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有个古村,曾是古徽州最富的地方,比宏村西递更值得推荐


安徽黄山有个古村,曾是古徽州最富的地方,比宏村西递更值得推荐

安徽,本就是遍及古村古镇的省份。

若是非要将这些古村落分出个名次,那便也索然无味了。

你想去名声大噪的“宏村”“西递”,亦或者人少景美的“南屏”“塔川”等等,每一个村落、每一个古镇,都有独属于它自己特质的那一份魅力,无需一一比较、分个上下。

安徽黄山有个古村,曾是古徽州最富的地方,比宏村西递更值得推荐

去了那么多的古村落,独独安徽黄山徽州区西部的一个小村子,竟然有萌生了些许的亲切感。或许是因为在村子中穿行,看见院子外爬满黄瓜藤的栅栏、像极了小时候爷爷种的菜园子,果实鲜艳的色彩,让人舒服极了……亦或者是倚靠在墙边晒太阳的老人,他们沉默着打量着我们,一如我们打量着这个小小的村子,陌生却又面带善意。

安徽黄山有个古村,曾是古徽州最富的地方,比宏村西递更值得推荐

这个村子,叫做西溪南村

或许,当名字一报上来,许多人便知晓了这个地方。其实,说起来,现在的古村落,真正无人抵达的该是破败的不成样子,但凡是景色美丽、有人居住,也大都会被修缮、整理,适合游人前去。

只是,那日阳光明媚,西溪南村,似乎给我描绘了一个暖暖的“绿色”世界。

安徽黄山有个古村,曾是古徽州最富的地方,比宏村西递更值得推荐

对的,西溪南是绿色的

溪水边偌大古树成荫,日光透过缝隙将整个溪水蔓延,闪闪的光斑,随着水声奏起优美得曲调。

眼前是溪水、绿树成荫,一旁却是老式的徽派民居,斑驳得样子满是岁月的痕迹,其实这里得民居比不上宏村、屯溪古镇得民居恢宏大气,虽没有那些精致得雕梁画柱,但是徽派建筑得粉墙黛瓦马头墙依旧可以看见。这里若是平头百姓住的村子,而那些雕梁画柱得宏村该是大门大户居住得地方了。

安徽黄山有个古村,曾是古徽州最富的地方,比宏村西递更值得推荐

西溪南里有许多的老房子,年代很是久远。我们一路寻着水流,在村子的小路上慢悠悠的晃。打量着村子里的人和民居,都是接地气的,朴实无华该是最佳得形容词。

安徽黄山有个古村,曾是古徽州最富的地方,比宏村西递更值得推荐


安徽黄山有个古村,曾是古徽州最富的地方,比宏村西递更值得推荐

西溪南村,又名丰南或丰溪,村子可谓历史悠久,文化渊源,山环水绕,景色佳丽,明代中叶,多大商巨贾,且力主“亦商亦儒”。

至今保留明代建筑10多处,清代民居100多幢,其中老屋阁和绿绕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村中私人园林众多,果园遗址可寻。古有八景:"古桐乔木"、"梅溪书屋"、"南山翠屏"、"轴畴绿绕"、"清溪涵月"、"西陇藏云"、"竹林凤呜"、"山源春涨"。

安徽黄山有个古村,曾是古徽州最富的地方,比宏村西递更值得推荐


安徽黄山有个古村,曾是古徽州最富的地方,比宏村西递更值得推荐

这西溪南的由来,也是有趣的。

安徽黄山丰乐河南岸便是西溪南,古名丰南,俗称溪南,为别于篁墩对岸的南溪南,称此为西溪南。

这里盛产油桐、山苍子、芝麻、花生,所以村子里可见农家自己种植的各种作物,也该是一直延承下来的。明、清之际,多名士徽商,亭阁园圃甲于乡里,现存老屋角、绿绕亭等明代古建筑。

安徽黄山有个古村,曾是古徽州最富的地方,比宏村西递更值得推荐

西溪南,一个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古村庄。

曾记载,西溪南村是古徽州最富庶的地方,有着“歙邑首富”之称。有人以“满朝朱子贵,江淮金银山”来形容西溪南之繁荣。

而村子中的老屋阁和绿绕亭则是西溪南被列为国宝级的文物。老屋阁是建于明代中叶时期五间二进“口”字型建筑,老屋阁宅边池畔伫立着绿绕亭,是徽派建筑早期典范之作。

安徽黄山有个古村,曾是古徽州最富的地方,比宏村西递更值得推荐

村子中有始建于明清时期的水利工程,科学合理沿用至今,造福于世代百姓,也充分体现了西溪南人的聪明才智。绕村的水系,恩泽世代百姓,河埠口随处可见,有古老的石闸门仍存,百姓生活用水十分方便。

安徽黄山有个古村,曾是古徽州最富的地方,比宏村西递更值得推荐

在西溪南,有些老房子,经不住岁月的磨砺,终是颓败下来,被整理被改建,刷的甚白的墙壁在阳光的照射下,睁不开眼,望着湛蓝的天空,白云像是就飘在屋檐的一旁,那些仿古式的新屋檐,竟然莫名的与这村子有些违和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徽州   黄山   安徽   南溪   丰南   民居   溪水   明代   村子   屋檐   古镇   世代   景色   百姓   地方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