于军事基地,所以才会团练副使,也可能是民防、民兵组织,武装部、退伍军人管理处或者就是保安团。樊口过去有樊口戎,也是军事基地,樊口过去有段时间属于黄冈、黄州管辖,或许北宋时候也属于黄州,属于苏轼经常过来,也是视察、考察防务、军务,看看士兵们,城防、基地部署如何、操练如何。

贬居黄州 苏轼为什么总喜欢往湖北鄂州跑?


黄州城内只有一些小山丘,譬如赤壁,海拔可能几米、十几米,樊口、鄂城这边西山海拔200米左右,要是四峰山、东方山海拔400米左右。大崎山海拔虽然1000多米,但是在100多里以外,而且那个时候,未必有道路可以到那边。

苏轼总往樊口、樊山、西山、鄂城跑,可能还是因为这边有个潘大临,潘生,是一个诗人,也开了一个酒店,业余也捕鱼,也就是著名的武昌鱼,武昌鱼樊口大闸那里是正宗原产地,而且他还有武昌酒,樊口春酒,鄂东民谣樊口鳊鱼武昌酒,都集中在那里,作为美食家,这对苏轼吸引力很大。潘大临既然能写满城风雨近重阳,文学修养也不错,可以交谈、切磋文艺。既然都是诗人,潘大临可能也不收钱,再说苏轼去了是客人,所以等于白吃,白吃谁不吃,不吃白不吃。

贬居黄州 苏轼为什么总喜欢往湖北鄂州跑?


苏轼对于佛教、禅宗、净土宗、佛学有兴趣,有研究,关于苏轼的故事和传说,和尚比较多,古代文人,很多都和寺院有不解之缘,西山是江南净土宗发源地之一,当时西山寺可能比较著名,苏轼到这里来修行、切磋佛学、佛法,修养身心。西山寺的和尚还有东坡饼,还有菩萨泉水、寒溪泉水,他们可以泡茶、品茶。当然北宋时代的茶道、茶艺和现在完全不一样,是斗茶、沫茶,不是清茶冲泡,那完全和明代朱元璋倡导之后的,现在的喝茶方式两码事。

贬居黄州 苏轼为什么总喜欢往湖北鄂州跑?


樊口、樊山、西山古代有个杯湖,连接长江,还有个寒溪流到长江,还有长港入江,那边还有沙洲,算是三江口,三条河流交汇,加上沙洲,江水分为两股,那就是四水交汇,樊口那边也有深渊、深潭,那个时候没有鄂钢,没有水泥厂、肉联厂,也没有什么八一、磷肥厂,人烟稀少,山体面积大于现在,风景好于现在,洋澜湖面积比现在也大,可以想象,长江、长港、寒溪、洋澜湖、西山、雷山、樊山、沙洲、杯湖、山水风光好于现在。那个时候西山也还有瀑布、泉水,可能还有野兔、野猪、豹子,所以也有一些野味可以吃。

苏轼来可以欣赏到比较好的自然风景,吃到比较好的食物。再者西山有陶侃、慧远、孙权、刘备、元结等人的遗迹、遗宗和传说,苏轼过来考察调研访问。

贬居黄州 苏轼为什么总喜欢往湖北鄂州跑?


苏轼到鄂城来,可以看作周边游,农家乐,山水游,周末休闲游,也就十几里甚至几里地,他从东坡赤壁过江就到了。文人喜欢山水是一个传统,寄情山水也好,排遣块垒也好,或者是康养休闲也好,甚至是养生洗肺也好,修身养性也好,出来透透气也好,苏轼到居所附近的西山比较近,交通相对方便,这里也有寺院、酒店、集镇等配套设施,距离县城也不是很远,也可以采购一些物品、物资。

贬居黄州 苏轼为什么总喜欢往湖北鄂州跑?


苏轼为什么不到莲花山、葛山呢,也许去了,也许没去,可能那时候洋澜湖面积很大,人烟也稀少,没有渡船。也可能那时候,附近沼泽、湖汊、湖港很多,根本无法通行。

苏轼是个旅行家,去过很多地方,更多是科举路上,或者迁移贬官、工作调动轮换的旅途、旅行。在黄州,他也要上班,工作之余,只能是周边游、农家乐、一日游、半日游。不能和李白一样,李白后期属于职业旅行家、隐士了,不上班了、辞职了。

苏轼去过黄石磁湖、团城山、黄梅五祖寺、九江东林寺、石钟山、南山,都在水边,大江、湖泊附近,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交通不发达,如果是搬家、迁移,更多走水路,靠近江河湖泊的地方,文人比较多聚集和游览。例如白帝城、黄鹤楼,樊口、西山一样。

过去,有没有高速公路,官道也可能就是黄土、砂石,下雨都是泥巴,晴天都是扬尘,骑马、马车、牛车也比较慢,也比较局促,所以走水路,平稳、清洁、环保、无污染。当时到天台山、三角山、天堂寨可能没有什么道路,而且路上可能有豺狼、老虎、豹子,还有山贼、强盗,所以苏轼不敢去,不能去,只能是城市附近,驻军附近、水路附近转转看看了。

而且当时的齐安,也就是黄州,可能就管辖新洲、团风、黄州、樊口,大崎山、三角山、天堂寨、龟峰山可能属于蕲州管辖。

贬居黄州 苏轼为什么总喜欢往湖北鄂州跑?


他作为黄州团练副使到当时可能属于军事要塞、军事堡垒、军事基地的樊口、西山、樊山,可以理解为公务、辖区以内往来,要是总是往蕲州跑,也许又会被举报、弹劾。

白鸟没飞烟,微风逆上舡。江从樊口转,山自武昌连。潘大临的诗句描绘了当时樊口的景色,苏轼和潘大临等人,可能是划船、小船在当时长港、寒溪入江口上观赏风景,吃武昌鱼,喝武昌酒,也许还有巴河藕煨排骨汤,还有黄州萝卜、豆腐之类的。也可能会上到沙洲上,寂寞沙洲冷,你从赤壁赋可以看出,这种事情不是没可能。然后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之后,杯盘狼藉,枕籍乎舟中,不觉东方既白,第二天,还要过江去上班。

也可能团练副使,就在樊口上班,樊口戎、樊口柴,正使守黄州、邾城,副使守樊口,职务分工,苏轼负责联系江南樊口军务,一个管江北大部,一个管江南局部。

贬居黄州 苏轼为什么总喜欢往湖北鄂州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鄂州   赤壁   黄冈   东坡   武昌   西山   武昌鱼   团练   军事基地   长江   江南   湖北   北宋   水路   沙洲   山水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