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一千多年前,宋代诗人辛弃疾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惬意的归隐田园生活,诗中的每一个场景都道尽了田园牧歌式生活的诗意。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一千多年后,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闹市人都渴望着回到从前质朴的农耕生活,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乐游浙江

于是,不少人来到这“江南最后的秘境”,感受这现实版的“田园牧歌”!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乐游浙江

“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这句诗来自大诗人王维隽永的山水诗篇,我们今天要聊的地方就藏在这句诗里。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乐游浙江

松阳——

这里或许没有太多耀眼的山水,但那份宁静致远人间仅此一份,更遑论她还私藏着百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古村落。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乐游浙江

偏居一隅、山环水绕,让这些古老的村落沉淀出了无数光阴和故事,也保存着绵延千年的耕读文化烙印。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诗画浙江文旅资讯

松阳,在浙西南(丽水地区)的瓯江上游,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是丽水最早建制的县。其四周层峦叠嶂的山峰,仿佛能将时间隔绝开来,时至今日,这里的山水生活似乎与千年前田园牧歌的世外桃源别无二致。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诗画浙江文旅资讯

在这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近在咫尺间。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诗画浙江文旅资讯

清晨,在袅袅升起的炊烟和缠缠绵绵的云雾里,江南古早的生活就这样原汁原味地呈现在眼前。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诗画浙江文旅资讯

头戴草帽身着蓑衣的老人,从眼前走过,后面还跟着稀稀拉拉的几只黄牛和驮着背篓的骡子,它们晃动着沉重的身体徐徐前进,后面黄墙黑瓦的老屋若隐若现······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摄/毛进军

时间正在以“帧”的单位在流逝,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生动自然。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摄/叶瑞鹏

此刻,在距离县城15公里的大种山深处,一个悬挂在山崖峭壁的古村落正迎来一天中最“仙”时候。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陈家铺村三面环山,直面深谷,位于海拔700~900的山腰区间,常年被云雾环绕。

在晨光中,云雾奔腾而来,瞬间席卷了整个村子,走进去仿佛踏上了云层。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微风拂来,云雾缓缓散去,只见上百幢由泥石筑成的房子沿着山势,黄墙灰瓦,从半山一直铺设至山脚,200多米的落差让展现在眼前的景观摄人心魄。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新阳采编中心

观日出云海,庄河村有一份独属于自己的诗意美。

站在山顶眺望,金光从云层边缘倾泻而出,透过滚滚涌入的云雾,散在这如诗如画的仙境里,眼前是黄白相间的古屋,耳边是鸡鸣狗吠声,这是最具烟火气的人间风情。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摄/毛进军

雾散时,整座县城的风光尽收眼底。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沿着曲折的山路“腾云驾雾”前行,去往位于海拔640米高处的西坑村,那是诸多摄影家口中的“中国最优美小乡村”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在村口的西边,有一片原始林,它们多年常绿。当树影、云雾、天色、水光,合在一起,如诗、如歌、如画,妙趣天成,叹为观止。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摄/施子飞

这里的云雾不仅看得见且还摸得着。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由于V字型的山谷,雾气在谷底生成凝聚,随后铺天盖地地向村子袭去,不过几个呼吸间,就被这浓白的雾所包围。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在松阳县西北方向10公里,藏着一幅被现代文明遗忘的历史画卷——

山下阳村

这是一个严格按照星象布局的风水古村落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刚到村口,密如蛛网的小巷子就在脚下开岔,将村子分割成若干个“口”字建筑群,数不清的丁字路、断头路互相纠缠着,处处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走进村庄就宛若走进了一本历史书,每一条路都会把你带进一段久远的岁月。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横樟村是一个富有历史的地方,包公的后裔卜居于此。

包拯第5代孙包仁在晚年时游至松阳,“游玩胜景,至松(阳)之蟾湖,爱其山水清秀”,便决定在此处定居。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早在三国时期,松阳就出产茶叶,一条松阴溪由西向东贯穿县城全境,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当地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此时,大木山茶园正在演奏着一首夏日田园曲。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茶田犹如盛开的绿玫瑰一层一层在你眼前铺开,你可以围绕着漫山遍野的茶田骑行,上坡、下坡、大转弯······这是一段别样的刺激体验,其间偶尔还能看到零星几个前来茶田写生的画家和慕名而来的摄影师,茶香氤氲之间,车铃叮当作响,画面在此刻定格。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摄/孙新尖

最后,去松阳建议可以打卡以下活动

1、去品尝松阳十大碗特色小吃

这是松阳最地道的民间风味,既是美食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2. 去参观游览小茶姑娘民宿

鹅卵石墙基,土黄色墙面,深远的房檐在诉说着曾经的岁月。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3. 去双童山观瀑、打卡超刺激的网红项目

双童山山势险峻,林区绿意森然,水流湍急,瀑布垂挂,在感受畅游山水的野趣同时还能体验一把“心惊胆战”。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4. 去大木山茶园骑行,品茶

大木山茶园,是中国最大的骑行茶园。松阳银猴在中国古代茶林中独树一帜。被誉为“茶中瑰宝”。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5. 去上田村体验一次传统手艺

或是编一双草鞋、或是做一把竹篾、或是织一顶笠帽·········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6. 去“最美先锋书店”陈家铺平民书局

在轻烟缭绕的山崖仙境中,书局面朝峡谷,与山川大地怡然相望,心霎时间就变得安静又祥和。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7. 去西屏老街感受现实版“清明上河图”

一路上,你可以看到药材铺、算命铺和弹棉花的手艺人,甚至还能看到一些近乎失传的古老手工艺。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8. 去丽水黄家大院体验难觅的古朴味道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即使是角落里最细微之处,也有着一种让你移不开眼的魅力。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诗画浙江文旅资讯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诗画浙江文旅资讯

9. 去登一次延庆寺塔

这是江南地区保存得最完整的北宋原物,一千多年来,塔身在风雨中逐渐右倾,故又有“东方比萨斜塔”之称,登上延庆寺塔,眺望松阳,感受它不一样的魅力。

现实版桃花源记!去江南这个美了1800年的小县城,过向往的生活

注:本文部分配图来自图虫正规渠道购买,有授权证书,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图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松阳   大木   延庆   童山   丽水   桃花源记   牧歌   山势   江南   山茶   浙江   云雾   村子   县城   田园   山水   现实   资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