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伏天最酷热的4个城市,又闷又热像汗蒸,时刻都想离开


中国三伏天最酷热的4个城市,又闷又热像汗蒸,时刻都想离开

进入酷暑,这两天真的是太热了,去哪儿避暑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关于国内的避暑胜地,网上也介绍了很多,那么你知道怎么“避热”吗?今天推荐4座三伏天最酷热的城市,三伏天旅行就离它们远点吧。

中国三伏天最酷热的4个城市,又闷又热像汗蒸,时刻都想离开

成都

其实,进入七八月份,全国的气温都有所攀升,大部分地方的天气都很炎热。成都位于四川盆地,空气相对流通小,也相对比较湿润,所以在7、8、9这三个月是成都最热的时候,天气闷热、潮湿,人们出门也会避开烈日。

中国三伏天最酷热的4个城市,又闷又热像汗蒸,时刻都想离开

而且,这几个月赶上放暑假,来成都旅游的人也很多,给人的感觉的熙熙攘攘,无形中也会造成一种人多糟杂,心烦气躁的感觉,所以,这三个月去成都旅游,还是要提前关注一下天气变化,如果温度太高,也会给人一种不好的旅游体验。

中国三伏天最酷热的4个城市,又闷又热像汗蒸,时刻都想离开

虽然成都市很闷热,但是周边的许多景点还是比较凉爽的,可以安排去成都附近的几个景点,如青城山、都江堰、四姑娘山等,这些地方山清水秀,凉爽宜人,适合夏季避暑旅游。

中国三伏天最酷热的4个城市,又闷又热像汗蒸,时刻都想离开

南宁

南宁因为植被覆盖率高,四季都是绿色的,所以被称为绿都。但是也有人说,南宁是一座火炉,意思是南宁的夏季长,高温多雨。那么南宁真有那么热吗?

中国三伏天最酷热的4个城市,又闷又热像汗蒸,时刻都想离开

南宁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地区亚热带地区,温度比较高。从地形上看,南宁又处于邕江河谷为中心的盆地,海拔较低,为群山环绕,所以从北方吹来的冷空气到达南宁时,已经非常虚弱了。而南宁到大海之间虽然直线距离只有200公里,但是中间有十万大山阻隔,所以凉爽的海风也吹不到南宁。

中国三伏天最酷热的4个城市,又闷又热像汗蒸,时刻都想离开

这样造成了南宁的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是闷热难耐的,其中7、8月就跟蒸笼一样,也就是我们北方人说的桑拿天。

中国三伏天最酷热的4个城市,又闷又热像汗蒸,时刻都想离开

虽然南宁是十大白天“火炉”城市,但是南宁的晚上比白天温度低,在夜风的吹拂下,相对凉爽,仿佛换了一个季节。

中国三伏天最酷热的4个城市,又闷又热像汗蒸,时刻都想离开

重庆

重庆是真正的“火炉”城市,在十大“火炉”城市中以43℃领先全国。它不仅是热,而且时间还特别长,要不然对不起“火炉”这个称号。

中国三伏天最酷热的4个城市,又闷又热像汗蒸,时刻都想离开

有重庆网友说,读书那几年,一到暑假都不出门,在屋里吹一天空调,外面的那种热,包裹的人透不过气,能把人捂得闷死。不知道这种说法有没有太夸张,不过也能从侧面看出重庆确实很热。

中国三伏天最酷热的4个城市,又闷又热像汗蒸,时刻都想离开

重庆又四面环山,有长江和嘉陵江交汇,所以重庆多雾,被称雾都,气候潮湿是肯定的,身上都是湿漉漉的,跟洗桑拿一样,

所以来重庆旅游一定要带藿香正气水和雨伞。

中国三伏天最酷热的4个城市,又闷又热像汗蒸,时刻都想离开

虽然重庆很热,但是也不能丝毫弱化大家对火锅的热情,当地人就喜欢在大热天吃火锅,举箸挥汗,无不畅快淋漓。

中国三伏天最酷热的4个城市,又闷又热像汗蒸,时刻都想离开

广州

作为一名北方人,在我的概念里广州那么靠南,怎么也属于热带地带了,夏天肯定热。我也曾经问过广州的朋友,你们夏天热吗?得到的回答也不尽相同,长期在广州居住已经习惯了,不过也需要天天开空调。

中国三伏天最酷热的4个城市,又闷又热像汗蒸,时刻都想离开

总之,广州还是热,那种湿度大,潮乎乎的热,身上总是粘粘的,一天不洗澡都不行的。白天热,晚上也不凉快,也得三十多度。

中国三伏天最酷热的4个城市,又闷又热像汗蒸,时刻都想离开

有广州的朋友说,在夏天,我的命都是空调给的。还有人拿广州跟坦桑尼亚比,说夏天我真想去非洲避暑。真的是汗流不止,内裤不干啊。

中国三伏天最酷热的4个城市,又闷又热像汗蒸,时刻都想离开

中国夏天被称为火炉城市的还有哪些?你居住的城市热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形容一下你所在城市的热。关注路灯摄影,我们一起看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伏天   城市   南宁   景点   成都   盆地   重庆   火炉   广州   闷热   凉爽   中国   白天   温度   夏天   时刻   空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