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固关明长城位于太行山西侧的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新关村,北起娘子关嘉峪沟,南至白灰村村口,全长20公里,是内长城重要的关隘。固关长城是国内保留较完整的现存唯一可考石砌内长城,是我国最早的明代内长城,又被称为小八达岭长城。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固关长城是国内保留较完整的现存唯一可考石砌内长城,是我国最早的明代内长城,“有小八达岭之风韵”。固关是明朝京西四大名关之一(其余三关是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为“京畿藩屏”。关城初修于明正统二年(1437),当时叫“故关”,在今平定县娘子关镇旧关村。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提到长城很多人会联想到雄伟的北京八达岭长城,其实山西也是全国长城分布较多的省份之一,年代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长城的修筑史,其中在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境内就这么一段被称之“有小八达岭之风韵”的固关长城。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西城门顶额嵌镶着斗大的“固关”镌刻二字,为古代名人王士翘(字吾涯)题书。城门洞外有天然照壁,即悬崖绝壁,其上有千年悬柏,郁郁苍苍。峭壁上刻有“层峦叠嶂”、“山外青山”的题词,题词者不详。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嘉靖二十二年(1543),“虏寇太原密迩故关,其关虽地当冲要,而旧城险要不足”,于是西迁十里筑新城,取“固若金汤”之意,改“故”为“固”,并于其后修复了关城两侧的长城。《吕氏春秋》所指“天下九塞”之一。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从关楼进入有着高高围墙的狭窄瓮城,全部由青石铺砌,历经千年车轮的滚压,自然形成了光滑圆润的石板有深深的车辙印,此关是通往京师的惟一孔道。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据考证,固关长城始建于公元前369年,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的万里长城还早155年。虽然现存遗迹多为明代建筑,但从始建年算起,它已有2374年的历史,国内少见。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历经千年车轮的滚压,自然形成了光滑圆润的石板有深深的车辙印,此关是通往京师的惟一通道。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建关城年代已失记载,传说始建于西汉,复修于明朝。固关城,城墙坚厚、高耸万仭,周围炮台林立,东、西城门皆用铁板钉裹,晨昏启闭,均有戍卫。古有“一夫扼关,万夫莫当”之说和“神京天险门户”之称。乃取名“固关”。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城墙蜿蜒曲折,长达百余里,墙高九米许,宽三米余,竟用石灰粘土灌浆坚实而成,实固形危,雄奇壮美。墙顶之上,为卫戍将官巡城往来通行之道。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固关位于山西平定县城东九十里,毗邻河北井陉县。地处太行山中坳山川丛峡,环亘千里,山势突兀险峻,是晋、陕、蒙三省区的通京天然关隘,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故建关城一座于此。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城周的嵩山峰顶尽建有炮台。有头台、二台、三台、进楼台、鼓楼台、双台、园台、四方墩、南山墩,东山墩等九台三墩。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台顶全用二十斤重的大砖券筑。台内砌有砖凳数阶,由此,人可从台底通向台顶,台顶面为方形,顶面积为二百二十五平方米。炮台高十二米。炮台顶四边均建有瞭望眼和置炮眼,置远望去,十分雄伟壮观,与秦皇之万克长城一般无异。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三台和双台之位置尤高,筑在西峰山的顶巅,若站立台顶放眼远眺,在无雾遮挡之时,可望两省一市九个县(河北省、山西省、阳泉市、井陉、平山、元氏、赞皇、和顺、盂县、昔阳、寿阳、平定)。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城楼是八角华楼,装饰玲珑,巍蔚壮观。楼的两旁架有铜炮、铁炮数十门,森严逼人。城门两旁的便道,均用石头铺砌,十分坚实。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西城门至东城门的中间是一段百余米长的弧形瓮城圈。立其间,城墙蜿蜒起伏,横贯南北,真可谓兵临城下也望关生畏。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相传,明末李闯王带领义军攻打北京,路经此关,攻城未克只好拨马回兵,取道宁武而进京。