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会谈中国成了不在场的客人,默克尔在对华问题上为何踩刹车?

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美国发现自己要独自限制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困难,于是美国的政客们便转向了遏制苏联的老办法,既通过拉帮结派的方式打造遏制联盟,以求通过围攻的方式阻止中国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如果美国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无疑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打击,问题是,美国能不能做到这一点,面对一个堪称世界经济发动机饿中国,美国的那些传统盟友会不会听从美国的指令去断绝对华合作?作为欧洲经济领头羊的德国,自然是美国拉拢的重点对象,不过德国的反应却令华盛顿感到挫败。

美德会谈中国成了不在场的客人,默克尔在对华问题上为何踩刹车?

据环球时报7月16日消息报道,当地时间1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和美国总统拜登在美国白宫举行了会晤,双方的谈话中涉及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相关事项,而中国则直接成了“不在场的客人”,中国议题成为了讨论热点。拜登在谈话中,除去例行公事般地宣称要遏制俄罗斯的军事威胁之外,老调重弹那些妖魔化中国的宣言,指责中国和部分国家破坏自由开放的社会,呼吁德国和美国一起对抗中国。对此,默克尔的反应就比较耐人寻味了,这位德国总理没有直接回应拜登关于对抗的中国的呼吁,而是婉转地指出“利益有时是不同的,但有时是共同的“、”显然,我们也有美国公司与欧洲公司竞争的领域,我们必须接受这一点。”默克尔对拜登的回复中,充斥着此类含糊的表态,总体来看,默克尔拒绝对拜登的呼吁进行正面答复,而是传递出竞争和合作并存的态度。

美德会谈中国成了不在场的客人,默克尔在对华问题上为何踩刹车?

考虑到德国作为美国盟友的地位,以及美欧关系在拜登上台之后处于逐渐改善的阶段,默克尔实际上是不可能在和拜登的会谈中直接回呛对方的,其回应缺乏对拜登的认同,很大程度上就说明德国的态度和美国不一致。简单明了地说,就是德国方面并不打算如美国所说的那样,将中国作为最大的竞争对手进行遏制和打压。默克尔在对华问题上踩刹车其含糊的表态,更像是既不想直接得罪美国,也不想和中国把关系搞僵。事实上,德国和法国向来都是欧洲各国中对华对俄的冷静派,不像部分欧洲小国那样在对外政策上和美国步调一致,法德则偏向于维护欧洲独立自主的外交和经济关系。正如德国顶住美国的压力,坚持和俄罗斯推进“北溪-2”号项目的建设一样,说明德国为了自身的利益,有胆量和决心违抗美国的指点。我们不难看出,面对和中国进行经济合作的光明前景,法德似乎不准备把自己献给美国的对华对抗战略。

美德会谈中国成了不在场的客人,默克尔在对华问题上为何踩刹车?

按照德国联邦统计办公室的数据,在2020年中德两国间贸易总额达到了2127亿欧元,且中国已经连续五年作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事实上,把范围放大一些,中国也是欧洲最大的经济合作伙伴。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当年欧盟进口中国商品3835亿欧元,出口中国商品2025亿欧元,实现了贸易双向增长。而美国和欧盟的经贸合作则出现了下降,2020年欧盟进口美国商品2020亿欧元,比上年下降13.2%,对美国出口商品3530亿欧元,下降8.2%。在一升一降的对比下,中国对欧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作用变得更加明显,美国的角色则在逐渐下降。在如此情况下,美国还要求欧洲和中国进行斗争,这无异于要欧洲自己放弃经济增长,去充当美国的冲锋陷阵的小卒。

美德会谈中国成了不在场的客人,默克尔在对华问题上为何踩刹车?

正是看到了这些方面的影响,默克尔才在回应拜登时显得格外模糊,这类情况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法国和德国不止一次地呼吁对华采取更加温和的态度。反倒是那些在经济上已经较为落后,在军事上极度依赖美国的东欧小国,才在对华问题上主动跳脚,喊着要和中国对抗到底。事实上,德国和法国这样的欧洲大国都明白,发展才是硬道理,欧洲唯有继续发展综合实力才是最佳的方向,美国鼓吹的意识形态斗争,只是一个明面上的借口,沙特这样的国家直接违反美式体系,但仍然是美国盟友,这一点世界都看的很清楚。从默克尔的反应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要拉动欧洲反华,恐怕没那么容易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中国   这一点   俄罗斯   法国   欧洲   德国   小国   盟友   美国   欧元   美德   欧盟   事实上   客人   态度   关系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