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燃烧的条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燃烧概念和条件;

②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并运用其来解释生活中一些相关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②增强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


化学《燃烧的条件》教案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归纳燃烧的条件,利用燃烧条件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表演魔术:烧不坏的手绢

将20mL的95%的酒精与10mL的水混合。把一块棉布手绢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入后取出,轻轻拧干,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手绢表面迅速燃烧起来,一段时间后抖动手绢,使其熄灭,观察到手绢并没有烧坏。


化学《燃烧的条件》教案


【教师】这普通的手绢为什么烧不坏,其中蕴含了哪些科学原理?相信学习完今天的内容,同学们一定会解开其中的奥秘。


环节二:讲授新课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有关燃烧的事例,请学生们回忆并说一说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归纳总结一下,并填写在学案上。

【归纳】通常意义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化学《燃烧的条件》教案

【过渡】什么情况下能燃烧?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接下来我们探讨燃烧的条件。

【实验】将学生分组,利用矩道VR/3D融合创新实验室探究燃烧的条件。


视频加载中...


(1)对比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下白磷不燃烧。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并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学生思考并讨论让水下白磷燃烧的方法,并进行相应实验操作。结果是热水下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应用】揭秘魔术:水分蒸发吸收了酒精燃烧释放的热量,使手帕的温度达不到其燃烧的最低温度,手帕无法燃烧保持完整。


环节三:拓展提升

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

1.为什么篝火中的木材要架空?

2.实验室的酒精灯通常用火柴点燃,煤气灶用电子打火器点燃、煤炉则要用纸屑、木条等引燃,这是为什么呢?

3.点燃火柴时,划火柴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作业】思考怎样才能灭火。


以上就是化学《燃烧的条件》的教案了,喜欢的记得点收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白磷   着火点   可燃物   酒精灯   条件   作业   手绢   水下   氧气   归纳   火柴   教案   环节   空气   现象   化学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