闯王临离固关时。留有“此关插翅难飞”的叹语。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关城内建有三座衙门。大衙门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门前照壁粉刷彩画,异常华丽。石狮一对分蹲两边,精雕细刻,形象逼真。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现如今固关仍然扼守国道大动脉,一条是太旧高速公路(太原—旧关,后为石太高速,石家庄一太原),另一条是307国道。太旧高速是山西的第一条高速公路,现在成为G5京昆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大门对面是大堂七间,堂内正面壁画为月下松虎。堂前排列数百门炮,最大的炮身长约四米,炮口内径为四百毫米,炮重六百余斤。炮身两侧有耳环,上铸有制造年号。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院中砌有长圆形跪石五块,间距二米。院左旁是五眼窑洞,为官眷内室,院右旁是更楼,建造雄壮,阴森可畏。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二衙门大致和大衙门相似。小衙门则是守门官兵接班换岗及办理公务的处所,建筑规模不及大、二衙门排场。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墙顶之上,为卫戍将官巡城往来通行之道。城周的嵩山峰顶尽建有炮台。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固关长城,蜿蜒曲折,长达百余里,墙高九米许,宽三米余,竟用石灰粘土灌浆坚实而成,实固形危,雄奇壮美。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墙顶之上,为卫戍将官巡城往来通行之道。城周的嵩山峰顶尽建有炮台。有头台、二台、三台、进楼台、鼓楼台、双台、园台、四方墩、南山墩,东山墩等九台三墩。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台顶全用二十斤重的大砖券筑。台内砌有砖凳数阶,由此,人可从台底通向台顶,台顶面为方形,顶面积为二百二十五平方米。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炮台高十二米。炮台顶四边均建有瞭望眼和置炮眼,置远望去,十分雄伟壮观,与秦皇之万克长城一般无异。三台和双台之位置尤高,筑在西峰山的顶巅。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航拍明长城遗址,固关,如今高速公路从固关通过。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航拍:固关长城,城墙坚厚、高耸万仭,周围炮台林立,东、西城门皆用铁板钉裹,晨昏启闭,均有戍卫。古有“一夫扼关,万夫莫当”之说和“神京天险门户”之称。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航拍:固关长城,立其间,城墙蜿蜒起伏,横贯南北,真可谓兵临城下也望关生畏。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航拍:相传,明末李闯王带领义军攻打北京,路经此关,攻城未克只好拨马回兵,取道宁武而进京。闯王临离固关时。留有“此关插翅难飞”的叹语。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航拍:固关长城有东西两门,其防御目标主要在西边,故西门楼筑有坚固的城门及瓮城。城门上建重檐歇山顶关楼一座,城额“固关”石刻完好。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航拍:经过修复的固关长城,给山西东大门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危楼与青峰对峙,古道与太旧共舞,朔风习习,寒光铁衣,也就应了著名长城文物专家罗哲文教授称固关长城“有小八达岭之风韵”的赞誉。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过固关雕像,清代“天下第一廉官"于成龙在觐见康熙帝后恩假归里安葬母亲后。途经固关到南京赴任时,心潮难平,写诗简叙了其不平凡的仕途,抒发了感戴皇恩,忠君报国之心。

走山西:明长城遗址——险隘要塞固关

历史上固关留下过许多动听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如赵武灵王出兵故关攻打中山国、秦始皇东巡尸还咸阳途经故关、韩信“背水之战”屯兵故关、李世民应召经故关东征高丽、韩愈奉使出故关宣抚镇州兵变、郭子仪兵出故关平息安史之乱、宋太宗进故关灭北汉、岳飞入故关平定从军、朱元璋纳奏议戍守故关、李自成进军北京在固关受阻、八国联军进兵山西受阻固关城下、康熙西巡固关写景记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长城   平定县   山西   宁武   闯王   阳泉市   炮台   嵩山   西城   险隘   山西省   将官   太原   衙门   要塞   城门   城墙   遗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