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心心子解谜西游记:西游记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底是什么意思


(6)心心子解谜西游记:西游记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底是什么意思


西游记的写作风格,这里说说西游记作者有点不一样的写作风格。


就是前面写两句四字对仗,后面在重复写这两句四字。比如下面的句子:

《第一回》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木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


《第50回》嵯峨矗矗,峦削巍巍。嵯峨矗矗冲霄汉,峦削巍巍凝碧空。怪石乱堆如坐虎,苍松斜挂似飞龙。岭上鸟啼娇韵美,崖前梅放异香浓。涧水潺湲流出冷,巅云黯淡过来凶。又见那飘飘雪,凛凛风,咆哮饿虎吼山中。寒鸦拣树无栖处,野鹿寻窝没定踪。可叹行人难进步,皱眉愁脸把头蒙。


《第94回》径铺彩石,槛凿雕栏。径铺彩石,径边石畔长奇葩;槛凿雕栏,槛外栏中生异卉。夭桃迷翡翠,嫩柳闪黄鹂。步觉幽香来袖满,行沾清味上衣多。凤台龙沼,竹阁松轩。凤台之上,吹箫引凤来仪;龙沼之间,养鱼化龙而去。竹阁有诗,费尽推敲裁白雪;松轩文集,考成珠玉注青编。假山拳石翠,曲水碧波深。


可以看出这种写作手法贯穿全文,相当是先写一句话出来,后面再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第五回》夭夭灼灼,颗颗株株。夭夭灼灼花盈树,颗颗株株果压枝。果压枝头垂锦弹,花盈树上簇胭脂。时开时结千年熟,无夏无冬万载迟。先熟的,酡颜醉脸;还生的,带蒂青皮。凝烟肌带绿,映日显丹姿。树下奇葩并异卉,四时不谢色齐齐。左右楼台并馆舍,盘空常见罩云霓。不是玄都凡俗种,瑶池王母自栽培。


这里先写蟠桃“夭夭灼灼,颗颗株株”

后面再解释蟠桃是怎样的“颗颗株株,夭夭灼灼”


这种写作手法在第一回相当的明显。


第一回写了开天辟地诗: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作者先用一首诗来构建整个世界背景,后面再详细的解释这个世界。


《第一回》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蒙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曰,天开于子。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逐渐坚实。《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这段话就是对开天辟地诗的解释,包括开天辟地诗里没有提到的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这里也向读者交代清楚了。


第一句: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原著的解释是:”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


第二句: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这句诗原著也有解释:”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蒙而万物否矣。”


”天地昏蒙” 就是鸿蒙的意思。关于盘古的事,我们等下再说。


《第一回》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

《第24回》乃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

《第95回》混沌开时吾已得,洪蒙判处我当先。


原著里“鸿蒙” 和“混沌”都是并列的,所以鸿蒙一定是指“天地昏蒙”


因为“天地昏蒙”之后就是混沌。诗中说“盘古破鸿蒙”之后就是“开辟清浊辨”了。


“开辟从兹清浊辨” 清者为天,重浊为地这句话原著也解释了。


第三句:“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这句诗原著的解释是: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


第四句“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这句话的意思作者没有再继续解释了,这是要读者自己去理解,自己去领悟西游记整本书的真谛。好比红楼梦说的“真事隐,假语存” 作者就是要你去领悟。


前面我们说了,作者的写作手法是先写这一句话,后面再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蒙而万物否矣。”


戌会之终,既然戌会已经结束了,当然就进入亥会了。这也就是说亥会才是“天地昏蒙”

因为是戌会完了才开始”天地昏蒙”

天地昏蒙是发生在亥会。


”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


亥会也叫做“混沌” 刚刚也说了,亥会也就是“鸿蒙” 所以鸿蒙等于混沌,就像孙悟空等于孙行者一样。


前面我们说了,作者的写作手法是先写这一句话,后面再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作者先写”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蒙而万物否矣。”这句话。

后面再用这句话”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解释前面的话。


“万物否矣”等于“两间人物具无矣”

天地昏蒙等于”混沌”


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曰,天开于子。


前面我们说了,作者的写作手法是先写这一句话,后面再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作者先说:“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 天形成这句话。


后面再解释天是怎么形成的。后面天的形成是因为邵康节的理论诗,所以我个人觉得邵康节就是盘古。因为开天辟地诗说的是“盘古破鸿蒙”


这里作者解释天形成是因为邵康节的理论诗,所以作者把邵康节设定成盘古的化身。


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逐渐坚实。《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


作者先说地“逐渐坚实” 后面又说“地始凝结” 又说“重浊下凝” 一句话重复三次。


这很符合作者先写一句话,后面再重复一遍解释这句话的风格。

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作者先写“发生万物” 再解释万物是怎么来的。万物是“天地交合”来的。

这里的”群物皆生”实际上是作者对“发生万物”的重复描写。


包括”天清地爽,阴阳交合” 是对“天气下降,地气上升”的解释。


作者写的“生人,生兽,生禽” 是对“发生万物” “群物皆生”的解释,一句话重复三次。


这都是作者在重复解释前面先定义的一句话。


而不是说天地交合了几次,天地只是交合了一次,后面写的都是作者在重复解释这个内容。


就好像作者写了三次“地始凝结” 难道地真的凝结三次不成?


写天开也重复写了三次用词,只不过写天开容易理解。


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蒙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


这句话我觉得应该把“再去五千四百岁”放在“故曰混沌” 外面更加合理一点。


或者是把“亥会之初”改成“亥会之中” 因为戌会之终后再过去五千四百年就是亥会之中了,而不是亥会之初。


这样改更合理一点。


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蒙而万物否矣。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再去五千四百岁,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


开天辟地诗和开天辟地之后世界形成的背景解释,和下面的文字形式是一样的。开天诗是前面的诗句,世界背景解释相当于后面的解释。


夭夭灼灼,颗颗株株。夭夭灼灼花盈树,颗颗株株果压枝。果压枝头垂锦弹,花盈树上簇胭脂。


盘古就是邵康节。不然无法解释开天辟地诗说的“盘古破鸿蒙” 是什么意思,盘古是谁?为什么作者解释世界形成的时候却没有盘古呢?


只有把邵康节当作盘古才能让情节逻辑完美通顺。


不然你原意承认邵康节就是盘古还是愿意承认西游记第一回第一首诗就存在错误呢?


(6)心心子解谜西游记:西游记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底是什么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盘古   西游记   开天辟地   开明   鸿蒙   地气   心心   大数   天开   原著   混沌   万物   正当   人物   天地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