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留于青岛崂山的各国文字

遺留于嶗山的各國文字

問之先生按:

上个星期爬山从大河东出发,沿德文石刻——茶涧庙——黑风口——龙潭瀑的途中,在路上研究了半天 德文石刻的事,近几天查了一些资料,认为宋立嘉先生的研究较为完整,特转载供大家共阅。

2020.11.3

文/宋立嘉

山東青島嶗山景色秀麗,氣候宜人,秦漢以來就為顯貴、文人騷客和僧道所鐘愛。所以嶗山不僅山雄、石奇、峰險、崮嵬、澗幽、洞異、水秀,而且廟宇古跡遍及整個山區,人文景觀十分豐富。據記載,僅歷代石刻、碑記即達240余處。嶗山石刻內容十分豐富,主要有題刻、碑刻和詩刻,還有記事石刻和遊記石刻等,最寶貴的是嶗山還有很多外文石刻。 遺留于嶗山的各國文字

在嶗山余脈浮山有日文石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侵略者攻打青島的陣亡將士名單。

嶗山上還有16塊中英文石刻路標,德人曾經開辟16條步行山間石階路旅遊路線,依次編號,用阿拉伯數字鐫刻于石上。字大4厘米,作長方印,涂紅油漆,以便識別。遊人按號尋路,可免迷途之憂。路標由40厘米的等三角體或正方體的花崗石料做成。從上到下依次寫有中文,如“往滑溜口”;英文,如“TOHUALIOUKOU”;靠近地面處則標明路程,用阿拉伯數字,如“1100米”。這些中英文石刻路標已有百年的歷史,如今野外穿越的戶外“驢族”經常能見到,它們是研究嶗山旅遊的寶貴資料。

在嶗山北九水風景區則有拉丁文石刻,位置在東大樓,碑文為“耶穌誕生後一千九百三十八 ANNODOMINI MCMXXXVIII

XIXAPRILJS。民國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中文為楷書陰刻,字徑3厘米;外文為陰刻,字徑7厘米。這些1938年的碑刻,鑲嵌在墻基石裏,至今保存完好。

德文石刻見證歷史

有一年秋天,我們在攀登嶗山頂峰返回途中,路經茶澗,見參場下面有三大巨石擁攬一汪清澈見底的清潭,瀑布從長滿綠色植物和山棠花的石縫中流瀉直下注入潭中,令人疑是畫中之作。潭邊巨石上刻有一行德文:“1898、1912 PRINZENBAD”,字跡清晰,老遠就能看到。下山後才知道,刻字的地方當地老百姓叫白鱔灣。嶗山史學家藍水曾經作詩“茶澗得名信不虛,考盤往返憶當初;德人亦解愛奇秀,留有摩崖鬥大書。”其中,“鬥大書”即指此處著名的德文石刻,這段德文翻譯為“王子沐浴之處”。

據《嶗山志》記載,在茶澗,共有兩處德文石刻。我們在尋找另一處德文石刻前,查閱資料得知,德國霸佔膠州灣的圖謀由來已久,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日,德國政府以山東省發生的“巨野教案”為借口,派艦隊進入膠州灣,11月14日晨,德國海軍陸戰隊官兵720人在青島登陸,守將章高元避戰自撤,清政府屈辱求和,11月30日又命章高元率部移駐煙臺。1898年3月6日,清政府被迫與德國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又名《膠澳租界條約》),租期99年,並允許德國在山東修築鐵路和開採沿線礦產。1899年,德皇威廉二世將租借地內的這片新市區,正式定名為青島,青島從此淪為德國在遠東的殖民地。為了達到永久佔領青島的目的,德國殖民者除強簽條約、建基地、立建築外,還大量刻碑記,妄圖樹碑立傳,永久佔領青島。德文石刻就是這樣出現的。當我們第二次來到茶澗時,經過朋友指點,找到了第二處德文石刻的位置。遺憾的是由于正逢雨後,激流從山上衝下來,一噸多重的圓石頭被水衝得像小孩子玩具一樣滴溜溜地滾下山去,讓人看了驚心動魄。而這處德文石刻在澗的西側,可望而不可及,幾棵葛藤布滿整個懸崖,唯獨把石刻留了出來,好像給它鑲了個花邊。後來,我們再去茶澗,終于有機會走近這處石刻,得以近距離觀賞。石刻有5平方米大,上面密密麻麻刻著德文:“NUR MUT MEIN FREUND BIST DU ERST OBEN WIE WIRST DU TRANK UND AUSSICHT LOBEN”。在石刻旁邊有一棵叫“馬尿騷”的本地柳樹,粗大的根扎在光滑的石頭縫裏,有的石頭已經被它的根擠得粉碎;在靠近河流上方的地方,有一巨石被樹幹牢牢攔住,河水無奈地在這裏改變了方向。我們的民族不正像這棵柳樹?不倒、不彎,站在這裏見證著嶗山的歷史。

