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钢桥:袁世凯继李鸿章任直隶总督,保定移驻天津后修建

金钢桥:袁世凯继李鸿章任直隶总督,保定移驻天津后修建

天津河北区三岔河口处,中山路横跨海河之上的金钢桥,是天津市内重要的交通桥梁之一。

金钢桥:袁世凯继李鸿章任直隶总督,保定移驻天津后修建

金钢桥为双层拱桥,下层桥利用旧桥墩改建为三孔钢与混凝土组合的箱梁桥。

金钢桥造型新颖、美观、壮丽,为海河上一道宏伟、壮观的风景。

金钢桥:袁世凯继李鸿章任直隶总督,保定移驻天津后修建

此地,南宋绍兴四年即建有石板桥。

金钢桥始建于1903年,1924年又建新桥,1903年所建桥俗称老桥。1901年袁世凯继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后,于1902年将原驻保定的总督衙门,移驻天津,将海河北岸原淮军的海防公所改为直隶总督衙门。袁世凯为了提高他的政治地位和为来往京津两地方便,于迁天津新址后,复在河北种植园南侧,修建新车站称总站,俗称北站。

1903年车站建成后,从新车站修通一条直达衙署的大马路,命名为大经路(194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多次来津经过此路,改为中山路)。为了与河对岸沟通,是年将原窑洼木浮桥,改建成双叶承梁式钢架桥,因是钢结构,故称金钢桥。桥长76.20米,宽6.45米,下分三孔,中跨11.60米。桥台用条石砌筑,桥面铺木板,可以开启。但建后不能载重。

1924年经法国设计师设计建造了双叶立转式电力开启的金钢桥。桥长85.80米,宽17米,两旁各有2米宽的人行道。桥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插入河底,距桥面24.4米,可以从中间用电力操纵吊起开成八字形行船。新桥沿旧称亦称金钢桥,即今改建前之金钢桥。

金钢桥:袁世凯继李鸿章任直隶总督,保定移驻天津后修建

当时,从北站通过宽阔的大经路、金钢桥,直达海河对岸各地,交通方便至极。

建新金钢桥后,旧金钢桥即成便桥,1927年因待修停用。日寇侵华时期,1942年将桥梁拆除制造军火,仅余下四座桥墩。

1981年为缓和金钢桥上交通拥挤堵塞,又利用旧桥墩整修加固,建成钢架便桥,未用多年又废弃。在经历了72年的风风雨雨后,金钢桥底钢板已经锈蚀,桥身亦不能启动,桥体整体下降,成为危桥,故天津市政府决定拆除老桥,重建新桥。

金钢桥:袁世凯继李鸿章任直隶总督,保定移驻天津后修建

1996年5月1日开始修建新金钢桥,同年11月20日工程竣工。

新桥全长634米,主桥为双层三跨连拱拱桥,下层桥利用旧桥墩改建为箱梁桥,车行道宽14米,两侧人行道各2米。

上层桥采用三孔中承式无推力拱桥结构,全长600米,宽15米,为机动车道。改建完成后的金钢桥造型新颖、壮丽,犹如一道飞跨海河两岸的“彩虹”,具有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风貌相匹配的时代感。

金钢桥:袁世凯继李鸿章任直隶总督,保定移驻天津后修建

金钢桥的双层通行结构使得以前各种车辆混杂堵塞的现象不再出现,车行比之前顺畅许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总督   天津   海河   中山路   便桥   保定   桥墩   钢架   桥面   拱桥   北站   衙门   下层   全长   车站   交通   李鸿章   金钢   袁世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