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与彗星有区别吗?

流星是宇宙中微小尘粒闯入地球的大气层时,与大气产生摩擦火然烧而产生的。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流星包括单个流星(偶发流星)、火流星和流星雨三种,比绿豆大一点的流星体进入大气层就能形成肉眼可见亮度的流星。

流星的成分

绝大部分流星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就是普通的的岩石,它们百分之5.7是铁和镍,其他的流星是这3种物质的混合物。流星体的质量一般很小,比如产生5等亮度流星的流星体直径约0.5cm,质量0.06毫克。肉眼可见的流星体直径在0.1-1cm之间。它们与大气的相对速度与流星体进入地球的方向有关,如果与地球迎面相遇,速度可超过每秒70公里,如果是流星体赶上地球或地球赶上流星体而进入大气,相对速度为每秒10余公里。但即使每秒10公里的速度也已高出子弹出枪膛速度的10倍,足以与大气分子、原子碰撞、摩擦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而为我们看到。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 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

流星雨或流星暴的现象形成

流星雨(每小时一颗的流量就可以称为流星雨)是一种有成群的流星看起来像是从空中的一点中迸发出来,并附落下来的特殊天象。形成流星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彗星的破碎而形成的。位于彗星轨道的尘埃粒乌云被称为"流星群体"。当流星体颗粒刚从彗星喷出时,它们的分布是比较规划的。由于大行星引力作用,这些颗粒便逐渐散布于整个彗星轨道。不过这个过程还不是十分清楚。在地球穿过流星体群时,各种形式的流星雨就有可能发生了。每年地球都穿过许多彗星的轨道。如果轨道上存在流星体颗粒,便会发生周期性流星雨。

彗星

彗星,俗称“扫把星”,当它拖着长长的尾巴,靠近太阳时,便可被看见。彗星的结构一般由彗核、彗发、彗尾3部分组成。它的外貌和亮度随着它离太阳的远近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彗核是由石质和铁质的物体、冰等物质构成的,是彗星的实体部分,形状像一个“脏雪球”,整个彗星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这里。彗核周围环绕着云雾状物质称为彗发,主要由气体和尘埃组成,能反射太阳的光辉。彗尾由极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组成,形状像扫帚。

毒星

彗星的成分中含有一种剧毒物质—氰化物。只要一丁点氰化物,就能使大批生物死亡。因此如果彗星真的与地球相撞、或者一旦它那长长的尾巴扫过地面,这种剧毒分子就能在一定区域内大量扼杀地球上的生物。有些人认为,一些传染病,如1968年全球流行的香港型流感和中世纪的几次瘟疫,很可能与彗星靠近地球时带来的病毒有关。于是人们认为彗星出现是不祥之兆,会给人间带来灾祸的。彗星一旦出现,便是大灾大难的前兆。至于民间流传的所谓不吉利的“扫帚星”,也正是由形似扫帚的彗星演变而来。这一种原本很正常的天文现象,由于自然科学知识的贫乏,却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烙下了恐惧的烙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彗星   彗尾   流星   氰化物   星体   大气层   流星雨   亮度   颗粒   轨道   大气   物质   区别   地球   现象   速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