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二桃杀三士

晏婴二桃杀三士

二桃杀三士是源于《晏子春秋.谏下二》记载的一个典故。我们在今天读到这个故事,往往将它看作是一段关于智谋的故事,仅仅只用两个桃子,就除掉了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接三个可能给国家造成祸患的武士,的确是非常寻常的智谋。但是,我们今天来讲这个故事,是希望从一个更大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典故,三勇士并未做任何实际犯法之事,对国家只有大功甚至无小过,这样的三个国之栋梁,竟然被设计除掉,这是为什么,仅仅是因为晏婴认定三个人恃功自傲,有可能对国家造成危害吗?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要了解齐景公与晏婴除掉三武士的真实原因,就需要更全面的了解这段历史,我们需要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当中,了解当时齐国的国际国内情况,在大背景下分析这三位勇士被设计杀死的真实原因。

我们先来了解三勇士的个人事迹。

第一位武士叫田开疆,此人身高一丈五尺,长了一张抹了血似的红脸,眼睛大如铜铃,嘴巴和老鹰的一般,又长又尖。两腮隆起。就像鱼鳃一样,满口大黄板牙。齐景公是位喜欢打猎的国君,经常带着大臣随从们去山林中打猎。

田开疆因为其力大无比,多次曾跟随齐景公外出打猎,常伴在齐景公左右,以保护齐景公不受猎物的伤害。

有次到桐山去打猎,齐景公捉住了一只小老虎,极为开心,不想却忽然跳出一只威猛的母老虎,老虎因为护子心切,奔走如风,直向齐景公的马扑去。马见老虎扑来,突然发惊,把齐景公掀翻在地。

母老虎又扑向齐景公。恰好此时田开疆就跟随在齐景公身后,看见母老虎扑来,甩去刀枪,挥舞双拳迎向母老虎。田开疆用左手揪住母老虎的脖子,右手便挥拳打去,用脚直踢母老虎的面门,一阵猛打猛捶,活活打死了那只母老虎,救了齐景公。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山东古代还真是出老虎,所以尽出打虎英雄,无论是《水浒》中的武松还是李逵均有单人打死老虎的例子,尽管那是出自小说,但是说明了古代山东的确是一个盛产老虎的地方,而山东也盛产打虎勇士,田开疆就是这样一个打虎武士,其实他不但是帮助齐景公虎口脱生,还帮助他猪口脱生。有次在打猎中,齐景公被一头强悍的野猪所袭击,众随从被吓得呆若木鸡,结果还是田开疆紧急关头出手,打死野猪,救下了齐景公。

第二个武士叫古冶子,此人身高一丈三尺,脸就像涂了墨汁一样,漆黑无比,长了一脸黄韭菜叶子似的胡须,两只手就好像铜做的挠钩,坚硬无比,长了一嘴锯齿牙,非常难看。

有一次,他跟随齐景公横渡黄河,齐景公是将整个马车都放到了船上的,这说明当时的造船技术已经很发达了,至少可以装下一驾马车,数匹马,还有一大群人,有点类似今天的客货滚装轮了。忽然大雨滂沱,波浪汹涌,几乎就要把船掀翻,齐景公非常害怕,看见有一个怪物在兴风作浪,在水面上游戏,原来是一只巨大无比的河鳖。

谁都没有想到,这河鳖居然像现代电影里的河里巨蟒那样,一下子从水中探出了头,咬住了马车左边的马,将马拖到了河的中间,齐景公受到了惊吓,这时,古冶子就在国君身侧,他想都没想,一下跃入水中,追击这只河鳖,因为风浪极大,他不能在水面上游,只有潜到水里,顶住逆流,直接踩在河床上潜行百步,那河鳖见有人追来,可能有些害怕,又顺着河水向下游,古冶子也跟着向下,游出了九里,跟上了河鳖,与河鳖展开了一场水中大战,最后抓住这个巨大的河鳖,将它杀死了。古冶子左手握着马的尾巴,右手提着大鳖的头,从水底浮出了水面。

