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王府井大街八面槽:罗马式建筑4次被毁,曾改做小学15年

北京王府井大街八面槽:罗马式建筑4次被毁,曾改做小学15年

首都北京,在繁华的王府井步行街上,多为老字号的品牌商家,曾经是全国各地人民到北京后的购物首选地,说是购物一条街也不为过。

在这条大街的北部东侧,门牌“王府井大街74号”是被称作“东堂”的一座教堂。

北京王府井大街八面槽:罗马式建筑4次被毁,曾改做小学15年

这座王府井天主堂俗称东堂,又名圣若瑟堂。

上图为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教堂门前广场北侧的圣若瑟纪念亭“惠我东方”。

北京王府井大街八面槽:罗马式建筑4次被毁,曾改做小学15年

圣若瑟又译作圣约瑟,他在世时是一名木匠,有劳动者的象征。

图为堂前广场北侧的圣若瑟纪念亭内的圣若瑟怀抱一名儿童的白色立式雕像。

北京王府井大街八面槽:罗马式建筑4次被毁,曾改做小学15年

他被称为义人,怀有体谅别人的心及深爱儿子。

图为圣若瑟怀抱一名儿童的白色雕像。

北京王府井大街八面槽:罗马式建筑4次被毁,曾改做小学15年

王府井天主堂在北京的第二座教堂,第一座是被称作“南堂”的宣武门天主堂。

始建于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最初系由民居改建。

北京王府井大街八面槽:罗马式建筑4次被毁,曾改做小学15年

历史上,王府井的这座天主堂屡毁屡建,历尽劫波。

康熙三年,东堂受到了较大的破坏。

康熙五十九年,王府井天主堂(以及宣武门天主堂)在地震中被毁。

嘉庆十二年,一次火灾后彻底拆除。

1900年6月13日,再次被毁。

北京王府井大街八面槽:罗马式建筑4次被毁,曾改做小学15年

东堂现存的建筑,是法国和爱尔兰用庚子赔款1904年重建的。

北京王府井大街八面槽:罗马式建筑4次被毁,曾改做小学15年

东堂所在地,北京的老地名叫“八面槽”,因此这座教堂也被称作“八面槽教堂”。

图为教堂正面石柱上的楹联上联:庇民大德包中外

北京王府井大街八面槽:罗马式建筑4次被毁,曾改做小学15年

1966年至1980年,这座教堂曾被改作“八面槽小学”。

图为教堂正面石柱上的楹联下联:尚父宏勋冠古今

北京王府井大街八面槽:罗马式建筑4次被毁,曾改做小学15年

王府井教堂(东堂)是北京市的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的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堂的罗马式建筑,吸引不少年轻人把这里作为拍摄婚纱照的外景地。

王府井大家从南往北逛,来到这里不妨看看,了解一下相关的历史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王府井   罗马式   嘉庆   北京   圣约瑟   庚子赔款   爱尔兰   天主堂   大街   楹联   雕像   康熙   教堂   怀抱   白色   小学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