此次考察後,針對此德文石刻內容,我們請教了很多德文專家翻譯,來自我國臺灣地區的一位老師翻譯得最貼切,他是這樣翻譯的:“振作起來,我的朋友,當你到達頂峰時,你將會暢飲,並讚嘆這美景!”

苦尋另兩處德文石刻

有朋友告訴我,德文石刻不是兩處而是4處。但是,由于現存文獻資料均沒有其他兩處的記載,權威的《嶗山志》也說明只有兩處。只能這樣分析:書上以訛傳訛,造成誤解。只有實地考察、找出憑據,才能讓事實說話。為此我們連續幾次上山尋找德文石刻,卻始終沒有找到。2006年8月,為了尋找德文石刻,我們50多位網友冒著高溫來到茶澗,經分析排查後,終于確定德文石刻有4處。先由山水老師帶領找到第一處石刻,在迷魂澗北,石刻為“Spassdem Maultier macht viel Lust und Spass,zu steigen auf den Hoffnungspass.”如果按照直譯“登上這條希望之路,讓這頭騾子感到非常有趣,它很高興”,似乎有點語法不通,難道100年前德人和我們現在稱“旅友”為“驢友”一樣,他們稱之為“騾友”嗎?還是因交通不方便,騎著馬或騾子上山,才有了這種說法?結論不得而知。我們考察後分析,這塊石刻長期未被發現,是因為百年來村民採石不止,造成水道改路,石刻字太小,僅有1平方米大小,在深山裏微不足道,又被淹沒在樹叢中,加上嶗山多次普查漏掉,有關資料均沒有記載。

新發現的另一塊德文石刻“LERCHE”在山澗最高處,海拔800米左右,為了安全,我們選派了6位身體強壯、經驗豐富的“老驢”繼續登山尋找。找到的位置在黑風口和茶澗廟的中間,當地叫這個地方為大圈子,百年前曾經蓋了一個飯店,俗稱鬼子樓,就是“依蕾娜餐館”。上面的德文“LERCHE”,意思是“雲雀”或“百靈”。由于遊人罕至,保護很好。LERCHE是當時的海軍醫官,在嶗山柳樹臺設立麥克倫堡宮療養院的提議就是他在1898年提出來的。

據考證,這幾處德文石刻都無明顯的政治內容,大多是鼓勵努力攀登的“打油詩”。

嶗山的外文石刻都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現在,這些碑刻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已被破壞。這些石刻是外國侵略者侵佔青島時留下的痕跡,它們既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寶貴文物資料,也是嶗山豐厚的旅遊資源,值得保護和研究。附照片:德文意为:沐浴、游乐、野外休闲场的意思。

遗留于青岛崂山的各国文字


谢谢大家阅读!如果您喜欢,请点击“問之先生”关注我,这样,您每天就可以收到我的公众号文章了。

如果您是在今日头条阅读我的文章,请关注我的头条号,这样也可以每天收到我的文章了。

再次谢谢您!

2020.11.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浮山   巨野   清光   拉丁文   崂山   德文   外文   阿拉伯   碑刻   侵略者   青岛   石刻   巨石   中英文   位置   文字   地方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