这时,已经雨过天晴、风平浪静了,齐景公一班人早已经到了渡口上,大家站在渡口的码头上,许多人看到一个怪物出水,都极为惊讶地说:“河神出来了。”仔细一看,原来是只河鳖的头。可见这只河鳖有多么大了,更可见古冶子是多么强力过人了。

第三个武土叫公孙接,此人身高一丈二尺,长得头如寺塔,眼呈三角,虎背熊腰,粗壮如牛,能一个人举起千斤重的东西。

当时,东方大国齐国与西方大国秦国多次交战,有一次,秦国攻打齐国,齐景公率领军队迎战,但是被秦国的军队打败,齐景公慌张撤军,逃至凤鸣山,边逃边派人求援,秦国的军队随后赶来,把齐景公围困在凤鸣山上。

公孙接听说这件事,挥舞一把约有150 多斤的铁铲,杀入秦国军队。秦国虽然有10万军队,但是没有料到公孙接竟然敢只带一只齐军的小部队从秦军背后杀入,秦军大部队虽然有人数优势,措手不及,纷纷逃避,因而救了齐景公。

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接三个趣味相投,结拜为兄弟,发誓不愿同生,但愿同死。这三个人目不识丁,不知谦让,纯粹是一介武夫。没有想到,这却给他们带来了死亡。

我们看到的情况,三位勇士多次拯救国家领导人,对齐国是有功之臣,却并没有危害齐国的行为发生,而所谓的三人自恃有功,目无君臣,横行无忌,肆无忌惮,却只是出自晏婴之口,缺乏实际支持。

那么,晏婴跑到齐景公面前打小报告,说三勇士“对上没有君臣之礼,对下也不讲究长幼之伦,对内不能禁止暴乱,对外不能威慑敌人,这些是祸国殃民之人”,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我们先不说起因,先说引发他去打小报告的一件小事。

这天,三勇士正在一起聊天,他们都是武士出身,自然不拘小节,聊得开阔天空,这时晏婴有事从三人身边经过,晏婴是个文臣,对于三勇士的勇猛一直有敬畏之心,因此特意用小快步的形式从三个人身边经过。

三勇士聊得开心,根本没有顾得招呼这个从旁边小步走过的晏婴大人,他们是无所谓,晏婴却不满了,他早就忌惮这三个人,现在见三个人根本不把自己当回事,当自己是空气,十分不满,认为他们是相当失礼,于是就跑到齐景公面前打小报告了。

按理说,三勇士每个人都为国家出过力,都救过齐景公,又没有什么危害的事,齐景公应该不理晏婴的小报告才对,而实际上,晏婴的小报告却正合了齐景公的心思,晏婴想除掉这三个人,作为一国之君的齐景公也早想除掉这三个人。

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就需要提到当时的齐国国内国外的历史背景了,在当时,春秋末期,齐、秦、楚三大国并立,实力相当,无吞掉对方的实力,也担心对方的侵扰,尤其是齐楚两国相隔很近,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军事冲突,这种国际背景导致齐国国内君臣在对楚国策略上分为两派:一派是主战派,就是以三勇士为代表,他们主张以硬碰硬,以军事手段解决齐楚争端;一类是以齐景公及晏婴为代表的主和派,主张以和平谈判方式解决两国争端,保持两国之间的和平状态,为此,晏婴还出使过楚国,试图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双方纠纷,但是楚国的态度是,必须要解除齐国国内的反楚派,他们才可以进一步的谈判,这样,主和派的齐景公与晏婴就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了。

主战派与主和派两种态度不可避免就有了冲突,三勇士觉得自己一心为国,没有觉得国君及晏婴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危害,但是,齐景公与晏婴却不这么想了,一方面要发展与楚国的和平关系,就要除掉主战派的影响,一方面他们君臣二人也在担心三勇士会威胁到自己的安全。

这就要提到了当时齐国国内的一个背景了,那就是齐国在齐桓公死后的一百多年里一直处于政治动荡当中,国君的非正常更迭很频繁,更出现了权臣崔杼杀掉齐庄公立齐景公一事,当时晏婴就在现场,如果不是表现镇定,恐怕当时也被崔杼给干掉了,他自然对于权臣的行为十分恐惧,而齐景公同样也会担心自己日后被强势的大臣赶下台,因此,三勇士的强势在二人眼里均是如芒刺背。

但是,要除掉三勇士又缺乏合适的理由,齐国国民看到的都是三勇士如何为国效忠的事情,没有见到他们有什么祸害国家的地方,春秋战国时期凡事还是讲究个理由的,不能像大宋朝那样,搞个“莫须有”罪名就把岳飞给杀害了,所以如何除掉三勇士一直是齐景公心里的一个大心结。

齐景公说:“这三个人力气大,与他们硬拼,恐怕拼不过他们,暗中刺杀,恐怕又刺不中。”晏婴说:“这些人虽然力大好斗,不惧强敌,但不讲究长幼之礼。”请齐景公派人赏赐他们两个桃子,对他们说道:“你们三个人就按功劳大小去分吃这两个桃子吧!”

晏婴这个主意是相当的馊,三个人勇士,却只赏给两个桃子,必然有人拿不到桃子,这会起争端,他的本意据此引发三个人的自相残杀,然后达到除掉三勇士的目的。

于是,齐景公把三个勇士宣上来,然后叫人端出两个鲜桃给他们,并对他们说:“三位爱卿,你们都是寡人深爱的大力士,寡人想奖赏你们,可是今日桃子只有两颗,寡人想把它们奖赏给你们三个其中功劳最大的两个人,你们根据功劳大小来决定谁吃桃子吧!”

公孙接说:“当年主公在狩猎时遇到两只猛虎,我一一将它们擒杀,才救得主公一命,像我这样的功劳,完全可以独自吃一个鲜桃,不与别人分吃一个! ”说着抓起一个鲜桃,站起身来就要吃。

大力士田开疆说:“当年主公被敌军围困,我一人手持兵器两次打退敌军,才救出主公。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独自吃一个鲜桃,不与别人分吃一个! ”说完,他也抓起一个鲜桃站起身来就要吃。

两个鲜桃都被人抓走了,另外一个大力士古冶子说:“我曾经跟随君王渡过黄河,一只鼋鱼咬住左骖马,把它拖进漩涡里,我就潜入河水下面,逆流追出百步远,又顺流追赶了几里远,擒获鼋鱼而杀死它。左手抓住左骖马的尾巴,右手提着鼋鱼头,像仙鹤一样跃出水面。渡口的船夫都说:‘黄河水神出来了!’他们仔细一看,原来是我举起的鼋鱼头。像我这样中流砥柱的功劳,也可以单独吃一个鲜桃,不与别人分吃!你们两个人为何不把鲜桃放回到原处!?!”古冶子说着抽出剑来,拉开决斗的架式。

大力士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的勇武不如你,功劳赶不上你。我们毫不谦让地抓起鲜桃,是贪婪的表现。既然都这样了,如果我们还不死,是太不知羞耻了! ”

于是公孙接、田开疆就把两个鲜桃放回原处,然后拔剑自刎了。

看到这种惨烈的场面,最后一位大力士古冶子说:“你们两位都死了,惟独我还活着,这是不仁爱;用语言羞辱人家而夸耀自己,这是不道义;悔恨自己的行为而不去死,这是没有勇气。你们两位都送回鲜桃,为保持气节而自杀了,难道我会单独享受两个鲜桃吗? ”

于是,古治子也自杀了。

三人把勇敢和气节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结果为了二枚鲜桃都自杀了,齐景公与晏婴的目的达到了。但是从这件事看,我们可以看出的几个道理,所谓伴君如伴虎、士可杀不可辱、借刀杀人,在这件事情上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三勇士为国效劳,却死于猜忌,难免令人叹息,也难怪后世多个作品提及此事时都露出一种惋惜的态度,这其中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 第二十五卷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就做了专门的描述。

山东民间对于三勇士之死是持同情态度的,甚至有一首山东民谣《梁父吟》就是抒发了对三勇士之死的同情,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就十分喜好这个作品,在躬耕隐居南阳的时期时常吟唱,感叹三勇士因谗言被杀一事:

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问之先生根据多种书籍编写

2020.10.1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鼋鱼   国君   秦国   楚国   公孙   主公   大力士   齐国   母老虎   山东   桃子   功劳   武士   勇士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